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5章 文举殿试
已经铺好,红线直格整齐划一。
“那不是朱文山的儿子朱文山吗?”谢绍元突然压低声音,用眼神示意不远处的一个华服青年。
王宏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朱文山正与几名贡士低声交谈,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冷笑。
那神情,仿佛状元已经是他囊中之物。
“奇怪,”谢绍元皱眉:“据我所知,朱文山的文采远不及何向阳,为何如此自信?”
王宏发冷哼一声:“那家伙向来如此,仗着父亲是礼部尚书,目中无人。不必理会。”
谢绍元却若有所思:“我总觉得不太对劲,一会得多留意他。”
这时,钟声响起,考官开始分发试题。
复试题目是《论治国平天下之道》,要求考生在两个时辰内完成。
王宏发展开题纸,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
笔尖落在纸上的一刻,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这些年的苦读,父亲的期望,母亲的含辛茹苦,全都凝聚在这支笔上。
保和殿内鸦雀无声,只有毛笔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
偶尔有考生咳嗽或挪动身体的声音,但很快又归于寂静。
两个时辰后,钟声再次响起。
考官收卷时,王宏发注意到朱文山是第一个交卷的,脸上依旧带着那种令人不舒服的自信笑容。
次日黎明,殿试正式开始。
贡士们天不亮就来到皇宫,经过更为严格的检查后,被引领至保和殿。
今天的阵仗比昨日更加隆重。
保和殿内外侍卫林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当皇帝赵真在太监的簇拥下步入大殿时,所有人齐刷刷跪倒在地。
“平身。”赵真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宏发偷偷抬眼,看到这位年轻的皇帝面容清瘦,眼神锐利,一袭明黄色龙袍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殿试的礼节极为繁琐。
贡士们先要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由礼部官员宣读考试规则。
题纸是用上等宣纸裱成,每页长四十厘米,宽十二厘米,红线直格,要求每行二十四字,字字工整。
当太监捧着题盒走来时,王宏发注意到朱文山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个盒子,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策问《论中兴之策》,诸生当竭诚以对。”主考官高声宣读。
王宏发跪接题纸,回到座位后仔细阅读。
题目要求论述国家中兴之道,既要引经据典,又要有独到见解。
这是一道相当开放的题目,但也正因为开放,更考验考生的真才实学。
他提笔沉思片刻,决定从“民为邦本”入手,结合当前北境战事和民生凋敝的现状,提出“轻徭薄赋、选贤任能”的主张。
笔锋流转间,他仿佛看到了父亲欣慰的笑容。
殿试持续了整整六个时辰。期间有太监
“那不是朱文山的儿子朱文山吗?”谢绍元突然压低声音,用眼神示意不远处的一个华服青年。
王宏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朱文山正与几名贡士低声交谈,脸上带着胜券在握的冷笑。
那神情,仿佛状元已经是他囊中之物。
“奇怪,”谢绍元皱眉:“据我所知,朱文山的文采远不及何向阳,为何如此自信?”
王宏发冷哼一声:“那家伙向来如此,仗着父亲是礼部尚书,目中无人。不必理会。”
谢绍元却若有所思:“我总觉得不太对劲,一会得多留意他。”
这时,钟声响起,考官开始分发试题。
复试题目是《论治国平天下之道》,要求考生在两个时辰内完成。
王宏发展开题纸,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
笔尖落在纸上的一刻,他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这些年的苦读,父亲的期望,母亲的含辛茹苦,全都凝聚在这支笔上。
保和殿内鸦雀无声,只有毛笔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
偶尔有考生咳嗽或挪动身体的声音,但很快又归于寂静。
两个时辰后,钟声再次响起。
考官收卷时,王宏发注意到朱文山是第一个交卷的,脸上依旧带着那种令人不舒服的自信笑容。
次日黎明,殿试正式开始。
贡士们天不亮就来到皇宫,经过更为严格的检查后,被引领至保和殿。
今天的阵仗比昨日更加隆重。
保和殿内外侍卫林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当皇帝赵真在太监的簇拥下步入大殿时,所有人齐刷刷跪倒在地。
“平身。”赵真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宏发偷偷抬眼,看到这位年轻的皇帝面容清瘦,眼神锐利,一袭明黄色龙袍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殿试的礼节极为繁琐。
贡士们先要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由礼部官员宣读考试规则。
题纸是用上等宣纸裱成,每页长四十厘米,宽十二厘米,红线直格,要求每行二十四字,字字工整。
当太监捧着题盒走来时,王宏发注意到朱文山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个盒子,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策问《论中兴之策》,诸生当竭诚以对。”主考官高声宣读。
王宏发跪接题纸,回到座位后仔细阅读。
题目要求论述国家中兴之道,既要引经据典,又要有独到见解。
这是一道相当开放的题目,但也正因为开放,更考验考生的真才实学。
他提笔沉思片刻,决定从“民为邦本”入手,结合当前北境战事和民生凋敝的现状,提出“轻徭薄赋、选贤任能”的主张。
笔锋流转间,他仿佛看到了父亲欣慰的笑容。
殿试持续了整整六个时辰。期间有太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