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二十六章 迁都北京定紫禁,女真图存起险招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北京城将采用张纯五女共同提出的后世的给排水系统。
为此,麻晓娇还发明了自来水、龙头、花洒、冲水马桶、卫浴设备、面盆、冲洗阀、阀芯、浴室配件、浴缸等卫浴器材。
——其实,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工程是苏轼设计的。他早在二十年前,被贬到惠州期间,针对广州居民饮用含碱量高的咸苦水问题,就提出将蒲涧山滴水岩的泉水通过竹管引入城中的方案,并绘制了具体施工图。该工程于两年后建成,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自来水系统。
当然,张纯五女搞出来的可不是这么简单的自来水工程,而是已经非常先进的给排水系统。
多说一句,张纯五女之所以费心费力地搞这种事,只是为了她们自己用着方便。
事实上,早在修建延福宫时,她们就在搞这套东西了,只是那时还不太成熟而已。
经过她们十多年的研发和改进,这套东西如今已经很成熟了。
值得一提的是,张纯五女搞出来的这套给排水系统主材并不是钢铁,而是陶瓷。
五女不是不想用钢铁来弄,实在是现在的炼钢技术还差点意思,无法制作出太耐用的钢铁管道。
而陶瓷就不一样了。
其实,早在秦汉以后,中国就已广泛使用陶管(如汉代长安城的陶制排水管道),宋代技术就更成熟了。
当然,陶瓷管道也有其局限性(如脆性大、不耐剧烈冲击),但对于埋设在地下、以输送液体为主的场景,这些缺点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必须要说明的是,在规划新的北京城时,五女甚至连布电的区域都给预留出来了。
只因,麻晓娇近期已经发明出来了直流电,以及电弧灯。
相信,用不了几年,新的北京城就能进入电照明阶段。
总之,新的北京城,既是一座防御力超强的巨型钢筋混凝土堡垒,又是一座融合了先进科技与传统智慧、尽显繁华与舒适的人间乐土。
随着新的北京城规划蓝图的逐步落地,五十万匠人与三百万民夫如潮水般涌入这片热土,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工部的精心组织与监督下,新的北京城与紫禁城的建造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顺便说一句,因为将燕京改成了大宋的北京,赵俣干脆将另外几京也调了调。
东京没变,还是开封府。
西京则从洛阳改到了长安。
而南京则从原来的商丘改到了江宁。
与此同时,赵俣让西京和南京也要抓紧建设,以便朝廷能更好的控制西部和南方。
随着北京、西京、南京三地建设工程的铺开,以及全国范围内水利、驿道、桥梁等基础建设的推进,大宋的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
农闲时节的百姓不再困守乡野,他们或拖家带口奔赴工地,或三五结伴参与驿道修缮,凭着一身力气就能挣到比种地更实在的工钱——朝廷用工,全都是按市价付酬,每日还管两顿饱饭,工地上还搭起统一的窝棚供住宿,哪怕是最普通的民夫,一个月下来也能攒下一两贯铜钱,足够贴补家用,甚至能为孩子添置新衣、为老人抓副好药。
这一切的底气,主要源自于赵俣推行《士绅一体纳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