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



赵理摆摆手,切了一声:“这附近就是衙门,怕有人劫狱的警告,其他地方很少有人管。”



李火元了然。



赵理对余杭府路线轻车熟路。



他一路说个不停。



李火元大多都是倾听。



赵家在余杭府也有宅院。



赵理一年有两三月时间,都在余杭府住着。



今晚下榻的地方就是此处,无需住客栈。



李火元夸赞一句,不愧是有钱的赵家。



完全不敢攀比。



另外,赵理也讲了讲百花谷的由来。



三十年前百花谷在余杭府城外开宗立派时,算上周围管辖的村镇共计八千余户,而今已然暴涨到三万五千户以上,皆是由于百花谷在此地经营纺织布锦、提振产业规模,从而鲸吸到了大量的外地人口。



人口增长,就是一等一的政绩,况且纺织业是暴利,每年缴纳的税收何止增了四倍。



人口既多,商业也繁荣,带动着其他指数也增长迅猛,至于修士闯四关的数量之类数据也水涨船高,诸多数据加持,三十年间换了八位知府,每一位知府的考评都是极上上,任期一满就是远大前程。



至于私底下的收入,就更不必提。



有这些关系在,百花谷与每一任知府的关系都公私分明——明面上大家各论各的,私底下都是亲孙子。



一边闲走,过了前面的拱桥,就是繁华的绫罗巷。



两人登了桥,李火元习惯性地看了看河面。



只见河水清澈,水面点缀荷,几尾游鱼穿梭其中,水质看起来极好,河道两侧建有护墙,隔一段距离就竖着牌子。



李火元微微一愣。



这种每隔一段距离竖立牌子的场景,他只在上一世和谐社会的河边遇到过。



什么提醒水深不能游泳,禁止钓鱼之类的。



在这古代世界还真是少见。



好奇心大盛的李火元走下桥去,桥边立有石碑,上面写的却不是桥的名字。



“永禁织染污水入河碑。”



右下角落款。



“知府庞铭携贤弟武震坤勒碑于此,君之功义,在子孙千秋尔。”



啊?



庞铭是谁不知道。



但武震坤可是如雷贯耳。



这家伙平日还关心“环抱”啊?



李火元啧啧几声,绕道背后,后面是详细碑文,这是上一任知府留下的墨宝,洋洋洒洒介绍了前因后果,当时整顿当地纺织业、规划排污方案的事情意外闹得很大,以至于当时的知府狠狠地蹭到了热度,致使考评好上加好,去年升到朝廷去了。



而在此事上,武震坤也留下了墨宝。



李火元的目光越过碑文,转向了河道两旁所树立的标语木牌,那就是武震坤写的。



“滥排污水,绝子绝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剖析万物,从渔民到水德真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三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疯并收藏剖析万物,从渔民到水德真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