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淮从县衙内堂出来的时候,崔十七和那位匆匆赶来的吴员外也已办妥转让手续。



崔十七得到三千两银票,吴员外则终于拿下心心念念的铺面,双方约定十天内完成交接。



其实他有些肉疼,毕竟不出意外的话,他只需要数百两就能将那三间位于鳌头矶街的门面据为己有,如今却付出将近十倍的代价。虽说那三间门面确实值这个价钱,但他原本不需要拿出这么多银票。



不过在来时的路上,侄儿吴穹已经给他讲明厉害,连县尊都不得不低头,更遑论他这样的富绅?



只能怪崔十七命好,居然能遇见那位来自京城背景通天的扬州同知。



他望着崔十七随着那一行外乡人离去的身影,不禁轻声一叹,对方如今有这等靠山,那三千两肯定不能再觊觎了。



一回头,只见知县严保庸面色肃然地看着他,开口就让他心中一沉:“吴员外,本县决定要尽快安置那些灾民,不知你是否愿意出手相助?”



吴员外暗自苦笑,面上毫不犹豫地说道:“县尊能够看得起草民,这可是草民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吴家当然愿意尽绵薄之力!”



严保庸这才放缓语气,赞道:“如此甚好。”



且不提吴员外因为接连出血而肉疼,只说薛淮一行人原路返回,那些灾民见到崔十七安然无恙,人群中立刻响起一片问好声。



还没等他们离开,吴穹又带着一群差役赶来,当众宣布县衙即将安置灾民的决定。



欢呼声骤然轰响。



也有人向着薛淮等人的方向鞠躬致谢,这就像是浪潮涌动,越来越多的灾民诚恳拜谢。



或许这是严保庸想不到的结局。



灾民们吃不饱饭治不了病,但是他们不傻,都知道之所以陡然峰回路转,一定和那个身份神秘的年轻人有关。



薛淮没有过多逗留,他只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些感激涕零的灾民,然后带着随从转身离开。



再次来到繁华喧嚣的鳌头矶街,江胜等人神情凝重,显然是受到极大的冲击。



虽说他们只是随从护院,并非身份尊贵之人,但无论在公主府还是薛府,至少他们不愁吃穿,每月都能领到一笔不菲的俸禄,而且一直生活在相对富庶的圈子里,平时很难见到那些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灾民。



从进入临清城开始,他们看见的是川流不息天南地北的商贩,大燕的民间商贸往来在这个运河枢纽之地显露出旺盛的活力,但是就在一街之隔,仍旧有很多人为了一口饱饭苦苦挣扎,这些人同样是大燕子民。



像这样的灾民,大燕万里疆域之内还有多少?



没人知道答案,或许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数字。



不多时,众人来到一家药铺门前,只见匾额上写着“德润堂”三个古朴端方的大字。



这里便是崔家药铺。



崔十七站定说道:“府台大人,可否赏脸入内小坐片刻?”



薛淮没有拒绝。



江胜等人留在大堂,薛淮则随崔十七进入里间。



这里同样弥漫着药草气息,室内最显眼的陈设是墙上悬挂的条幅,上书“悬壶济世”四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相国在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上汤豆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上汤豆苗并收藏相国在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