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如雨点般倾泻在远处的靶标上,掀起一片片尘土与碎石。



投轰天雷的士兵们则在另一侧的空地上操练。他们每人腰间挂着三颗手榴弹一样的轰天雷。训练时,士兵们拉开引信,先助跑几步,借着转身的力道将轰天雷掷向数十步外的土坑。引信燃烧的“滋滋”声与重物落地的闷响交织,片刻后,土坑中接连爆发出沉闷的轰鸣,碎石与泥土被掀飞数丈高。教头在一旁记录着投掷的距离与准度,不时喝令调整姿势——既要投得远,更要确保落地时引信恰好燃尽,不要被敌人捡到扔回来。



三三阵型的训练最见默契。每三名士兵组成一个小阵,三人或持李琳铳,或持神臂弓,呈品字形站位。随着号令,三人步伐协调,前进时相互掩护,后退时交替断后。遇到模拟的“敌军”冲阵,前排铳响过后,后排手持李琳铳或神臂弓的将士便如飞蝗般跟上,随即三人迅速变换位置,为下一轮射击腾出空间,整个过程中,三人的间距始终保持在三步之内,配合得密不透风,若是遇到需要近身战之时,手持李琳铳的士兵立即上刺刀,手持神臂弓的士兵则扔下神臂弓从背上抽出大刀。



格斗训练区的规模稍小,士兵们或是手持带刺刀的李琳铳,或是手持大刀,正在与木人桩或同伴对练。不过他们的刺刀或刀法并不追求花哨的招式,多是刺、劈、砍、格挡等简洁实用的动作,尤其注重在铳箭用尽后,如何用刺刀或大刀快速破开近身之敌的防御。教头在一旁强调:“远程才是根本,拼刺刀及刀法只为保命!若让敌人近身,你们的命就已经没了一半,若不拼命,剩下那一半也没了!”



整个训练场中,远程打击的训练才是核心。李琳铳手和神臂弓手们站成数排,训练着三段式射击。箭矢离弦的“咻咻”声不绝于耳,箭簇尽数钉在远处的靶心上,密集得如同刺猬的尖刺。而李琳铳的射击声则更为清脆,士兵们按照队列轮流举铳、瞄准、扣动扳机,铅弹穿透靶纸的孔洞整齐排列,硝烟散去后,铳手们立刻俯身装填火药,动作快得几乎连成一片。



赵俣看着这一切,暗暗点头,对身旁的李琳说:“练得不错。”



即便严厉如李琳,都点了点头,说了声:“还行。”



与此同时,李琳心想,‘名将就是名将,虽然年轻,但这能力确实不一般。’



如今的吴玠还不满二十岁,其实根本就不够独领一军的,更遑论担任最重要的神机军的主将。



而且,吴玠由于出战的机会太少,实际上,只在剿方腊的时候立过一些战功,并没有更多的战功。



在那之后,吴玠就被赵俣调到自己的亲军当中,亲自培养。



半年前,赵俣调整各军将帅时,神机右军的主将之位空了出来。



当时,枢密使苏轼推荐姚古或者刘延庆来担任神机右军的主将。



可张纯却说,此二人虽也是不错的战将,但难担大任。



同样熟悉两宋历史的赵俣,知道张纯所言非虚,所以,以自己想用一些年轻的将领来担任神机军的主将为由将姚古和刘延庆给拒了。



苏轼又推荐姚平仲和刘光世,知道此二人,尤其是前者,也不行的赵俣,还是没同意。



最后,谁都没想到,赵俣竟然听了张纯和李琳的推荐,选了籍籍无名的吴玠。



另外,吴玠的弟弟吴璘,还成了赵俣的儿子赵擎的陪读。



当时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在传,吴玠和吴璘是赵俣的私生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任鸟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鸟飞并收藏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