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徐庶听罢,却是眼神微妙。



“他字字句句都深得兵法之妙,怎么可能没学过兵法韬略,这萧伯温真也是太过谦逊…”



“还有他那位恩师,似乎韬略还在水镜恩师之上,不知是什么世外仙隐?”



徐庶思绪翻转,脸上流露出几分猜测与神往之色。



刘备目光却已扫向众人,欣然问道:



“诸位,伯温所献这奇袭邓县之策,尔等以为如何?”



萧和什么实力,在场的哪个没见识过,又有哪个不心悦臣服?



现下萧和再献奇策,众人自然多无异议。



“主公,萧从事之计,确乃一战定乾坤的妙计。”



“不过良窃以为,在实施此计之前,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要确认。”



一片赞同声中,忽然响起不同的声音。



出言者,正是马良。



“什么前提,季常说来听听。”



刘备及众人目光,齐望向了这位“马氏五常”中的“白眉最良”。



“众所周知,曹操最大的优势,便是兵多将广。”



“曹军八十万虽是号称,实则兵力也至少有十五万左右,是我军总兵力的三倍有余。”



“我军现下能动用的奇袭兵力,最多一万五千余人,那么曹操就算中计往朝阳设伏,五万左右兵马足矣。”



“也就是说,樊城一线,曹操至少还留有近十万兵力,以这样的雄厚兵力,邓县粮营一线完全可以屯留两万左右兵马驻守。”



“倘使如此,我们就算奇袭邓县粮营,杀了曹操一个声东击西,以我们一万五千兵马,又能否速战速决攻破敌营呢?”



马良道出了顾虑所在,接着一拱手:



“所以良以为,我们在发动奇袭之前,首先要确保曹操将大部兵马调往朝阳设伏,邓县留驻兵马不能超过一万人这个底线。”



“唯有如此,我军方有必胜把握!”



堂中议论再起。



眼看就要拍板的刘备,眼中重生犹疑,目光看向萧和:



“伯温,季常所言极是,曹操兵多,我军兵少这道软肋,确实是此战最大绊脚石呀。”



萧和脑壳有点疼。



做谋士还真是个苦差事,前脚刚排一颗雷,后脚就又冒出一颗。



不过话说回来,这马良不愧跟诸葛亮能称兄道弟,思维风格也跟诸葛亮相似,凡事考虑的都极为缜密周全。



“该怎么把曹操的主力,全都调往朝阳,让邓县留下足够的空档呢…”



萧和指尖捻起了额头,目光再次扫向了地图。



樊城,朝阳,邓县,襄阳…



一座座城池从眼前流过。



目光落在夏口二字上。



突然,眼前灵光一闪!



“既然我军兵少,那我们何不请公玮公子抽调江夏之兵北上助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天命不在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命不在身并收藏岳父关羽,我开局劝刘备奇袭襄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