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涵在颜料行的后院枯坐了一整天,翻阅着账本,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的脑海里,反复推演着各种方案,又被一一否定。直到傍晚,当竹先生送来一碗热腾腾的鱼粥时,他忽然注意到了碗边一道细小的裂痕。



“竹先生,”他放下碗,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您这儿,可有金缮的工具?”



金缮,是用天然大漆调和金粉,修补破碎瓷器的古老技艺。它不掩饰裂痕,而是将裂痕本身化为一种独特的美。



竹先生愣了一下,随即会意:“有。你想……”



“裂痕,有时候是最好的掩护。”林默涵的嘴角,勾起一抹久违的、带着锋芒的笑意。



次日清晨,台北市最繁华的荣町(今台北车站附近),新开了一家名为“拾光”的古董修补铺子。店主是个戴着金丝眼镜、面容清癯的年轻先生,自称“陈师傅”,据说师从日本金缮名家,修补过的瓷器,裂痕处金线流转,浑然天成,引得不少达官贵人和收藏家慕名而来。



没人知道,“陈师傅”正是化名“陈文彬”的林默涵。而这家铺子,是竹先生连夜为他安排的又一个身份掩护。



林默涵坐在铺子的后堂,面前的檀木工作台上,摆放着一套破碎的青花瓷茶具。他屏气凝神,用一支极细的毛笔,蘸着调好的金漆,沿着瓷片的裂痕,小心翼翼地描摹着。他的动作轻柔而精准,仿佛不是在修补器物,而是在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他的目标,是江一苇。



江一苇有个不为人知的癖好——收集破碎的瓷器。她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向苏曼卿透露过,她觉得那些破碎又重圆的器物,像极了人生的无常与坚韧。这个信息,是苏曼卿在一次闲聊中无意间得知,并记录在交通站的备忘录里的。林默涵在颜料行翻阅旧档案时,发现了这条不起眼的记录,如同在黑暗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他推测,江一苇很可能会对金缮技艺产生兴趣。而一个新开的、技艺高超的金缮铺子,就是吸引她前来的最好诱饵。



然而,一连三天,铺子里顾客盈门,却始终没有出现那个他期待的身影。



林默涵并不气馁。他知道,江一苇行事必然万分谨慎。他一边耐心地接待顾客,修补器物,一边暗中观察着每一个踏入铺子的人。他的耳朵,时刻留意着门外的脚步声;他的眼睛,捕捉着顾客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第四天下午,一个戴着面纱、身穿墨绿色旗袍的女子,悄然走进了“拾光”。



她没有像其他顾客那样四处打量,而是径直走到展示架前,目光落在了一只金缮修补过的天目盏上。她伸出戴着黑色蕾丝手套的手,轻轻抚过盏壁上那道蜿蜒的金线,动作轻柔得像在抚摸情人的肌肤。



林默涵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认得那只天目盏。那是他昨天刚刚修补完成的作品,盏壁的裂痕,被他巧妙地修补成了一只展翅的海燕的形状。那是他留给同志的,只有他们才能看懂的暗号。



女子端详了许久,才转过身,用清冷的声音问道:“这位先生,这只盏……是你修补的?”



“正是。”林默涵起身,微微欠身,“姑娘好眼力。这金缮之术,讲究的是‘残缺之美’,裂痕既是伤痕,也是重生的印记。”



女子点了点头,从手袋里取出一只用丝绒包裹的物件,轻轻放在桌上:“我这里,也有一件破碎的器物,不知先生可愿一试?”



林默涵打开丝绒,里面是一只小巧的粉彩鼻烟壶,壶身从中间断开,断裂处参差不齐,看得出是被人故意摔碎的。



“此物对我意义非凡。”女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希望能将它修补如初,但……我不想看到金线。”



林默涵心中一动。不想看到金线,意味着她不希望修补的痕迹过于明显,这或许是一种试探。



“姑娘的要求,倒是给我出了个难题。”他沉吟道,“不用金漆,便只能用传统的‘蛋清漆’,以蛋白调和生漆,修补后色泽与原瓷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痕迹。只是此法耗时耗力,且对环境温湿度要求极高,成功率不足三成。”



“我愿付双倍价钱。”女子立刻说道,“只是……我希望能尽快拿到。”



“最快,也需要七日。”林默涵看着她,“而且,为确保修补效果,这七日里,我需要将鼻烟壶留在铺中,不能让外人打扰。”



女子沉默了。她似乎在权衡利弊。面纱下的眼睛,透过镜片,与林默涵的目光短暂交汇。



林默涵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焦急、警惕,以及一丝微弱的希望。



“好。”她终于点头,“七日后,我来取。”



她留下一个联系电话,便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中。



林默涵拿起那只断裂的鼻烟壶,指尖触碰到断口处一丝微不可察的湿润。他凑近鼻尖,嗅了嗅。



是一股极淡的、属于军情局档案室特有的消毒水气味。



他笑了。他知道,自己钓到这条至关重要的“鱼”了。



接下来的七天,林默涵将自己关在“拾光”后堂的密室里,开始了对鼻烟壶的“修补”。当然,修补只是幌子,真正的任务,是利用这七天时间,与江一苇建立信任,并传递出最关键的情报。



他没有使用蛋清漆,而是在鼻烟壶的断裂处,涂抹了一层特制的化学药剂。这种药剂无色无味,却能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下,显现出用隐形墨水写就的字迹。而显影的“钥匙”,就藏在他为江一苇准备的“取件凭证”里。



凭证是一张手工制作的卡片,上面用毛笔写着“拾光”二字,背面,则是一幅他亲手绘制的、极其微小的金缮纹样。那纹样看似繁复的云纹,实则暗藏着摩斯密码的对照表。



七日之期转瞬即至。



取件那天,江一苇没有亲自前来,而是派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女佣。女佣核对了凭证,取走了用锦盒装好的鼻烟壶。



林默涵目送女佣离去,心中并无波澜。他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清风辰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风辰辰并收藏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