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传习录,异象
新居落成,一切皆已妥当。
再加上每个月都能从冯掌柜那里分来一笔不菲的收入,生活也已无忧。
现在就是陆承安定下心思,安稳读书修行的时候了。
搬进新居后第三天,陆承安便给陈渊和陆宁儿安排好了每日读书学习的任务。
从启蒙开始,以《千字文》《百家姓》为开篇,循序渐进。
每日卯时四刻(早上六点)起床,晨读半个时辰,然后练拳健身半个时辰。
辰时二刻吃早饭,休息两刻钟,开始学习《孝经》和《小学》。
除此之外,陆承安还将《三字经》进行改编,删去其中一些这个世界没有的典故教给他们。
不过陆承安教给陆宁儿和陈渊的拳法并不是《金刚百炼身》这种以气血之力淬炼体魄的拳法。
而是根据上一世所学的八段锦、太极拳加以修改而成的健身拳法。
这种拳法缺少搬运气血的步骤,就算练到极致也未必能入品。
只不过能让他们俩身体康健,精神饱满。
以便于读书学习。
毕竟作为他陆承安的弟子,将来要学也肯定是学文道修行之法。
在文道修行之法有成之前,陆承安都不会让他们修行武道,以免损害元气寿命。
东方见晓,晨露莹莹,院子里便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陈渊和陆宁儿端端正正坐在院子里那棵桃树下,一人一本陆承安亲手抄录的《千字文》,读得一丝不苟。
书中文字经义,就仿佛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点点滴落在他们的心湖。
这是陆承安独有的法门,以文道神通灌输自己的精神意志。
他的手书便会带上一缕浩然之意,能让陆宁儿和陈渊更加简单直白的明白其中含义。
有些类似于传说中的醍醐灌顶。
这也是为何还要一两个月才满四岁的陆宁儿短短一两个月时间便能将一本《千字文》中所有文字全都记住。
能认全千字文,基本上就差不多可以无障碍阅读了。
陈渊原本就识字,用这种方法学起来自然是更快。
两个弟子在一旁晨读,陆承安也没有闲着。
他就坐在一旁的石桌边上,一丝不苟的抄录脑海中的经典典籍。
今天他要抄的,名为《传习录》。
这也是陆承安上一世研究最深,最为推崇的一本典籍。
阳明先生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和授学,将圣人之言,先贤之学加以修订完善,并得出自己的思想见解。
在陆承安看来,正是因为有王阳明的存在,才让儒学真正配得上至圣之言的评价。
所以陆承安上一世治学二十多年,几乎毕生都在研究钻研《传习录》。
为此还出版了好几本书籍。
《传习录》是所有儒学子弟必须要读的一本书,它就像是照破万古的一道光,给后世千秋万代,带来了无限光明。
再加上每个月都能从冯掌柜那里分来一笔不菲的收入,生活也已无忧。
现在就是陆承安定下心思,安稳读书修行的时候了。
搬进新居后第三天,陆承安便给陈渊和陆宁儿安排好了每日读书学习的任务。
从启蒙开始,以《千字文》《百家姓》为开篇,循序渐进。
每日卯时四刻(早上六点)起床,晨读半个时辰,然后练拳健身半个时辰。
辰时二刻吃早饭,休息两刻钟,开始学习《孝经》和《小学》。
除此之外,陆承安还将《三字经》进行改编,删去其中一些这个世界没有的典故教给他们。
不过陆承安教给陆宁儿和陈渊的拳法并不是《金刚百炼身》这种以气血之力淬炼体魄的拳法。
而是根据上一世所学的八段锦、太极拳加以修改而成的健身拳法。
这种拳法缺少搬运气血的步骤,就算练到极致也未必能入品。
只不过能让他们俩身体康健,精神饱满。
以便于读书学习。
毕竟作为他陆承安的弟子,将来要学也肯定是学文道修行之法。
在文道修行之法有成之前,陆承安都不会让他们修行武道,以免损害元气寿命。
东方见晓,晨露莹莹,院子里便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陈渊和陆宁儿端端正正坐在院子里那棵桃树下,一人一本陆承安亲手抄录的《千字文》,读得一丝不苟。
书中文字经义,就仿佛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点点滴落在他们的心湖。
这是陆承安独有的法门,以文道神通灌输自己的精神意志。
他的手书便会带上一缕浩然之意,能让陆宁儿和陈渊更加简单直白的明白其中含义。
有些类似于传说中的醍醐灌顶。
这也是为何还要一两个月才满四岁的陆宁儿短短一两个月时间便能将一本《千字文》中所有文字全都记住。
能认全千字文,基本上就差不多可以无障碍阅读了。
陈渊原本就识字,用这种方法学起来自然是更快。
两个弟子在一旁晨读,陆承安也没有闲着。
他就坐在一旁的石桌边上,一丝不苟的抄录脑海中的经典典籍。
今天他要抄的,名为《传习录》。
这也是陆承安上一世研究最深,最为推崇的一本典籍。
阳明先生通过与弟子的对话和授学,将圣人之言,先贤之学加以修订完善,并得出自己的思想见解。
在陆承安看来,正是因为有王阳明的存在,才让儒学真正配得上至圣之言的评价。
所以陆承安上一世治学二十多年,几乎毕生都在研究钻研《传习录》。
为此还出版了好几本书籍。
《传习录》是所有儒学子弟必须要读的一本书,它就像是照破万古的一道光,给后世千秋万代,带来了无限光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