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陵墓群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内最大的陵墓群遗址,号称“东方金字塔”。



也是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被誉为“帝王谷”。



其“背山面河”、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被认为是死后长眠的理想之地,还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一说。



深秋的邙山,褪尽了绿意,裸露出苍黄厚重的土层。



这片被历代帝王视为“死后长眠理想之地”的巨大陵墓群,此刻笼罩在一片前所未有的肃杀与悲戚之中。



然而,今日此地迎来的并非帝王,而是在战斗中捐躯的英魂。



上次在峨岭口战斗中,整编师牺牲了很多将士。



为了让生者安心,让死者哀荣,也为了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刘镇庭让人在邙山修建一座军队陵园。



新修的军队陵园,选址于山腰一处开阔平地,背靠巍峨山峦,面朝蜿蜒洛水,正应了“背山面河”的古训。



灰白色的墓碑林立,尚未干透的水泥散发着冰冷的气息,与周遭千年古墓的沧桑形成一种无声的、沉重的呼应。



陵园中央,上百口崭新的黑漆棺木整齐排列,静默地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邙山的空气中弥漫着新土的腥气、松柏的清冽,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窒息的哀伤。



风掠过光秃秃的枝桠,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更添几分凄凉。



所有在场军人,臂膀上都系着刺目的白布,胸前佩戴着素雅的白菊。



他们一个个站得笔直,神情凝重的微微低着头,向已经牺牲的英魂们致敬。



刘鼎山站在队列最前方,身形也不如往日那样挺拔。



他面容沉静如水,目光死死地盯着那些棺木,心中涌起一阵哀痛与自责。



峨岭口那一仗,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袍泽,永远留在了那里。



三十名臂系白布的士兵,站在一座无名碑两侧,齐刷刷地抬起手中的步枪。



枪口指向灰蒙蒙的天空,“砰!砰!砰!……”



三排枪声后,枪声在空旷的邙山间回荡,久久不息。



仿佛是大地在为逝者悲鸣,是生者在向苍天控诉。



枪声余韵未散,沉重的哀乐缓缓响起。



很多感性的官兵已经眼眶泛红,肩头微微耸动,强忍着心中的哀痛,不让眼泪留下。



紧接着,一群士兵迈着极其缓慢、极其沉重的步伐,将一口口棺木,稳稳地抬至早已挖好的墓穴上方。



就在棺木悬于墓穴上空,即将入土的刹那。



刘镇庭挺直了腰杆,扯着嘶哑的嗓子,声嘶力竭地吼道:“敬礼——!”



所有军官、所有士兵,无论军衔高低,无论新兵老兵,全都齐刷刷地抬起右臂,面向那些即将永眠于邙山的棺木,致以最崇高、最沉痛的军礼!



这一幕,在深秋的寒风中,是如此的令人瞩目。



肃穆的军礼,无声的致敬,胜过千言万语。



许多士兵紧咬的嘴唇终于控制不住,泪水汹涌而出,顺着他粗糙的脸颊滑落,滴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最爱吃豆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最爱吃豆皮并收藏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