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反派后娘我靠苟着养崽》 第一百七十一章 皇帝赐丹书铁券
那陛下准其用于军中,岂不是被妖术所惑?”
这话说得极重,魏成脸色骤变,张了张嘴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能僵在原地。二宝见状,抬手打了个呼哨,一只银羽机关鸟从殿外飞入,精准地将一卷文册投到魏成面前的地面上。“这是机关营的备案册子,上面记录了每台机关的图纸、用材与用途,有营中百余名工匠署名画押,铁证如山,魏大人要亲自过目吗?”二宝语气平淡,却带着少年人的沉稳。
赵德昌见魏成落了下风,立刻上前一步,重提旧事:“即便机关非妖术,沈氏富可敌国却是事实!巨富干政乃乱世之兆,不得不防!”
“宗室叔伯这话,也是质疑陛下吗?”三宝立刻接上话,高高举起挂在脖子上的“福安县主”金印,小奶音脆生生地传遍大殿,“去年河南大旱,我沈家捐粮二十万石、白银五十万两赈灾,救活了数十万百姓。陛下亲自赐我娘亲‘活菩萨’匾额,还封了我做福安县主,难道陛下的赏赐,在你眼里也是错的?”
这话直戳要害,赵德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缩着脖子退了回去。百官们面面相觑,看向三崽的目光里满是震惊——谁也没想到这三个不过七八岁的孩子,竟有如此锐利的言辞。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四、皇帝拍板,丹书铁券
“够了。”一声低沉的嗓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殿内的寂静。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身,明黄色的龙袍随着动作流淌出华贵的光泽,他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独有的威压,压得满殿百官齐齐低头。
“沈氏青萝,去年河南赈灾捐粮捐银,救万民于水火;今岁幽云关之战,以机关助镇北军破敌,减少将士伤亡无数,此乃功在社稷之举。”皇帝目光扫过百官,在魏成与赵德昌身上稍作停留,语气渐沉,“镇北侯萧执,镇守北疆十年,此次更是率军大破匈奴,拓土千里,忠勇无双,朕心甚慰。”
他顿了顿,抬手示意太监上前,只见两名太监捧着三个锦盒缓步走出,锦盒打开的瞬间,金铁之光透过烛火映亮了每个人的脸——里面正是丹书铁券,券上“免死”二字由朱砂填就,格外醒目。
“朕今日颁下丹书铁券三面,赐免死金牌各一。”皇帝的声音掷地有声,“沈氏青萝,免死一次;镇北侯萧执,免死一次;沈氏三子,共免死一次。自今日起,再敢妄言‘功高震主’‘沈萧有异心’者,以欺君之罪论处,斩立决!”
话音落下,皇帝拿起玉玺重重盖在丹书铁券上,朱红印鉴落下的瞬间,满殿寂静,唯有玉玺撞击金铁的声响,震得人心头发颤。
五、母子谢恩,百官跪送
沈青萝拉着三崽跪地接旨,锦盒入手沉甸甸的,金铁的凉意透过锦缎传来,却让她心头一片滚烫。她仰头看向龙椅上的皇帝,声音朗朗且坚定:“臣妇沈青萝,携三子谢陛下隆恩!臣妇与镇北侯定当恪守本分,为大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崽也学着娘亲的样子磕头,三个小小的身子动作整齐划一,奶声奶气却无比认真:“谢陛下隆恩!”
百官见状,齐齐跪倒在地,声音响彻金銮殿:“陛下圣明,大胤万年!”整齐的跪拜声震得殿顶的瓦片微微颤动,方才还剑拔弩张的氛围,此刻已全然化作对帝王决断的敬畏。皇帝挥了挥手,沉声道:“退朝吧。”
沈青萝母子捧着锦盒起身,百官们纷纷侧身让开道路,看着他们走出大殿的背影,目光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审视与锐利,多了几分敬畏与忌惮。
六、归途月下,铁券为盟
<
这话说得极重,魏成脸色骤变,张了张嘴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只能僵在原地。二宝见状,抬手打了个呼哨,一只银羽机关鸟从殿外飞入,精准地将一卷文册投到魏成面前的地面上。“这是机关营的备案册子,上面记录了每台机关的图纸、用材与用途,有营中百余名工匠署名画押,铁证如山,魏大人要亲自过目吗?”二宝语气平淡,却带着少年人的沉稳。
赵德昌见魏成落了下风,立刻上前一步,重提旧事:“即便机关非妖术,沈氏富可敌国却是事实!巨富干政乃乱世之兆,不得不防!”
“宗室叔伯这话,也是质疑陛下吗?”三宝立刻接上话,高高举起挂在脖子上的“福安县主”金印,小奶音脆生生地传遍大殿,“去年河南大旱,我沈家捐粮二十万石、白银五十万两赈灾,救活了数十万百姓。陛下亲自赐我娘亲‘活菩萨’匾额,还封了我做福安县主,难道陛下的赏赐,在你眼里也是错的?”
这话直戳要害,赵德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缩着脖子退了回去。百官们面面相觑,看向三崽的目光里满是震惊——谁也没想到这三个不过七八岁的孩子,竟有如此锐利的言辞。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四、皇帝拍板,丹书铁券
“够了。”一声低沉的嗓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殿内的寂静。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身,明黄色的龙袍随着动作流淌出华贵的光泽,他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独有的威压,压得满殿百官齐齐低头。
“沈氏青萝,去年河南赈灾捐粮捐银,救万民于水火;今岁幽云关之战,以机关助镇北军破敌,减少将士伤亡无数,此乃功在社稷之举。”皇帝目光扫过百官,在魏成与赵德昌身上稍作停留,语气渐沉,“镇北侯萧执,镇守北疆十年,此次更是率军大破匈奴,拓土千里,忠勇无双,朕心甚慰。”
他顿了顿,抬手示意太监上前,只见两名太监捧着三个锦盒缓步走出,锦盒打开的瞬间,金铁之光透过烛火映亮了每个人的脸——里面正是丹书铁券,券上“免死”二字由朱砂填就,格外醒目。
“朕今日颁下丹书铁券三面,赐免死金牌各一。”皇帝的声音掷地有声,“沈氏青萝,免死一次;镇北侯萧执,免死一次;沈氏三子,共免死一次。自今日起,再敢妄言‘功高震主’‘沈萧有异心’者,以欺君之罪论处,斩立决!”
话音落下,皇帝拿起玉玺重重盖在丹书铁券上,朱红印鉴落下的瞬间,满殿寂静,唯有玉玺撞击金铁的声响,震得人心头发颤。
五、母子谢恩,百官跪送
沈青萝拉着三崽跪地接旨,锦盒入手沉甸甸的,金铁的凉意透过锦缎传来,却让她心头一片滚烫。她仰头看向龙椅上的皇帝,声音朗朗且坚定:“臣妇沈青萝,携三子谢陛下隆恩!臣妇与镇北侯定当恪守本分,为大胤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崽也学着娘亲的样子磕头,三个小小的身子动作整齐划一,奶声奶气却无比认真:“谢陛下隆恩!”
百官见状,齐齐跪倒在地,声音响彻金銮殿:“陛下圣明,大胤万年!”整齐的跪拜声震得殿顶的瓦片微微颤动,方才还剑拔弩张的氛围,此刻已全然化作对帝王决断的敬畏。皇帝挥了挥手,沉声道:“退朝吧。”
沈青萝母子捧着锦盒起身,百官们纷纷侧身让开道路,看着他们走出大殿的背影,目光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审视与锐利,多了几分敬畏与忌惮。
六、归途月下,铁券为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