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的年号,乃是萧和进献。



原本刘备想要选择“章武”为年号。



萧和却认为,刘备以草根布衣出身,奋斗半生,在年近六旬之时开创帝业,其难度可与后世那位大明太祖相媲美。



刘备的功业经历,绝对配得上洪武这个年号。



登基大典结束,刘备第一件事,自然是大封群臣。



刘熙让位有功,降为山阳王,食邑万户,授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之权,于封国内依旧保留天子仪仗。



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等文臣武将,原本的官职都是楚王国官职,并非汉官。



如今刘备继承大统,登基称帝,自然便要授与他们相应的汉朝官职。



如原本关羽的楚国大将军,顺理成章便升任汉朝大将军。



只是从楚国大将军,到汉朝大将军,官名虽有所变化,权力却并无多少变化。



于是刘备便在爵位上,对众臣进行了补偿。



凡文臣武将,爵位皆在原有基础上晋升一级,如关羽便由原先的乡侯,晋升为了县侯。



诸葛亮则以萧何之功,由原来的楚国国相,升为了汉朝丞相,总揽政事,为文臣之首。



唯一例外的便是萧和。



刘备将他的官职,由原先的楚国太尉,升格为了汉朝大司马。



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与大将军同为武官之首。



大司马掌武事,有调兵之权,大将军掌征伐,有统军之权。



此时萧和官职,名义上已与岳丈关羽齐平,甚至还略高。



除了官职之外,便是爵位。



萧和的爵位,在刘备称王之后,已经晋爵到县侯。



当时楚国上下,唯萧和一人爵位是县侯,就连关羽也只是一个乡侯。



而今关羽等爵位已晋升到县侯,萧和的爵位不可能不升。



只是县侯再往上升,那就是国公了!



刘备最初便有封萧和为公的意思。



萧和自然是坚辞不授,态度决绝的拒绝。



那可是公爵啊,他怎么敢接。



公与县侯,虽只有一级之差,却有天壤之差。



公可建国,自选百官!



刘备也好,曹操也罢,皆是从封公建国开始,踏出了称帝的第一步。



你身为臣子,却晋封国公,你是几个意思?



难不成你也想走天子刘备走过的老路?



萧和何等的精明,哪怕知道老刘对他是绝对的信任,并无丝毫猜忌,却也绝不可能越过那一道界限,接受公爵的封授。



萧和坚辞不授的态度,却让刘备有些头疼了。



萧和的顾虑他自然清楚,可若不给萧和晋爵,他心里边又过意不去。



于是在几经权衡思索后,刘备是灵光一闪,特意为萧和在县侯与国公之间,新创了一个“郡侯”的爵位。



如此既能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命不在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命不在身并收藏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