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第三百八十九章 拆除长城
对大宋怀有天然的好感,却缺乏军事训练与纪律,陈遘又派兵部的官吏对他们进行基础战术训练与政治教育,将其打造成可辅助宋军作战的力量。
当时,军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将领以“兵贵神速”为由,建议倍道疾驰,趁妙清在岊岭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
但这一建议被陈遘与种师中给否决了。
陈遘和种师中认为,大宋在开京的清算与解放搞得声势浩大,高丽各地势力早已知晓开京易主的消息,妙清能迅速占领岊岭,足见其早有防备,攻其不备的战机已失;其次,宋军轻易拿下高丽都城,将士中难免滋生高丽不堪一击的轻敌之心,此时冒进,极易落入敌军陷阱;最关键的是,十万辅军虽已组建,却无力承担十五万宋军的粮草辎重运输。
——古代行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绝非无的放矢,数十万民夫为数万军队运粮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今辅军运力不足,若强行进军,军需短缺将成为致命隐患。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目前,宋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实在没道理冒险。
陈遘、种师中等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最终定下战略:放弃急功近利的突袭,凭借宋军的绝对战力稳扎稳打。每收复一地,便就地安抚百姓、补充民夫,同时夺取当地粮草以充军需,这既解决了后勤问题,又逐步巩固了占领区,为彻底收复箕地打下根基。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陈遘与种师中童贯密探和哨探摸清了妙清的布防:其主力重兵屯守岊岭,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试图凭借天险阻挡宋军。
如此,若强行进攻岊岭,宋军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陈遘和种师中经过与部下将领和参谋的商量,决定剑走偏锋,启用“迂回战术”。
一切准备就绪了之后,宋军的主力悄然绕开岊岭,经涟州向高丽西京北方进军。
数日后,这支庞大的军队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高丽两界之地时,当地的百姓与守军顿时陷入恐慌!
——识时务者要么弃城出逃,要么开城出迎;少数负隅顽抗的据点,在宋军的猛攻之下,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被攻克。
更重要的是,宋军每占领一地,大宋的官吏便立即跟进——延续开京的政策,解放奴婢、分发土地,并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流民去修公路和铁路,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大宋统治下的安稳。
大宋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彻底切断了西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瓦解了妙清“抗宋保国”的舆论基础,将西京变成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
当宋军五路大军兵临西京城下时,这座背山阻水、易守难攻的重镇,已然失去了抵抗的底气。
陈遘与种师中下令环城列营,布下天罗地网:中军屯驻川德部,扼守西京核心;左军屯兴福寺、右军屯重兴寺,控制东西两侧制高点;后军驻守大同江,断绝敌军水上退路;前军屯于重兴寺东,防范敌军突围。五路军队互为犄角,形成了围而不攻的态势。
宋军一面保持大军压境的威慑,一面通过投降的高丽官吏散布消息,也就是:妙清割据西京,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而非为国为民。高丽屡犯大宋、又奴役无辜,已被大宋所灭,无复国可能,唯有归顺大宋,才能保境安民。
长久的围困、对宋军战力的恐惧,再加上对土地与自由的渴望,最
当时,军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有将领以“兵贵神速”为由,建议倍道疾驰,趁妙清在岊岭立足未稳之际发动突袭。
但这一建议被陈遘与种师中给否决了。
陈遘和种师中认为,大宋在开京的清算与解放搞得声势浩大,高丽各地势力早已知晓开京易主的消息,妙清能迅速占领岊岭,足见其早有防备,攻其不备的战机已失;其次,宋军轻易拿下高丽都城,将士中难免滋生高丽不堪一击的轻敌之心,此时冒进,极易落入敌军陷阱;最关键的是,十万辅军虽已组建,却无力承担十五万宋军的粮草辎重运输。
——古代行军作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绝非无的放矢,数十万民夫为数万军队运粮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今辅军运力不足,若强行进军,军需短缺将成为致命隐患。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目前,宋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实在没道理冒险。
陈遘、种师中等人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最终定下战略:放弃急功近利的突袭,凭借宋军的绝对战力稳扎稳打。每收复一地,便就地安抚百姓、补充民夫,同时夺取当地粮草以充军需,这既解决了后勤问题,又逐步巩固了占领区,为彻底收复箕地打下根基。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陈遘与种师中童贯密探和哨探摸清了妙清的布防:其主力重兵屯守岊岭,摆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试图凭借天险阻挡宋军。
如此,若强行进攻岊岭,宋军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陈遘和种师中经过与部下将领和参谋的商量,决定剑走偏锋,启用“迂回战术”。
一切准备就绪了之后,宋军的主力悄然绕开岊岭,经涟州向高丽西京北方进军。
数日后,这支庞大的军队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高丽两界之地时,当地的百姓与守军顿时陷入恐慌!
——识时务者要么弃城出逃,要么开城出迎;少数负隅顽抗的据点,在宋军的猛攻之下,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迅速被攻克。
更重要的是,宋军每占领一地,大宋的官吏便立即跟进——延续开京的政策,解放奴婢、分发土地,并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流民去修公路和铁路,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大宋统治下的安稳。
大宋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彻底切断了西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更瓦解了妙清“抗宋保国”的舆论基础,将西京变成了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
当宋军五路大军兵临西京城下时,这座背山阻水、易守难攻的重镇,已然失去了抵抗的底气。
陈遘与种师中下令环城列营,布下天罗地网:中军屯驻川德部,扼守西京核心;左军屯兴福寺、右军屯重兴寺,控制东西两侧制高点;后军驻守大同江,断绝敌军水上退路;前军屯于重兴寺东,防范敌军突围。五路军队互为犄角,形成了围而不攻的态势。
宋军一面保持大军压境的威慑,一面通过投降的高丽官吏散布消息,也就是:妙清割据西京,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而非为国为民。高丽屡犯大宋、又奴役无辜,已被大宋所灭,无复国可能,唯有归顺大宋,才能保境安民。
长久的围困、对宋军战力的恐惧,再加上对土地与自由的渴望,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