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为了尊儒做了很多努力,两度尝试,甚至险失帝位。



但是,陛下始终未将大量的儒生扶上高位,所谓的提携奖掖,停留在口号之上。



自陛下登极以来,全朝已有七十七位公卿,仅有六人被称为儒生,而且这六人中,主父偃、公孙弘只为治《春秋》的儒生,实际的政治立场却和儒家大相径庭。



大汉建国八十载,一直是道心、法骨,儒,不过是层皮而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都是陛下为了稳固皇权的手段。



陛下希望儒家能从《春秋》里找到依据,希望借天意来神化皇帝的正统性,但不希望皇权被约束,更对经学家的治国理念,法先王,施德教兴趣缺缺。



陛下对于武功盛德的渴望,使得怹某种程度上以功利主义为先,怹的雄心和能力也不允许自己被某一人、某一学说彻底牵绊住。



怹只愿意相信那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效果,能让天下人崇拜怹、记住怹的主张,而阻碍这一切的注定将被摒弃。



是以,太子储君都不让怹满意。



儒家的符瑞说和大一统理论,陛下欣然拿来为我所用,而不与民争利等观念,陛下总是表现这不存在,至于灾异说,陛下虽然关心,但从来不以为其咎在己。



从始至终,陛下都认为自己那一套急功近利、实用至上的治国之术,能带领大汉走向太平盛世。



在陛下的眼中,儒家只是工具。



贤时便用,不贤则弃。



哪有什么在乎的呢?



董仲舒的“稍加尊重,委以重任”,让刘彻有了短暂的尴尬,旋即便消失不见,“此等小事,朕都依你,不过博士担此重任,不知所用些何人啊?”



“臣单骑即可。”



董仲舒语不惊人死不休道。



在南阳多日,所有人逐渐了解此地群盗故事,梅免、白政在此作乱已有十余年,历任郡太守、都尉都无法镇压下去。



这与太守、都尉的能力无干,在陛下的“励精图治”之下,杀人的速度赶不上流民盗贼滋生的速度,换作谁来也不行。



本以为董仲舒毛遂自荐招安群盗,会请期门郎、南阳郡兵齐出威慑,不成想凭一人一剑荡平群盗?



吾丘寿王的脸上露出急切之意,其他人则充满玩味,这是去送死?



刘彻却不给反悔的机会,便道:“既然博士如此说,那朕就依博士,朕乏了,博士就请自去吧!”



龙目微阖,刘彻很是清楚,不论朝中的帝党如何努力,那不孝的太子储君都不可能让南巡队伍撤回关中,如果不解决南阳盗情,那篇上下求索的心得体会都没办法写。



以梅免、白政的势力,如果不求朝廷派遣大军前来,就这一千多期门郎和几千南阳郡兵想突入山林,捣碎贼巢,根本不可能。



事已至此,只有死马当成活马医,董仲舒愿意去就去,事成,皆大欢喜,天下人也能看到皇帝的龙威依然存在,震慑朝野上下的有心之人,事不成,左右董仲舒一条人命,没什么在乎的。



陛下似乎睡着了。



围绕在龙床旁边的众人默然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章节目录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席挥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席挥毫并收藏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