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幼澄略一沉吟后开口“近闻地方官商勾结,致将士腹饥力弱,害军蠹政。
军粮乃军旅命脉,此弊不除,恐酿祸端。
兹命侍卫司都指挥使许安任巡抚使,持节钺巡抚华、同、商三州。所需幕僚随从由尔自择,事后报枢密院、政事堂备案即可。
凡为查案所需,许尔便宜行事之权,无有掣肘。
尔当秉心无偏,穷究根由,既要肃军粮之弊,更要铲地方之奸,以安军心、正吏治。毋负孤委寄之重。”
李幼澄这道旨意无疑是把能给的权力都给了,如今的许安在三州和皇帝也没什么两样了,可见对其之信任。
许安当即领旨道“臣许安,谨领监国诏命!”
许安告退离宫之后立刻就去做前方地方的准备,而李幼澄也第一时间命人草拟令旨至二府。
这等大事自然不可能李幼澄一个人说了就行,更何况还涉及到军队的调动以及地方的治理,需要得到百官的支持,令旨也得走正规程序以增加其权威性。
而果然如同许安所料一般,代理枢密院事务的宋审虔(李从曮还未入职),以及负责政事堂事务的韩昭胤、张延朗二人都是第一时间同意了此事,并在令旨后面副署了自己的名字。
李敬周倒是有些犹豫,但是他也没有明确反对,在一众同僚以及监国的虎视眈眈也很快副署了自己的名字。
随着中书省大印和监国印的加盖,令旨正式生效并发往各州府。
而一天之后,许安也迅速敲定了随从人员,在把侍卫司之事暂时交给郑冲之后,便带着从刑部、大理寺挑出来的查案高手以及亲卫营直接向商州赶了过去。
……
在如今朝廷直接统治的一府三州之地,京兆府先不论,统治最稳的无疑是同州,毕竟许安当时几乎把整个同州的统治阶级给血洗了一遍,几乎是连根拔起。
而华州也在投降之后,本地势力被朝廷打压,再加上引入了大量陕虢两州的士民,所以统治还算稳固。
唯有商州,当初商州因为直接归顺了朝廷,而朝廷当时为了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也只是拿回了商州的兵权,其他什么都没动。
所以商州的本地势力仍旧是根深蒂固,无疑是许安此行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但也正是因为是硬骨头,所以许安第一个选择前往商州。
不过此时,商州刺史侯益已至长安,正入住了鸿胪寺安排的驿馆之中。
他的手下第一时间就把许安的动向报告给了他。
“刺史大人,许安第一站就前往商州怕是来者不善,我们要不要做些准备。”
((2/2)
李幼澄略一沉吟后开口“近闻地方官商勾结,致将士腹饥力弱,害军蠹政。
军粮乃军旅命脉,此弊不除,恐酿祸端。
兹命侍卫司都指挥使许安任巡抚使,持节钺巡抚华、同、商三州。所需幕僚随从由尔自择,事后报枢密院、政事堂备案即可。
凡为查案所需,许尔便宜行事之权,无有掣肘。
尔当秉心无偏,穷究根由,既要肃军粮之弊,更要铲地方之奸,以安军心、正吏治。毋负孤委寄之重。”
李幼澄这道旨意无疑是把能给的权力都给了,如今的许安在三州和皇帝也没什么两样了,可见对其之信任。
许安当即领旨道“臣许安,谨领监国诏命!”
许安告退离宫之后立刻就去做前方地方的准备,而李幼澄也第一时间命人草拟令旨至二府。
这等大事自然不可能李幼澄一个人说了就行,更何况还涉及到军队的调动以及地方的治理,需要得到百官的支持,令旨也得走正规程序以增加其权威性。
而果然如同许安所料一般,代理枢密院事务的宋审虔(李从曮还未入职),以及负责政事堂事务的韩昭胤、张延朗二人都是第一时间同意了此事,并在令旨后面副署了自己的名字。
李敬周倒是有些犹豫,但是他也没有明确反对,在一众同僚以及监国的虎视眈眈也很快副署了自己的名字。
随着中书省大印和监国印的加盖,令旨正式生效并发往各州府。
而一天之后,许安也迅速敲定了随从人员,在把侍卫司之事暂时交给郑冲之后,便带着从刑部、大理寺挑出来的查案高手以及亲卫营直接向商州赶了过去。
……
在如今朝廷直接统治的一府三州之地,京兆府先不论,统治最稳的无疑是同州,毕竟许安当时几乎把整个同州的统治阶级给血洗了一遍,几乎是连根拔起。
而华州也在投降之后,本地势力被朝廷打压,再加上引入了大量陕虢两州的士民,所以统治还算稳固。
唯有商州,当初商州因为直接归顺了朝廷,而朝廷当时为了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也只是拿回了商州的兵权,其他什么都没动。
所以商州的本地势力仍旧是根深蒂固,无疑是许安此行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但也正是因为是硬骨头,所以许安第一个选择前往商州。
不过此时,商州刺史侯益已至长安,正入住了鸿胪寺安排的驿馆之中。
他的手下第一时间就把许安的动向报告给了他。
“刺史大人,许安第一站就前往商州怕是来者不善,我们要不要做些准备。”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