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火箭发动机,那我们何不换一个技术路线?”



“什么?”



“氢氧发动机有很多优点,但是缺点也相当明显,首先,液氢的密度太小,需要的燃料泵就得足够强劲,其次,液氢的温度低,给加注和储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最后,液氢带来的氢脆问题,几乎无解,所谓的多次重复使用,并不保险……”



液氢的温度是14k,也就是零下两百五十度左右,和绝对零度就差十几度,而液氧的温度则是154k,也就是零下一百二十摄氏度左右,这两者的温度,就差了一百三四十摄氏度!



在火箭上,不仅仅液氢和液氧的燃料罐要对外隔热,在内部,彼此之间也要隔绝热量,否则液氢就会把液氧给冻住,液氢搞不好还会气化!



液氢的密度太小,毕竟氢的分子量就是最小的,这样一来,想要储存足够多的燃料,就得有大号的燃料箱,后世的氢能源汽车也面临这些问题。



而最严重的,就是氢脆。



分子量最小的氢,很容易钻到其他分子的间隙之中,让这些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容易变脆,一次使用的火箭发动机没问题,但是要多次重复使用,那可就有问题了,至于氢能源汽车……



“是啊,这是液氢的问题,不过……貌似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啊,亮子,你难道要推荐咱们搞液氧煤油路线?”



美国佬和西欧选择液氢液氧路线,而俄国是用液氧煤油,总之,毒火箭是最不受欢迎的,属于早就淘汰的了。



液氧煤油,只有俄国一家完成,原因很多,比如说,美国佬也搞过,但是解决不了发动机结焦问题,所以转向了氢氧发动机路线,很多年后才知道,俄国用的,也是某一块油田里特殊的原油提炼出来的高纯度煤油……



后世,咱们东方也用这种路线,胖五就是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氢氧发动机的组合体。



不过……那些都是国家队的研发方向。



“王教授,您考虑过液氧甲烷的路线吗?”



“什么?”



王教授表示,自己还真没听过。



“液氧和液态甲烷这两种液体,温差只有20k,所以,燃料箱的隔热措施可以大大简化,甚至单层共底存放都没有问题,可以减少无效质量,提升最高速度。”



秦亮介绍起来。



“其次,在外太空的轨道上,这两种燃料可以长期贮存,这样以后我们搞自己的航天器,比如空间站等等,姿态调整都能用得上。而且,我虽然没有做过实验,但是,我感觉,这种发动机的比冲应该也不错。”



航空发动机,推重比是个重要衡量的参数,而到了火箭发动机上,比冲是比推力还重要的指标,它指的是火箭发动机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所能持续的时间。



这个数字越高,意味着发动机能用更高速度喷射燃料,产生更大的推力或者更长时间的推力。



这个指标中,氢氧发动机无疑是第一的,而第二位的,就是液氧甲烷发动机!



现在,国际上没有人搞,咱们东方,西工大是第一个!搞出来之后,很快就能引领潮流。



什么氢氧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都得靠边站!除了前面那些好处,还有其他很多好处,现在还不用说的。



比如,不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华东之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东之雄并收藏重回1978,我考上了西工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