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的表现让她非常满意,但是她仍然没想到侯益会这么配合,本来她还以为侯益会和她谈一波条件几番拉扯一下,没想到竟然这么干脆的把商州交了出来,真是忠臣啊。
这让李幼澄有些感动的同时也感觉有些为难。
罢官是不可能罢的,不说侯益是朝廷入关中以来第一个投靠的地方大员,就说如今,侯益如此配合朝廷,朝廷让干什么干什么,这种忠臣要是把他赶回家,其他人会怎么看?
不但不能免,还得高高挂起来,让所有人看到,忠臣就会得到重用。
只是这样一来,她原本准备给的官职似乎就有点不太够了。
她原本考虑给侯益的官职是吏部尚书,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在如今六部之中也保留着极大的实权,让侯益担任此职也不算亏待他。
但如今得找个比吏部尚书更大的官,而中央比吏部尚书更高的职务那就只有进二府了。
但问题是政事堂如今已经有李从曮(未入职)、韩昭胤、张延朗、李敬周、柳河五人。
按照唐朝惯例一般宰相三到四人,如今五人已经少有,五人以上更是只有极特殊情况,比如政权不稳定时才会出现。
至于枢密院,她也不想让侯益进,涉及军权,侯益毕竟不是他嫡系,万一被李从曮拉拢过去,宋审虔在枢密院的局势只会更加被动。
如果二府不能进,又要地位足够高,又要有实权,又不能威胁到自己,这可有些不好办啊。
李幼澄沉吟半晌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职务。
她随即微笑着看向侯益道“爱卿过谦了,孤素知侯爱卿素怀忠谨,又治政有能,镇抚地方屡著实绩,如今正当壮年,精力充渥,非致仕之时。
今国家需贤才辅弼中枢,孤意,调爱卿入京任翰林学士承旨,授尚书右仆射之职,加封特进。”
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之首,翰林院长官,掌内制,备顾问,参机要,虽无固定品级,但却是公认的内朝之首,内相。
虽然明宗朝端明殿学士的异军突起,摊薄了翰林院之权,但翰林院在朝中的影响力仍然巨大,乃无数官员孜孜以求想要进入的清贵衙门。
而且翰林学士只要外放,无一不是朝中重臣,地方大员。
而翰林学士承旨只要不犯大错,下一步基本就是进入政事堂称宰为相。
这个职务绝对符合地位高、有实权,还难以威胁到自己的这三个条件,毕竟翰林院的权势大部分来源于皇帝,如今又有端明殿学士可以代替一部分翰林院的工作,可以说是拿捏。
至于尚书右仆射,不加同平章事如今就是一个荣誉头衔,不算宰相,主要是解决他的职级问题。
而特进则是加恩的文官散官衔,正二品。
而侯益显然也是对这个职务非常满意,当即叩首道“臣谢监国天恩。”
()(2/2)
这让李幼澄有些感动的同时也感觉有些为难。
罢官是不可能罢的,不说侯益是朝廷入关中以来第一个投靠的地方大员,就说如今,侯益如此配合朝廷,朝廷让干什么干什么,这种忠臣要是把他赶回家,其他人会怎么看?
不但不能免,还得高高挂起来,让所有人看到,忠臣就会得到重用。
只是这样一来,她原本准备给的官职似乎就有点不太够了。
她原本考虑给侯益的官职是吏部尚书,吏部作为六部之首,在如今六部之中也保留着极大的实权,让侯益担任此职也不算亏待他。
但如今得找个比吏部尚书更大的官,而中央比吏部尚书更高的职务那就只有进二府了。
但问题是政事堂如今已经有李从曮(未入职)、韩昭胤、张延朗、李敬周、柳河五人。
按照唐朝惯例一般宰相三到四人,如今五人已经少有,五人以上更是只有极特殊情况,比如政权不稳定时才会出现。
至于枢密院,她也不想让侯益进,涉及军权,侯益毕竟不是他嫡系,万一被李从曮拉拢过去,宋审虔在枢密院的局势只会更加被动。
如果二府不能进,又要地位足够高,又要有实权,又不能威胁到自己,这可有些不好办啊。
李幼澄沉吟半晌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职务。
她随即微笑着看向侯益道“爱卿过谦了,孤素知侯爱卿素怀忠谨,又治政有能,镇抚地方屡著实绩,如今正当壮年,精力充渥,非致仕之时。
今国家需贤才辅弼中枢,孤意,调爱卿入京任翰林学士承旨,授尚书右仆射之职,加封特进。”
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之首,翰林院长官,掌内制,备顾问,参机要,虽无固定品级,但却是公认的内朝之首,内相。
虽然明宗朝端明殿学士的异军突起,摊薄了翰林院之权,但翰林院在朝中的影响力仍然巨大,乃无数官员孜孜以求想要进入的清贵衙门。
而且翰林学士只要外放,无一不是朝中重臣,地方大员。
而翰林学士承旨只要不犯大错,下一步基本就是进入政事堂称宰为相。
这个职务绝对符合地位高、有实权,还难以威胁到自己的这三个条件,毕竟翰林院的权势大部分来源于皇帝,如今又有端明殿学士可以代替一部分翰林院的工作,可以说是拿捏。
至于尚书右仆射,不加同平章事如今就是一个荣誉头衔,不算宰相,主要是解决他的职级问题。
而特进则是加恩的文官散官衔,正二品。
而侯益显然也是对这个职务非常满意,当即叩首道“臣谢监国天恩。”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