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两江总督的热门人选肯定是先前署理过这个职务的江苏巡抚福崧,但福崧并非和珅党羽,真让孙士毅转任四川总督,福崧接任两江总督,意味着这两个重要的封疆大吏与和珅全无关系,这肯定不是和珅愿意见到的局面。



老太爷这边也没有明确,因而围绕四川总督这个职务,各方都在明争暗斗。



安徽那边的人事调整也让朝野为之侧目,一个一年多前还是九品学官的捐监之人陡升二品布政,当真是有人眼红有人骂。



奈何和珅权势滔天,那赵有禄又的确有功,因而谁也不敢上书质疑这个任命。



安徽前任巡抚朱珪已经抵京,从封疆大吏转任礼部侍郎,无疑是朱珪仕途的一大挫折。



关于朱珪是“朱归”的谣言也在京师传开,虽然大多数官员根本不信,朱珪任上白莲教在安徽死灰复燃进而酿成大乱也是不争事实,所以一些官员看朱珪的眼神难免怪异。



一则小道消息也在京中暗中传播,说朱珪的确是朱明宗室后人,不仅其名符合朱明取名习惯,其子朱锡金也符合这一点。



这些谣言搞的朱珪心情相当郁结,为证清白抵京后就上了一道折子,折子内容不是其它,正是他朱珪的家谱。



朱珪折子递上来时,老太爷正靠在养心殿东暖阁软榻上微闭双目,面前站着和珅、福长安、董诰等军机大臣。



听和珅将朱珪折子内容简短说了后,老太爷连眼睛都没睁开,右手轻轻一抬:“传朕旨意,授朱珪内阁大学士,仍在礼部当差。”



老太爷的这个决定让正准备落井下石的和珅愣住,心里直犯嘀咕怎么朱珪丢了这么大人,犯了这么大错,主子还是死保他的。



难道?



一个大胆念头闪入和珅脑中,吓了他一跳。



旋即觉得不可能,因为从老太爷这几年的表现来看,很有可能传位给成亲王永瑆,要不然不会让永瑆总管满洲八旗都统事。就算不是永瑆,也极大概率传位给明年要晋为亲王的皇孙绵恩,怎么可能传位给嘉亲王呢。



真有立十五为储君的心思,这些年来怎么就老是“打压”十五的?又不断提高十三大舅子们地位的。



思来想去,当是朱珪清流领袖的身份作祟。



念及于此,和珅也是挺无奈。



也不知老太爷怎么想的,明知王杰、朱珪这帮家伙同他和珅不对付,偏是不肯遂了他的心愿把人撵出朝堂。



想来,这就是所谓帝王权衡之术吧。



边上,身兼兵部、户部两部尚书的福长安正大声给老太爷读着赵安那份精修过的战报。



这份战报相比侍卫庆遥报上来的那份,几乎是毫无水份,也将当时的真实情况写的一清二楚。



老太爷静静听着,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无意识捻动着一串蜜蜡佛珠,待福长安读完,这才轻轻放下佛珠,抬起满是皱纹的脸笑道:“这还像个话。这赵有禄去岁还是个芝麻小官,今年就敢提刀上马替朕平定一方,勇气是可嘉,也有这胆气,但这仗打的也确实轻松。一帮乌合之众,能有多大的本事。不过,也难为他赵有禄了。”



这会的老太爷看着苍老,眼神也是浑浊,但精神还是不错的。



起码没打盹,也没有真的睡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清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傲骨铁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骨铁心并收藏清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