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很有戏剧性。



首先,美林证券的员工平均年薪高达23万美元,而美国银行员工的平均年薪只有7万美元,这种巨大的薪资差距让美银员工感到不满。



特别是美林证券还背负着巨额债务,美国银行在收购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迫切希望取消这笔交易。



不过却被政府叫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不容倒闭,即所谓的“大而不倒”。



这件事间接引发了美国政府启动了700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



这些戏剧性先不谈,美林被收购后,美国银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美林员工普遍降薪。



第二件事,就是要债。



很不幸的是,惊奇娱乐公司成了被催债的公司。



也因此惊奇的股价在不断下跌,这也是贝尔曼想要阻止曹阳让他购买惊奇股票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惊奇,也就是后来的漫威,在1994年的时候,制作了94版的《神奇四侠》,结果票房差点扑死。



再加上惊奇(当时还没有改名漫威)在收藏卡、玩具等多个领域大肆盲目扩张,催生了漫画市场的泡沫,当泡沫破裂时,整个行业遭受重创。



在收藏卡领域的投资血本无归,分销协议也适得其反,公司瞬间债台高筑,股价从1993年的35.75美元暴跌至1996年的2.38美元,裁员了三分之一。



导致公司差点破产。



为了保住公司,眼泪汪汪的惊奇把自己旗下超级英雄的拍摄权卖了不少来续命,这其中就包括蜘蛛侠和X战警系列。



蜘蛛侠700万美元贱卖给索尼,X战警和神奇四侠落入福克斯手中,刀锋战士、绿巨人也分别被出售。



这些被出售的“英雄”,才是惊奇漫画最火的一线英雄。



而像还留在惊奇手中的钢铁侠、美国队长和雷神等,在这时候全是“不值钱”的二线英雄,人气跟卖出的那些根本没法比。



这才是贝尔曼不看好惊奇的最主要原因——一个把当家最具价值的“英雄”全都卖了版权的公司,有个屁的投资价值。



贝尔曼不知道惊奇的价值,但曹阳知道啊。



明年,迪士尼为了惊奇旗下超过5000个知名卡通形象的版权,就会再次采取换股的方式,收购惊奇,之后改名漫威。



这一交易涉及到40亿美元。



惊奇其实也是摸准了迪士尼的心理,知道他们是看重了那超过5000个知名卡通形象的版权才收购的,所以算是“狠”咬了迪士尼一口。



可谁能想到,这次迪士尼为了那超过5000个知名卡通形象的版权为目的的收购,居然成就了后来席卷全球的超级英雄电影呢。



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所以,在迪士尼还没有放出想要收购惊奇的消息之前,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现在,是购买惊奇股份和购买电影版权的最佳时机。



曹阳其实也没想过要控股惊奇,那不现实。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其他方面。



他只是想在迪士尼收购惊奇前,购买到足够的股票而已。



什么是“足够”呢?



就是能成为一个小股东,最好有一定话语权,再购买几个关键的“英雄”电影改编权,就足够了。



以曹阳的身份,只需要做到这种程度就足够了。



“贝尔曼,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就是想要多囤一些电影版权,之所以收购惊奇的股票,算是顺带的,这样更有利于购买电影版权。”



曹阳对贝尔曼说道。



他当然不会解释太多,最好是让人以为他看上了电影改编权。



美国两大漫画公司,DC和惊奇。



《小丑》是DC的漫画《蝙蝠侠》里的角色,如今如此成功,就会误让人以为,曹阳看重了惊奇的超级英雄的改编权。



毕竟目前DC完全属于华纳,在背靠华纳的情况下,根本就不会卖旗下英雄的电影改编权。



而惊奇因为负债累累,再加上有出卖旗下“英雄”的前科,再卖版权也没什么让人惊讶的。



“主要是电影版权吗?”



贝尔曼想了一下,似乎觉得自己明白了曹阳的意思。



“不不不,贝尔曼,你要是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去购买惊奇的电影版权,因为是我要买的缘故,他们肯定会坐地起价的,也可能会引起其他公司的介入和‘哄抢’。



所以,先收购一些他们的股票,等到咱们有了足够的筹码,也算是自己人了,这样坐下来就能更容易谈成交易。”



曹阳特意给贝尔曼强调道。



贝尔曼想了一会,突然就有些恍然大悟。



明白了,全明白了。



曹阳肯定想先收购足够的惊奇的股份,然后关起门来跟惊奇以“自己人”的身份谈电影版权,然后等谈妥了消息一经公布,以曹阳的身份,惊奇的股票还不大涨一波啊!



到时候,再反手卖掉那些股票,说不定还能白赚电影版权呢!



就算暂时不卖,等将来曹阳亲自改编并执导的消息传出后,惊奇的股票会大涨一波,电影上映票房不错的话,惊奇的股份还会大涨!



所以,收购惊奇的股份,是势在必行的事情。(3/3)

章节目录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择日北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择日北飞并收藏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