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略作沉思,而后语气平和地启齿道:“大人,依在下之见,这报纸或许可细分为两类。其一为内报,专为朝廷官员研读之用;其二则称外报,意在借由纸上所载,令士绅豪族亦能洞悉世事。”



范质的手指在紫檀匣盖上轻轻一颤,抬眼时竹影正落在杨骏眉间,将他眼底的光切成细碎的星芒。



“内报……外报……”他喃喃重复,若按杨骏所言细分,岂不是要将朝堂肌理剖解得清清楚楚?



“内报除了最开始邸报所有的功能外,还可将朝堂一些重大的活动事项写进其中,使处在外地的朝堂官员通过内报即可了解到朝廷内部之事,一窥而知全貌!”



“外报则需通俗易懂。比如将新颁的朝堂政令编成顺口溜,再印些农谚、医方拉拢民心。假以时日的话,仅仅通过报纸,就能引导社会舆论的风向的!”



范质的目光盯视着杨骏,难以想象,昨天还在樊楼内斗酒诗百篇的诗人,今天,竟化身一变,竟能想到用“顺口溜”“实用内容”去接近百姓?



他忽然话锋一转的问道:“外报……可敢登‘灾异’?如去年澶州天灾,造成民众粮食减产,若如实刊载,恐生民怨。”



杨骏浅笑一声道:“正因为怕生民怨,才更要登。你知道报纸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嘛?一是、及时性,其二嘛,便是准确性!不过,这种内容具体该怎么写,如何写倒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哦,如果现在京师之地发生水灾的话,你准备如何编写外报呢!”



杨骏甚至连想都不用想,直接脱口而出道:“首先外报需要让百姓看见朝廷对待这次灾情的重视程度:即如何调粮、如何施粥。其次,可以适当的发一些号召性的标题:大灾无情、人家有爱,众志成城,共渡难关,这样可以使一些乐善好施之家积极响应,也可以使受灾的民众感受到,朝廷是在念着他们的,避免因灾情处置不当,而造成百姓们的极端行为!”



范质松开手,向后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他想起自己初入仕途时,曾在民间见过用树皮拓印的“灾情传单”,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却被百姓当作珍宝传抄。若朝廷能掌控外报,岂不是将“舆论”这把刀握在了手中?



范质心中暗赞,面上却不动声色:“外报之事,尚需一个机会,不过,你说的内报之事,我觉得可以很快便提上日程,不过,刚才你说的新的印刷工具,那是什么东西?”



杨骏想了下后,还是给范质提了一嘴道:“大人,如今我们刊印书籍,都是用的雕版印刷术,它的优点很明显,比如可重复使用、能够适应不同的墨水与纸张、印刷效果好等等,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你知道是什么吗?大人。”



范质简单思索了下后,缓缓开口回道:“费时费工且如果发现错字的话,不能及时改正?”



“大人不愧为大人,一语道破天机啊!所以我与冯吉想了下,若是能把每个字单独制成一个模子,若是需要印刷时,把这些模子拼凑起来,是不是就方便快捷多了?”



范质的瞳孔骤然缩紧,指尖重重叩在紫檀匣盖上:“你是说……活字?”



杨骏从袖中摸出枚泥字模子,递到范质眼前:“此为陶泥所制的活字模,大人请看——”



范质接过时,只觉入手沉实,字模边缘甚至还有些粗糙,不过还没等范质察觉到问题,杨骏就立马解释道:“大人,这是用陶泥所做的泥字模,目前还不成熟,为了让油墨更易附着,这字模的工艺还在改进中,一旦找到合适的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十国风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洱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洱月并收藏十国风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