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过了!

一个精瘦的汉子掰着手指头,眼睛发亮。
“咱们在这干活,一天三十五文,一个月就是一千零五十文,两个月差不多一两银子!
刨去偶尔买点零碎,省着点,攒上几个月,说不定……说不定真能凑出娃娃的束脩和笔墨钱!

“对对对!
我也这么想!
”另一人激动地接话。
“咱们苦点累点没啥,要是娃娃能认字,将来就不用像咱们一样,一辈子只能卖力气!
说不定能去镇上找个账房、伙计的轻省活儿,哪怕……哪怕只是能看懂地契、会写自己的名字,那也比咱们强啊!

“就是!
听说桃源村这学堂,教的还不光是认字,还有算术、农事,都是实用的本事!

美好的愿景在这些朴实的汉子心中生根发芽。
原本还有些人想着干满一个月就回家看看,此刻绝大多数人都打定了主意,要留下来继续干!
所以,当牛马车站布告栏贴出新的桃林开荒招工告示时,几乎所有人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互相打气着:
“干!
必须干!
为了娃!

“等咱把这桃林种好了,说不定村里还能给咱们娃减免点束脩呢!

“好好干,让桃源村看看咱们的诚意!

九月八这天,整个桃源村都沉浸在筹备宴席的喜庆忙碌中。
谢里正早已派人去县里给县令齐安和四大学院的山长送了请帖,当然,也没忘了给隔壁桃溪村的赵老七送去一张,颇有点“显摆”和分享喜悦的意思。
喜宴后勤队的婶子娘们更是主力军,宴席所需的鸡鸭鱼肉、各类蔬菜、酒水早已采购到位。
她们提前一天就开始在祠堂前临时搭建的灶台和水槽边洗洗刷刷,说说笑笑间,已将大部分需要提前处理的食材准备妥当,该切的切,该腌的腌,只等明日开席直接下锅煸炒。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淮月楼这边,却是另一种格外的忙碌。
李月兰正指挥着厨娘们加急制作明天“十全十美宴”上要用到的小面包点心。
那两口新砌的面包窑从早到晚就没停过火,专门有人轮班守着,一窑接一窑地烤制着金黄松软的小面包。
李月兰也趁此机会,将面包发酵、整形、烘烤的火候技巧倾囊相授,乐得以后解放自己的双手。
一整天,整个淮月楼都弥漫着一股诱人的麦香和奶香。
京畿道的九月,已是“初秋转深秋”的过渡期。
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太阳明亮却不再毒辣,冷热切换得特别快,白天温暖,夜里已带了些许凉意,温差虽大,但整体称得上是秋高气爽,正是举办露天宴席最舒服的时节。
放眼望去,今年“百日收”丰收后大家伙儿抢种下去的千亩油葵,此刻正迎来它们生命中最绚烂的篇章。
只见那广袤的千亩良田,一株株油葵挺拔而立,硕大的花盘齐齐转向日光,绽开出无比灿烂的金黄色花瓣,宛如一片流动的金色海洋,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壮丽非凡。
九月正是赏花的绝佳时节,若是再晚上半个月,待花粉期结束,这千亩油葵便会进入“花谢灌浆、籽粒灌油”的阶段,那金黄花盘便会转为黄绿,虽意味着丰收在望,却终究失了盛花期那动人心魄的视觉盛宴。
相比之下,隔壁桃溪村的荷塘胜在持久,从七月盛放直至九月,两个月的悠长花期后才渐渐步入“秋荷凋残、莲蓬垂首”的谢幕景象。
因此,桃源村这片金色花海的宣传必须抓紧时机。
这正是谢里正特意给四大学院送去请帖的深意——每年秋高气爽时节,四大书院都会组织学子秋游赏景。
如今请帖已发,就等着看这番“投饵垂钓”,能否引得四大书院相约同游,共赏这千亩金葵的盛景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酒朵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酒朵云并收藏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