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厂里现有的设备,加工大型结构件,能控制在±2毫米以内就算老师傅手艺精湛了!”



“还有这个连接板的平面度要求,这得要大型龙门刨床精加工才行,我们现在主要任务是为前线生产设备,哪有这个产能和精力?”



长江金属结构厂的马厂长说话更直接:“赵同志,你们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不符合实际嘛。”



“每个厂的情况都不一样,哪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



“我们的工人习惯了自己的做法,突然搞这一套,效率肯定下来,耽误了其他重要任务,谁负责?”



面对这布置面对多少遍的质疑,赵四早有准备。



他没有急躁,也没有用上级指令压人,而是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



“刘总工,马厂长,各位老师傅,”



赵四的态度诚恳而尊重,“我理解大家的困难。”



“但请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在山沟里建906厂?”



“是为了应对最严峻的考验。”



“如果我们的工厂因为建设周期过长,或者因为建设质量不过关,在需要的时候无法发挥作用,那之前的投入和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他拿起一块从906厂带来的、因为基础不平导致设备安装困难的混凝土基础碎块。



又展示了几张因为构件不标准导致现场安装时不得不强行切割、焊接,既浪费工时又影响强度的现场照片。



“模块化、标准化的目的,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这些问题。”



“是的,前期对加工精度要求是高,会暂时影响一些效率。”



“但一旦标准统一,构件可以互换,现场的组装速度会成倍提升,整体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这就像部队用的枪械子弹,如果规格不一,仗还怎么打?”



他接着详细解释了公差配合的重要性,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为什么“严丝合缝”对于快速组装和结构稳定至关重要。



他还带来了冯卫国特批的、从906厂本就紧张的经费中挤出来的一笔“技术协作费”,承诺对于因执行新标准而可能增加的成本和工时,会给予适当的补偿。



更重要的是,赵四并非空谈。



他挽起袖子,深入两个厂的车间,与老师傅们一起研究现有设备如何通过改进工装夹具、优化切削参数来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



他甚至亲自上手操作一台老旧的铣床,演示如何通过精细调整和多次测量,将一块连接板的平面度加工到接近图纸要求,让围观的老工人们啧啧称奇。



“这位赵专家,手上真有活儿!”车间里开始流传这样的评价。



技术的说服力,加上诚恳的态度和实在的支持措施,逐渐打消了厂家领导和技术骨干们的疑虑。



刘总工和马厂长的态度开始松动,他们召集技术骨干,对照赵四带来的图纸和标准,逐一研究实现的可能性。



最大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关键的技术协调会上。



当讨论到最棘手的大型钢构架焊接变形控制问题时,赵四提出了一个利用对称焊接顺序和预设反变形量的工艺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幼龄大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幼龄大叔并收藏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