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6章 逛街购书与震惊丈母娘(求月票,各种求!)
得开心。”
刘叔靠在沙发上,语气疲惫的摇头。
“那好吧,妈妈呢?”
刘晓莉看向母亲。
婉姨不经意的看了眼程开颜,“当然要去!”
于是四人穿好保暖御寒的衣物出门了。
……
“冰糖葫芦”
“大虾糖!五毛钱一包!再不买过年涨价嘞!”
“酒糖(白酒心巧克力)一元钱一斤!”
道里区中央大街上。
方形面包石铺就的街道上,人流如车水马龙一般热闹,穿着新衣裳的市民们在街道熙熙攘攘的逛街。
小摊贩推着三轮板车载着货物,在大街上叫卖。
两侧林立着巴洛克风格,俄式风格的三四层洋楼。
古典优雅,粗犷洋气。
即便是北京城繁华的王府井大街,这时候也是比不上这儿洋气的。
“哎女同志您要不看看?快过年了家里小孩儿嘴馋,过年送礼都是一顶一的好东西。”
临街的一处小商店,毯子都摆到外面来了。
蒋婉一行四人,恰巧路过被‘拦下’。
“晓莉姐,吃冰糖葫芦不?”
“来两根吧。”
刘晓莉竖起两根葱白的指头,然后又飞快的缩回兜里。
没别的,冷。
“来两根。”
程开颜付钱。
很快他就明白自家对象买两根的原因了。
婉姨和妹妹吃一根,他和晓莉吃一根。
中央大街全长一千四百多米,四人又往前逛了一会儿,这买那买,很快手上就提了一些东西。
走到一处二层小楼前,程开颜嗅到一阵麦香面包的香气,转头看去。
发现有不少人正在排队。
“那是华美西餐厅一楼的面包房,每天现烤槽子面包,由黑麦发酵烤制,三角钱一斤,每天都有好多人排队,好吃又实惠,以前我跟晓菱两人经常买。”
刘晓莉顺着他的视线瞥了眼,笑着解释道。
“想不想吃?现在人少去买点?”
老实说程开颜有点馋了,这香气实在诱人。
“嗯嗯。”
刘晓莉看了眼妹妹,见她的小鼻子动个不停。
她也有些意动,离开了哈尔滨她好久没吃了。
“咳咳……”
一旁的婉姨轻咳了一声,像是在提醒他们不要乱花钱。
不过三人置若罔闻,一股脑的就凑过去排队了。
买完面包。
三人每人都抱着一个纸袋子回来了,里面装着一块歪扭长方块一样的蓬松面包。
“婉姨,给。”
程开颜照例给婉姨刷好感度,撕下一块冒着热气的面包递过去。
“花钱大手大脚的,你真随了你妈妈。”
蒋婉看了他一眼,不咸不淡的说。
不过她还是接了过来。
“……”
这话听着很耳熟啊……
程开颜心想,立刻转头去看自家对象。
“嗷呜……”
刘晓莉对上程开颜的眼神,装作若无其事的低下头,张嘴一口咬在面包的一角上。
“下次别买了,我会做。”
蒋婉见程开颜那像孩子的新鲜样儿,冷不丁的说了句。
“您还会做这个洋玩意呢?婉姨您太厉害了!”
程开颜眼睛一亮,连连侧目。
“那当然。”
蒋婉骄傲的扬了扬下巴,但很快觉得与形象不符。
她抿着嘴唇平静下来:“走,去新华书店买书。”
……
中央大街232号。
一栋俄式折衷主义的三层黄楼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门上挂着新华书店四个大字。
门口正排着长龙一样的购书队伍,大多是年轻人,有学生,老师……
“还是这么多人,我就知道。”
刘晓菱苦着小脸,这下要排长队了。
“排队吧,早点买完早点回去。”
蒋婉发话,挥手带着四人去排队。
既然来了,就得买到《儿童文学》才是。
四人步入队伍末尾排队。
由于队伍比较长,不少买书的人都相互聊着天打发时间。
就好比程开颜四人前面的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女,看着气质比较清澈纯真。
程开颜一眼就看出这肯定是放假回家的大学生,跑出来买书了。
“晓辉?你从BJ回来了?”
“文慧同志,好久不见啊。你也来这么早,打算买点什么?”
“买人民文学,上面的作品质量可真高了。”
“那是,能刊登的都是一方名家了。”
“也不一定吧,也有不少新人作家一出道就刊登在人民文学上,就像之前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过一部叫《情书》的作品,就是一位新人作家写的。”
扎着大辫子,脸上带着雀斑的漂亮姑娘摇摇头道。
“情书?文慧同志你也看这个啊?”
“可不是嘛,可真感人,一封来自天堂的信件,一封逝去的恋人冥冥之中的安排。”
女同志仰着头,满脸感慨,随后还摇头晃脑的吟诵道:“你好吗?……”
“我很好!”
男同志抢答道。
二人顿时两眼亮晶晶的看着对方,像是找到知己一样。
“只可惜这位写情书的作家自此之后就没有刊登在人民文学上了,真是可惜了。”
“哈哈,文慧同志你这可就猜错了!小程老师可不局限于人民文学,他可创作了不少的作品,在北京城我们那边的大学生对这位小程老师可算是如雷贯耳!可太出名了!”
“哦?居然还有作品?说说看?
刘叔靠在沙发上,语气疲惫的摇头。
“那好吧,妈妈呢?”
刘晓莉看向母亲。
婉姨不经意的看了眼程开颜,“当然要去!”
于是四人穿好保暖御寒的衣物出门了。
……
“冰糖葫芦”
“大虾糖!五毛钱一包!再不买过年涨价嘞!”
“酒糖(白酒心巧克力)一元钱一斤!”
道里区中央大街上。
方形面包石铺就的街道上,人流如车水马龙一般热闹,穿着新衣裳的市民们在街道熙熙攘攘的逛街。
小摊贩推着三轮板车载着货物,在大街上叫卖。
两侧林立着巴洛克风格,俄式风格的三四层洋楼。
古典优雅,粗犷洋气。
即便是北京城繁华的王府井大街,这时候也是比不上这儿洋气的。
“哎女同志您要不看看?快过年了家里小孩儿嘴馋,过年送礼都是一顶一的好东西。”
临街的一处小商店,毯子都摆到外面来了。
蒋婉一行四人,恰巧路过被‘拦下’。
“晓莉姐,吃冰糖葫芦不?”
“来两根吧。”
刘晓莉竖起两根葱白的指头,然后又飞快的缩回兜里。
没别的,冷。
“来两根。”
程开颜付钱。
很快他就明白自家对象买两根的原因了。
婉姨和妹妹吃一根,他和晓莉吃一根。
中央大街全长一千四百多米,四人又往前逛了一会儿,这买那买,很快手上就提了一些东西。
走到一处二层小楼前,程开颜嗅到一阵麦香面包的香气,转头看去。
发现有不少人正在排队。
“那是华美西餐厅一楼的面包房,每天现烤槽子面包,由黑麦发酵烤制,三角钱一斤,每天都有好多人排队,好吃又实惠,以前我跟晓菱两人经常买。”
刘晓莉顺着他的视线瞥了眼,笑着解释道。
“想不想吃?现在人少去买点?”
老实说程开颜有点馋了,这香气实在诱人。
“嗯嗯。”
刘晓莉看了眼妹妹,见她的小鼻子动个不停。
她也有些意动,离开了哈尔滨她好久没吃了。
“咳咳……”
一旁的婉姨轻咳了一声,像是在提醒他们不要乱花钱。
不过三人置若罔闻,一股脑的就凑过去排队了。
买完面包。
三人每人都抱着一个纸袋子回来了,里面装着一块歪扭长方块一样的蓬松面包。
“婉姨,给。”
程开颜照例给婉姨刷好感度,撕下一块冒着热气的面包递过去。
“花钱大手大脚的,你真随了你妈妈。”
蒋婉看了他一眼,不咸不淡的说。
不过她还是接了过来。
“……”
这话听着很耳熟啊……
程开颜心想,立刻转头去看自家对象。
“嗷呜……”
刘晓莉对上程开颜的眼神,装作若无其事的低下头,张嘴一口咬在面包的一角上。
“下次别买了,我会做。”
蒋婉见程开颜那像孩子的新鲜样儿,冷不丁的说了句。
“您还会做这个洋玩意呢?婉姨您太厉害了!”
程开颜眼睛一亮,连连侧目。
“那当然。”
蒋婉骄傲的扬了扬下巴,但很快觉得与形象不符。
她抿着嘴唇平静下来:“走,去新华书店买书。”
……
中央大街232号。
一栋俄式折衷主义的三层黄楼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门上挂着新华书店四个大字。
门口正排着长龙一样的购书队伍,大多是年轻人,有学生,老师……
“还是这么多人,我就知道。”
刘晓菱苦着小脸,这下要排长队了。
“排队吧,早点买完早点回去。”
蒋婉发话,挥手带着四人去排队。
既然来了,就得买到《儿童文学》才是。
四人步入队伍末尾排队。
由于队伍比较长,不少买书的人都相互聊着天打发时间。
就好比程开颜四人前面的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女,看着气质比较清澈纯真。
程开颜一眼就看出这肯定是放假回家的大学生,跑出来买书了。
“晓辉?你从BJ回来了?”
“文慧同志,好久不见啊。你也来这么早,打算买点什么?”
“买人民文学,上面的作品质量可真高了。”
“那是,能刊登的都是一方名家了。”
“也不一定吧,也有不少新人作家一出道就刊登在人民文学上,就像之前我在人民文学上看到过一部叫《情书》的作品,就是一位新人作家写的。”
扎着大辫子,脸上带着雀斑的漂亮姑娘摇摇头道。
“情书?文慧同志你也看这个啊?”
“可不是嘛,可真感人,一封来自天堂的信件,一封逝去的恋人冥冥之中的安排。”
女同志仰着头,满脸感慨,随后还摇头晃脑的吟诵道:“你好吗?……”
“我很好!”
男同志抢答道。
二人顿时两眼亮晶晶的看着对方,像是找到知己一样。
“只可惜这位写情书的作家自此之后就没有刊登在人民文学上了,真是可惜了。”
“哈哈,文慧同志你这可就猜错了!小程老师可不局限于人民文学,他可创作了不少的作品,在北京城我们那边的大学生对这位小程老师可算是如雷贯耳!可太出名了!”
“哦?居然还有作品?说说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