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看着这一张张被希望和决心照得发亮的脸,看着这群刚创出奇迹、又要迎接新困难的乡亲,心里头一股热浪翻涌,浑身是劲。
他不再犹豫,大手用力一挥,声音洪亮地说:
“好!咱们金川村的人,就是有这股子不认命的劲儿!那咱们就趁着这股热乎劲,一鼓作气,让这井里的泉水,流遍咱金川村的每一块土地,浇活每一棵庄稼!”
他马上开始安排,思路清楚,活儿分得明白:
“老龙渠,我年轻时候走过,从头到尾大概有三里多长。咱们不能乱哄哄一起上,要分开段,包着干!把劳力分成三队,每队负责一里多地,同时开工!壮劳力干最累的,清沙、砍杂树、搬压渠的碎石、夯实地基!妇女们,成立个运输队,负责从料场和井台这边,往各段工地上送石料、黄沙、水泥!老人和半大孩子,成立后勤队,负责烧开水、做饭送饭,保障大伙儿!”
他走到井台边,捡起根树枝在地上简单画了个图:“从咱这井台到老龙渠头,大概有半里地,咱们要修的这条小支渠,不用太宽,有个二尺宽、一尺半深就够用了,关键是坡度要弄准,让水能自己流过去。老龙渠的主干,埋在沙里几十年,原有的渠身早被黄沙填实,咱们要顺着记忆里的走向挖开,挖宽到三尺,加深到二尺,把埋在沙下的旧渠身清出来,这样水淌得痛快,才能保证远处高处的田都能浇上!”
“清楚了!”大伙儿齐声答应,都摩拳擦掌,等着干活。
说干就干!简单的分派和鼓劲之后,当天后晌,被沙漠掩埋了几十年的老龙渠沿线,就又响起了久违的人声和干活的声音!
李大叔亲自带着几位记得老渠走向的老人,沿线标记定位,凭着模糊的记忆一点点搜寻渠身痕迹,三支主要由年轻汉子组成的清沙修渠队伍,像三支箭,分别开到了老龙渠的上、中、下三段。
真正的困难开始了。老龙渠早已被厚厚的黄沙彻底掩埋,表层是松散的浮沙,挖下去没多久就会塌落,得边挖边用木板挡着沙壁,稍不留神就会把刚清出的渠槽又埋住。
沙地里的刺裸子、杂树和野草顺着沙缝扎根生长,长得比人都高,根子绞在一起扎进沙层深处,清理起来格外费劲。
汉子们先得抡起柴刀、镰刀,拼命砍掉这些扎根沙里的杂树荒草,开出作业通道,再拿着铁锨、锄头,一锨一锄地挖开表层浮沙,顺着标记的走向搜寻旧渠遗迹。
滚烫的沙子裹着汗水贴在身上,晒得黑红的脊背被日光灼得发烫,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渗进沙子里瞬间蒸发,只留下一道道白印子。
喊号子的声音、铁锨磕碰石头的声音、沉重的喘气声,混成一片,奏响了一曲跟黄沙、跟荒芜较劲的粗犷调子。
王强自己要求,带着一帮手脚利索、有点泥瓦匠手艺的年轻人,专门负责检查和修补那些被沙压塌、冲毁的旧渠帮子。
这是技术活,也是细心活。他们得先从青石坡那边开采来大小合适的石头,然后用小推车运到破损的地方。
接着,严格按照李大叔打井时教的方法,和好水泥沙子,把石头一层层、一块块地垒起来,保证结实,再用泥抹子把里外的缝子抹平压实,尽量弄得光滑点,让水少费点劲。
王强手上的旧伤,被汗水、沙粒反复磨着,常常疼得他直咧嘴,可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每个动作都仔细到位,他晓得,这渠帮子结不结实,关系到水渠能用多久,一点都不能马虎。
他不再犹豫,大手用力一挥,声音洪亮地说:
“好!咱们金川村的人,就是有这股子不认命的劲儿!那咱们就趁着这股热乎劲,一鼓作气,让这井里的泉水,流遍咱金川村的每一块土地,浇活每一棵庄稼!”
他马上开始安排,思路清楚,活儿分得明白:
“老龙渠,我年轻时候走过,从头到尾大概有三里多长。咱们不能乱哄哄一起上,要分开段,包着干!把劳力分成三队,每队负责一里多地,同时开工!壮劳力干最累的,清沙、砍杂树、搬压渠的碎石、夯实地基!妇女们,成立个运输队,负责从料场和井台这边,往各段工地上送石料、黄沙、水泥!老人和半大孩子,成立后勤队,负责烧开水、做饭送饭,保障大伙儿!”
他走到井台边,捡起根树枝在地上简单画了个图:“从咱这井台到老龙渠头,大概有半里地,咱们要修的这条小支渠,不用太宽,有个二尺宽、一尺半深就够用了,关键是坡度要弄准,让水能自己流过去。老龙渠的主干,埋在沙里几十年,原有的渠身早被黄沙填实,咱们要顺着记忆里的走向挖开,挖宽到三尺,加深到二尺,把埋在沙下的旧渠身清出来,这样水淌得痛快,才能保证远处高处的田都能浇上!”
“清楚了!”大伙儿齐声答应,都摩拳擦掌,等着干活。
说干就干!简单的分派和鼓劲之后,当天后晌,被沙漠掩埋了几十年的老龙渠沿线,就又响起了久违的人声和干活的声音!
李大叔亲自带着几位记得老渠走向的老人,沿线标记定位,凭着模糊的记忆一点点搜寻渠身痕迹,三支主要由年轻汉子组成的清沙修渠队伍,像三支箭,分别开到了老龙渠的上、中、下三段。
真正的困难开始了。老龙渠早已被厚厚的黄沙彻底掩埋,表层是松散的浮沙,挖下去没多久就会塌落,得边挖边用木板挡着沙壁,稍不留神就会把刚清出的渠槽又埋住。
沙地里的刺裸子、杂树和野草顺着沙缝扎根生长,长得比人都高,根子绞在一起扎进沙层深处,清理起来格外费劲。
汉子们先得抡起柴刀、镰刀,拼命砍掉这些扎根沙里的杂树荒草,开出作业通道,再拿着铁锨、锄头,一锨一锄地挖开表层浮沙,顺着标记的走向搜寻旧渠遗迹。
滚烫的沙子裹着汗水贴在身上,晒得黑红的脊背被日光灼得发烫,汗水顺着脊梁往下淌,渗进沙子里瞬间蒸发,只留下一道道白印子。
喊号子的声音、铁锨磕碰石头的声音、沉重的喘气声,混成一片,奏响了一曲跟黄沙、跟荒芜较劲的粗犷调子。
王强自己要求,带着一帮手脚利索、有点泥瓦匠手艺的年轻人,专门负责检查和修补那些被沙压塌、冲毁的旧渠帮子。
这是技术活,也是细心活。他们得先从青石坡那边开采来大小合适的石头,然后用小推车运到破损的地方。
接着,严格按照李大叔打井时教的方法,和好水泥沙子,把石头一层层、一块块地垒起来,保证结实,再用泥抹子把里外的缝子抹平压实,尽量弄得光滑点,让水少费点劲。
王强手上的旧伤,被汗水、沙粒反复磨着,常常疼得他直咧嘴,可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每个动作都仔细到位,他晓得,这渠帮子结不结实,关系到水渠能用多久,一点都不能马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