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何家,共得银二百七十万两。”徐晋说到这里,让他忍不住心头抽搐,“极大的充足了国库,让朝廷许多事情方便起来,此功不可不赏。”



两大盐商一千五百万两的家产,送到京城只剩二百七十万两。



就这都是现在的数字,将来真正下发的时候,还能剩多少?



但林锐明知如此,又能怎么样?



“此乃分内之事,不敢言功。”当然只能表态。



“你原任扬州府通判,正六品实缺加从五品同知衔。”徐晋见他如此识趣,这才继续开口,“以功而论,足以官升两级,但因为是调入京中,按例只能升一级。



经过本官与尚书大人商议,清查当前各处缺额情况,最后决定给你安排正五品实缺,也就是一司郎中,定在兵部,为武库清吏司郎中,相信你能明白。”



林锐愣住了。



兵部......怎么说呢?



还是那句话,大周承明制。



机构设置上,朝廷掌管兵事的衙门理论上有两个,也就是同时存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原本是为了制衡,基本上,只要是这边有的职能,那边肯定也有。



按照太祖立国时的规定,大致是前者平时管,后者战时用。



问题是,怎么区分平时还是战时?国内没有战争,边关的冲突算不算?涉及到兵马调动,谁来批条子?皇帝喜欢兵部尚书,不搭理五军都督府怎么办?



特别是绵延到现在,随着“文贵武贱”问题的越发严重,纯粹由武勋掌握的五军都督府基本废了,除了用于挂名领俸禄之外,几乎什么都管不着。



幸好皇家也不傻。



自太上皇初年开始,就实际上放弃了五军都督府,兵部尚书默认武勋出任,左右侍郎也有一个是武勋,另一个必然是文官,前者如果掌握升迁、记功等军务,后者肯定把着钱粮、物资等后勤。



但是,这也造成了兵部与其他五部的隔阂,虽然同为朝廷六部,如今的兵部尚书牛继宗,却是六大阁老中唯一的武勋,要是能和他们合得来才怪了。



再加上两个侍郎分属文武,同样各自捣乱、互相拆台,内斗问题在整个朝廷都出名,幸好武库清吏司属于军械部分,天然就在兵部左侍郎的麾下。



兵部下属的郎中共四人,这里真的是肥缺,够照顾了。



显然,上面也知道林如海遇刺的内幕,算是补偿给他,问题是整个兵部斗的乌眼鸡一般,他这个捐官非科班出身、文武两不靠的新任郎中,真的合适吗?



“多谢印君!”不管合不合适,林锐都只能听命。



“也是因为听到你的事情,赵阁老才提起的。”徐晋并未在意他的态度,“你在扬州的功劳朝廷都知道,带兵就算了,不是还搞过一种很好用的火铳吗?想必对戎器之事可以胜任。”



“大人放心,卑职定然全力以赴!”林锐立刻表态。



“好了,这是你的。”徐晋含笑起身,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只信封和一个皮囊,“告身、官印都在这里,你拿回去自己看吧,官服要去内务府定,怕是还得等些时日。



吏部这边所有的手续都已经完成,也都送了过去,但兵部内部尚在调整,暂时不太方便,正好你刚从扬州回来,想必还有不少事情需要收拾,上任的话,就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红楼晋升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二手电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手电瓶并收藏红楼晋升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