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之余,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场景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



我们这里以前叫老祠堂,七十年代初,正值农业学大寨的风火岁月,前后三层院子,居住着十多户人家近60人口。我家住在最外层北边,最近十多年,都没有人居住,大多人户迁移到外地,老屋也被拆迁。还有三四户人家遗留的老屋有些垮塌,基本上都不便住人。老人不在,年轻几代都在外地发展,只有过春节时挂坟祭祖顺便回老屋看一下。要不是我周末回来看一下,平时这里连打鬼的人都没有。与儿时的乡村热闹情境大相径庭。



说是故居,也应该打上引号。十二年前过了耄耋之年的慈母离世,故乡的老屋已经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几近垮塌。加之交通不便,除春节外,由于工作忙。我一般都很少回故乡。兄弟们基本上都进了城打拼,那时朝夕相处并让我神牵梦绕的故居,被风吹雨打、日晒夜露后,不能住人,所以,5年前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广厦行动号召,推倒了土坯房,含着心酸的泪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几兄弟一起,才拆掉了父母六百六买下的百年老木屋,而新建了三间小洋房。平时在城里上班生活。节假日有空才回老家。



在坝子里,在蓝蓝的天空下,吃着亲手种植的绿色蔬菜,细品家乡山泉泡制的浓香茶水,眺望远山的迷人风景,过起农家乐的恬静日子。虽是冬季,但享受着木生火的温暖与幸福。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渐渐地,斑剥陆离的往事激励我迈开了记录者的艰辛步履,一件件,一桩桩,一串串,用网络写手的键盘敲打着,分享那美好的,痛苦的,珍藏了几十个春夏秋冬的记忆!



房屋修好了,人也可以居住生活,可天天时时刻刻过路都要经过兑宫位两座上百年的祖坟朱雀方位,心里有些不好受,特别是天黑了,更是心虚。想了好久,便接受了二哥和三哥的共同建议,从东北方位即艮宫新修一条便道,便捷而解决了过坟前的难题,可又出现新难题,必须通过马家与王家的地界,两家人有一家说不,都难以修成功。先找王家人商量,爽快地答应下来。再去跟马家人谈,即以前的邻居小马,说什么都不同意,怎么办?



难道活人真的会被尿憋死吗?



((2/2)

章节目录

马伏山纪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美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美知并收藏马伏山纪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