固并扩大反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同盟,但实际上,彼得大帝是要去亲自考察“他本人及其祖辈都未曾见过的欧洲政治生活,并且按照欧洲国家的模式建立俄国政治军事制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彼得大帝以随团军士的身份随同使团出访。



1698年初,彼得大帝抵达伦敦,并在不列颠停留了长达4个月之久。



在此期间,他不仅走访了英国各地,还参观了军工厂、手工工场、学校、博物馆、海军基地,并在威斯敏斯特宫旁听了议会辩论,深入研究英国的政治制度。



在离开伦敦后,彼得大帝还特意访问了朴茨茅斯等重要港口,并对将英国造船业引入俄国显示了浓厚的兴趣。



而当他结束此行后,长期寡居内陆的莫斯科大公国突然萌发了对海洋和港口的兴趣。



两年后,为了获得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彼得大帝对瑞典宣战,从而拉开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序幕。



而在此后的100年里,莫斯科大公国也摇身一变,化身成为一个真正的濒海帝国——俄罗斯帝国。



至于过去这一百多年中不列颠与俄国的外交关系嘛……



说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如胶似漆可能言过其实,但是两国在大部分时候都经常穿同一条裤子,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整个十八世纪,英国对俄国采取的都是拉拢政策,并通过支持俄国来反对欧洲的某些大国。



为了拉拢俄国,不列颠甚至对盟友瑞典被俄国人暴打的事实装聋作哑,就仿佛看不见那份《英瑞共同防御条约》似的。



而长达百年的蜜月期自然也在英国和俄国分别催生出了一批亲俄派和亲英派,以及一大批靠着英俄贸易吃饭的群体。



俄国80的铁、58的大麻、60的亚麻都销往英国。



而英国造船工业需要的铁、木材、大麻、帆布,也高度依赖俄国出口的原材料。



英国方面的佼佼者,当属靠着英俄贸易吃的满嘴流油的莫斯科公司了。



亚瑟坐在戈利岑公爵老宅书房的大班椅上,整理着思绪和手中的文件。



壁炉的火焰跳动着,将书房映衬得温暖而庄重。



门外传来敲门声,亚瑟将手中的雪茄按灭在水晶烟灰缸中,微微抬头说道:“进来。”



门被轻轻推开,秘书布莱克威尔领着一位身材中等、穿着深色羊毛大衣的中年男子走进书房。



他摘下头顶的黑色礼帽,露出一张削瘦却干练的脸,眼中闪烁着商人的精明。



他的身后跟着一名年轻助手,手中抱着一个小型木箱。



“亚瑟爵士。”中年男子微微弯腰行礼:“我是莫斯科公司莫斯科总部的代理人,马丁·休宁,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待我。”



亚瑟站起身,点了点头,走上前与休宁握手。



“休宁先生,莫斯科公司的大名如雷贯耳,请坐吧。”亚瑟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他坐在书桌对面的椅子上。



休宁微微点头,脱下外套交给身后的助手,坐下后显得有些拘谨。



他的助手将木箱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站在一旁等待指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大不列颠之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趋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趋时并收藏大不列颠之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