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8章 巧遇
“我们国家在某些工业领域,特别是像高精度基础件、特种金属加工工具、以及一些……”
“嗯,不那么引人注目但至关重要的技术装备方面,希望能拓展一些……多元化的供应渠道。
”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意味深长地看着赵四。
“绕过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限制,直接与像你们这样,已经展现出扎实技术能力和可靠质量的生产方建立联系,是我们目前非常感兴趣的方向。
”
赵四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潜台词。
由于中苏关系的变化,这些东欧国家希望减少对苏联技术体系和供应链的依赖,寻求与中国进行更直接、更务实的工业合作。
他们看中的,正是中国在这次广交会上展现出的、在特定精密制造领域的突破性能力和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
“安东尼老师,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
赵四谨慎地回应,“我们确实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也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所有友好的国家和企业开展合作。
”
“不知道贵方具体对哪些产品或技术领域感兴趣?
”
伊万诺夫见赵四领会了他的意思,脸上露出放松的笑容:“具体的方向,我们可以慢慢谈。
”
“比如,你们展示的达到DIN6级精度的齿轮系列,还有那些用于精密仪器的特殊合金样板和微型刀具,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
”
“或许,我们可以先从一些小批量的、技术标准要求明确的试订单开始?
”
“如果合作顺利,后续在更广泛的领域,甚至……某些特定技术设备的联合研发或改进方面,都有深入探讨的可能。
”
他从西装内袋里掏出一张简洁的名片,递给赵四:“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广交会结束后,我会在广州停留几天。
”
“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安排一次更详细的会谈。
当然,这完全取决于你们的意愿和安排。
”
赵四接过名片,心中快速权衡。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机会,跳过了传统的官方渠道,更具灵活性和潜在效率。
虽然存在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不确定性,但其背后蕴含的技术交流可能性和市场潜力不容忽视。
这或许正是“盘古计划”技术成果向外扩散、实现更大价值的一条新路径。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和提议,安东尼老师。
”
赵四将名片小心收好,语气郑重,“我会尽快向国内汇报您的情况和合作意向。
”
“我相信,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下,我们双方一定能找到合作的共同点。
”
“很好!
期待你的好消息。
”伊万诺夫满意地点点头,再次与赵四握了握手。
“赵,你和你团队的表现,让我对中国的工业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
保持联系!
”
送走安东尼,赵四站在原地,心中波澜起伏。
广交会的成功已经令人振奋,而这突如其来的“巧遇”,又为未来打开了一扇充满想象空间的新窗户。
东欧市场,技术合作,绕过壁垒……这些关键词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下意识地集中精神,进行了此次广交会之行的最后一次签到。
他期待着,系统能否为这新出现的契机提供一些指引。
“叮!
签到成功!
检测到宿主触发新的国际技术合作契机,接触东欧工业体系接口。
”
“恭喜宿主获得【东欧地区工业体系概况与潜在合作领域分析报告(1963)】及【对东欧贸易实务与风险初步评估】。
”
一股关于东欧主要国家(如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