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藩台大人视察工商各业不过数日,藩司衙门又传来可靠消息,说藩台大人要视察省城各大钱庄、银号。



安庆城内目前主要有五家钱庄,除了浙江人开办的天福号钱庄,其余四家钱庄中的瑞丰行、万盛和、裕泰昌都是徽商经营的,余下一家则是近期刚刚创办的咸丰行。



都是地方资金,没有内务府及京师王公大臣的身影。



原因是安徽这地方不算富裕,且是旗员任职的洼地,对京师那帮“金融”巨鳄而言,与其把钱投在安徽,不如投在更加富有的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地。



就是上游的汉口都比安庆这里更有吸引力。



咸丰行背后是谁,安庆的“金融界”其实一直在议论纷纷,明面信息咸丰行是扬州人过来开办的,跟赵安这个实任布政署理巡抚事的二品大员无关。



但一家刚成立的钱庄就能全盘接收安徽藩库,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背后是否有“权钱交易”。



原本瓜分藩库业务的是瑞丰行和裕泰昌,这两家承包藩库兑换支取业务已经三十多年,和安徽官场可谓形成根深蒂固关系,一直以来双方合作的都很愉快。



结果突然就被取消“指定合作”牌子,还被迫将多达八十余万两的现银取出交还藩库,背后的徽商势力肯定要发动资源查清原因所在。



这一查还真查出点东西。



那就是咸丰行的东家跟新任藩台赵大人有千丝万缕联系。



用后世话讲,赵安从扬州到安徽上任专门带了帮“自己人”用于承揽市政工程等项目,别的企业只能跟着喝点汤水。



可明知赵安就是咸丰行背后的靠山,瑞丰行同裕泰昌背后的“大老板”们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赵安如今不仅皖省军政一把抓,还圣眷正隆,哪个敢得罪?



退出就退出吧,反正对这帮“大老板”而言,藩库的利润也不算什么,因为他们的利润来源是盐。



徽商,就是扬州的盐商!



乾隆时期是徽商的黄金时代,不过徽商的主要势力范围其实不在安徽,而在扬州及江南一带。



徽商只是对他们祖籍的一个笼统说法,再往后发展百年,徽商就变成了江浙财阀。



靠着同内务府关系垄断两淮盐业大发横财后,盐商们将从盐业赚取的钱财又拿出来投资办钱庄、典当行,插手茶叶、丝绸买卖,渐渐就形成所谓徽商势力。



安徽境内的木材、粮食、布匹、文具(徽墨、歙砚)等特色产业则被留在安徽境内的“本土”商人垄断。



就此形成一个很奇特的局面,于“政治”上有发言权的安徽最大商贾势力是不在安徽的盐商,留在安徽的商贾势力倒是根正苗红的徽商,但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



后者,就是赵安之前在藩司衙门二堂接见的那些商人、工坊主。



这些人由于同清廷没有直接关系于商业上很难做大,赵安以一省之长来扶持他们的话,假以时日就能将“徽商”这顶帽子重新拿回本土,也不用再受制那些在外的红顶“皇商”。



想要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持本地徽商势力,除政策上不遗余力支持外,“银行贷款”这一块也要跟上。



赵安花了三天时间调研清朝金融体制以及安徽本土金融结构,发现安徽的钱庄本身就是扬州大盐商产业的内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清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傲骨铁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骨铁心并收藏清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