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定的流程,上前一步,展开了第三道卷轴。



“第三题:各地奏表、公文,因行文习惯不同,句读难分,常致语义晦涩,歧义频生。或误解上意,或贻误军机,为政令通达之大碍。若遣人逐一核对,耗时费力。问:可有良策,能令文书之意清晰明了,杜绝歧义,以利政务?”



此题一出,不少官员都感同身受地微微点头。



这确实是日常处理政务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一句多解、因断句不同而意思相反的案例屡见不鲜。



短暂的思索后,永宁公主洛清柠再次率先出列。



她似乎已从萧景带来的震撼中平复,声音恢复了以往的清冷平静:



“父皇,儿臣以为,可在中枢设立‘文书清正司’,遴选文笔精炼、熟知典故之翰林入院,专职负责审核、校订各地重要奏章与下发政令。



遇有疑义之处,以朱笔于字句旁标注小字注解,或重新誊抄修订版,附于原文之后,以供参考。如此,或可减少谬误。”



她的方法,核心在于“增加审核与注解环节”,属于体制内的改良,确实中规中矩,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依旧依赖人力,且效率有限。



胤帝未置可否,目光转向宁王洛宁。



洛宁显然早有准备,他挺起胸膛,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永宁公主之法虽好,却只治标不治本。



儿臣建议,应由翰林院牵头,编纂一部《官方行文规范》,明确规定各类公文格式、常用句式乃至避讳之词,颁行天下,令各级官吏严格遵行。



如此一来,文章结构统一,表述规范,歧义自然大幅减少!”



此策一出,不少官员,尤其是秦纲一派的,纷纷露出赞许之色。



此法听起来更具系统性,展现了“制定规则”的权威,符合宁洛身份,也确实是他们能想到的“上策”。



胤帝眼中也闪过一丝满意,这比他预想的要好。



压力再次给到了洛清欢一方。



洛清欢看向萧景,本想说这场她自己上。虽然,她相信萧景,只是,这件事却并没有想像中的简单。



就比如洛宁的办法,一个不好可能要得罪天下文人。



毕竟,规范文体,人家用了几百上千年的文体,岂是你说改变就改变的。



她也担心萧景说出的办法,可能跟洛宁差不多,毕竟,萧景的办法都是剑走偏锋。



比如第一题,萧景做的那些事的确有效,可看起来都是大逆不道,第二题萧景更是直接铜将钱给搞没了。



她担心萧景第三题回答后,将文字给搞没了。这一下得罪天下文人,萧景往后怕是寸步难行。



只是,不等她开口,萧景手掌轻轻按住了她的手腕,对她微微摇头,眼神温柔却坚定,低声道:“你是我的公主,哪有让公主亲自冲锋陷阵的道理?这等小事,交给驸马便好。”



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近处几人的耳中。(2/2)

章节目录

最强驸马,江山美人我都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文思泉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思泉涌并收藏最强驸马,江山美人我都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