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绍威悔恨一场,然而这事儿还没完,朱温前脚刚走,刘仁恭父子就趁着魏博内乱来趁火打劫,父子俩分别在幽州沧州整顿兵马遥相呼应,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对魏博的致命攻击,罗绍威只能再一次向朱温求助,朱温很爽快地再次出兵河北,于九月十七日进入义昌军辖境,在沧州西北50里的长芦县安营扎寨,并派人将沧州团团围困。



朱温攻打沧州的军队路过魏博时,沿途500里,梁军的所有粮草军需罗绍威全包了。朱温回军时旧病复发,留在魏州养病。罗绍威害怕朱温吞并自己,趁机对他说:“如今天下跟梁国为敌,是因为唐朝还在。唐朝也该灭亡了,您还是趁早取代它吧。”朱温大喜,返回京师篡位。



虽然朱温对罗绍威不错,但这种仰人鼻息的生活,作为曾经的军阀来说,又怎么过得习惯呢?罗绍威不无后悔地对身边人说:即使将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都聚集起来,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啊!这就是“铸成大错”这个成语的来源。



朱温称帝后想在洛阳定都。罗绍威连忙采伐上好木材,建造了两栋奢华的殿阁。造好之后,他把殿阁放在浮桥上运往京城。百官看了都说罗绍威忠心可嘉,朱温也感慨地把罗绍威比作萧何,从此投桃报李,对罗绍威多有照顾。每次有重大军情,朱温总是派遣使者快马询问罗绍威的意见。罗绍威俨然成为朱温手下的头号红人。



然而34岁那年,罗绍威病倒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他的儿子只有十来岁,他担心自己死后,孩子会被手下的小兵杀掉。于是他主动上表,请求朱温派遣一位重臣来镇守魏博。朱温知道罗绍威的用意,立即派钦差前去告诉罗绍威:“万一你有什么意外,我必定让你的子孙享受富贵!”钦差又召集三军,宣布罗绍威的儿子就是后梁王朝在魏博的法定继承人,任何人敢于反对,就是和整个后梁朝廷对抗。



罗绍威很欢喜朱温的这个态度,只是牙兵的可怕还是让罗绍威刻骨铭心。带着深深的担忧,罗绍威去世了。



罗绍威死后,朱温让杨师厚驻扎在魏州,防备太原的李存勖。杨师厚镇守魏州时,虽然拥有强大的后梁精锐部队,但他并不是魏州节度使,这是由于朱温对他的猜忌。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第一代创世祖就是杨师厚。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黄巢军转战南北,兵锋直指长安。杨师厚内心波涛汹涌,不愿穷苦终身的他决心在乱世中找寻一条光明之路,毅然加入了李罕之的队伍。李罕之是一位杰出的变脸专家和刮地皮能手,先后投靠过黄巢、李克用、朱温,妥妥的三姓家奴,而且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烟火断绝。因为曾攻下不肯降服的摩云寨,所以被称为李摩云。这家伙显然和吕布有一拼,但他从来没搞过自立,只是仗着自己的实力去依附更强者。



杨师厚跟着这样的主子只会恶贯满盈,绝对不会摩云而上。



有一段时间,李罕之和李克用打得火热,为了讨好这个沙陀大佬,李罕之借李克用遭遇上源驿之难,亲兵损失惨重之机,特意选了帐下百名精壮之士献给李克用作备胎,其中就有杨师厚。本来想跟着李罕之混出个名头的杨师厚立马委屈了,自己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现在却如同物品般地被送给别人。偏偏李克用帐下猛士如云,杨师厚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充其量就如同未得意时的韩信,只能当个执戟郎。



杨师厚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当然不乐意在李克用的手下蹉跎岁月,他毅然当了逃兵。杨师厚经过两次遇人不淑之后,迅速成长起来,他决定好好地选一个老板,绝不能有奶便是娘,虽然能吃饱一时,但最终会挨饿一生。这次他选定了自己毕生为之效命的,也就是朱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隋唐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洪刘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刘华并收藏隋唐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