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了科举制之精妙,刘备是欣喜万分,拍案大赞道:



“伯温,你这科举制,确实要优于九品中正制,更远胜于察举之制!”



刘备大喜,众谋臣们则是一片沸腾。



“以考试来举士,为国选贤任能?”



“嗯,此法虽闻所未闻,倒是实用,选出来的士子,至少也有纸上谈兵之能,而非外强中干的草包蠢材。”



“楚公,军师这科举制,比之察举制的举孝廉之法,确实是要实用得多,臣以为可行。”



庞统啧啧称赞。



这位凤雏虽出身荆襄大族,却自恃才高,素来瞧不起士家中那些徒有其表之徒,生平行事用兵也最看重实用二字。



相较于察举制,以孝道来评判举士,科举制显然要实用的多,自然正合他胃口。



陆逊也微微点头,赞道:



“虽说我大汉重孝道,然而方今乱世,楚公最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能助楚公匡扶汉室,扫除奸逆的真正贤能。”



“以孝道来举士,确实已不合时宜,且这察举之制早已弊端重重,被举孝廉者,又有几人是真凭孝道而被举荐?”



“臣赞同士元所说,萧军师这科举制,以科考结果来评定人才优劣,确实比察举制更为实用,臣也以为可行。”



陆逊虽同样出身士家,风骨品行还是摆在那里的,并未有假公济私,只顾维护士家利益,而不顾国家大计。



显然在他看来,哪怕是士家子弟,也该凭真本事在刘备麾下谋得一席之地,而非只凭家世去滥竽充数。



就算你是陆家子弟,你没本事,你就窝在家族里混吃等便是,休要借助我陆氏之名出来做官,祸害了国家。



众谋臣们热议不绝,多是对萧和这科举制盛赞。



哪怕有个别人,看出了这科举制有损士家豪姓利益,却也不敢站出来公然反对。



这便是楚国与魏国的最大区别所在。



楚国根基在南方,南方士家豪族的底蕴实力,本就远不及北方士族。



尤其是荆扬二州,被刘备扫了一波,孙策扫了一波后,似弘农杨氏,颍川荀氏那种可左右国策的顶级大族,早已不复存在。



再加上府兵制和均田制的推行,压制了士家豪姓兼并土地,暗养门客私兵的风潮,更是不动声色的削弱了士族的硬实力。



故现下的楚国,士族们最大的优势,便只剩下家学渊源深厚这个软实力。



而想将这个软实力变现,唯一的选择就是出仕为官,为大楚尽忠职守。



科举制,正好为他们明确了出仕为官的渠道,自然能赢得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支持。



刘备见大多数人皆鼎力支持,自然再无顾虑,欣然道:



“伯温军师这科举制,确实乃万世之法,莫说可行千年,孤以为万年亦可!”



“此法出世,孤看那曹操如何与孤争夺天下贤能之心!”



“军师,待孤还京之后,你便与孔明他们尽快商议出个具体细则来,孤好尽快颁布推行。”



看着欣喜若狂的老刘,萧和心下却是一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命不在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命不在身并收藏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