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6章 布局
将殿中都尉邱立群安排去休息后,叶苏念与李景谦四兄弟跟着老爷子回了松涛院。
姜伯开始把昨日盛京城发生的事以及文康帝驾崩前做的决定一一作了汇报。
毕竟江陵离盛京还是有些距离,消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文康帝在昨日早朝上,叫宫侍宣旨,宫中禁军暂时听命于太子,等新帝继位后在交由新帝掌管。
驻防盛京四城门的京畿防务军,则分别交由晟王、义王、勉王、勤王四王暂代管理,依旧是新帝继位后由新帝掌控。
两封遗诏则由承恩伯李晋云、镇国公戚英光各自宣读一封,太尉、尚书令、瑞国公及满朝文武百官为证。
至于遗诏暂时在谁哪里,除了文康帝,暂时无人知晓。
原来另一封遗诏是由戚国公宣读。
叶苏念眼底微不可察闪过丝了然。
果然很符合文康帝,戚家与李氏可算是两大门阀世家代表。
别人若想篡改遗诏,可没法逃过这两位的眼。
此外,在文康帝骤然驾崩后,盛京之中流言四起。
当朝太子与生母皇后勾结,借文康帝中丹毒卧病休养之际,于皇上的汤药中下毒。
且如今整个皇宫都被太子下令戒严,除了存放文康帝灵柩的寿阳殿。
但这些流言刚出,又有差不多的流言传出来。
只不过是换成了戚贵妃与晟王借滕家献药之事,给中丹毒的文康帝下毒。
两则流言一经传出,那些对太子或晟王极其看好的臣子们,有些躁动的心思立马又变得举棋不定起来。
太子监国又统领禁军,出身又名正言顺,可先帝留下的遗诏却又隐隐表明了太子可能不会是下一任新帝。
不然大可在驾崩前直接立太子为帝。
此外,晟王有戚国公府撑腰,朝中大多数重臣都偏向他。
如今的盛京城表面一片悲重沉痛文康帝驾崩,可私底下却是各人都有各自的心思谋划与各种阴谋诡计,且都在想着自己的前程。
根本无人关心文康帝驾崩的真相。
太子晟王等人更是想用文康帝的死来给其他兄弟泼脏水,扣上弑父谋逆的罪名。
而那些之前通过滕家攀附上晟王府的世家们,在听到周春莲被先帝‘砍’了,晟王却没有出手的消息后。
私底下互相联络秘密碰头,各自心里都有盘算,商讨着要不要越过滕家直接去求见晟王,或是趁着还没直接与晟王搭上关系,去另择新主,弃暗投明?
叶苏念听到这,面上虽是一片沉寂,却依然掩不住微敛的双眼透露出来的惊诧与愕然。
李氏的探子竟然连这些都知道?
看来老爷子这些年也没少布局,世家接头碰面说过的话,竟也能一字不落的知晓。
只是最让她惊诧的还是姜伯接下来说的话。
“戚贵妃如今正在调查夏公公。”
这个李氏有什么关系?
难道叶苏念略微抬起的眸子不动声色地扫了眼坐
姜伯开始把昨日盛京城发生的事以及文康帝驾崩前做的决定一一作了汇报。
毕竟江陵离盛京还是有些距离,消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文康帝在昨日早朝上,叫宫侍宣旨,宫中禁军暂时听命于太子,等新帝继位后在交由新帝掌管。
驻防盛京四城门的京畿防务军,则分别交由晟王、义王、勉王、勤王四王暂代管理,依旧是新帝继位后由新帝掌控。
两封遗诏则由承恩伯李晋云、镇国公戚英光各自宣读一封,太尉、尚书令、瑞国公及满朝文武百官为证。
至于遗诏暂时在谁哪里,除了文康帝,暂时无人知晓。
原来另一封遗诏是由戚国公宣读。
叶苏念眼底微不可察闪过丝了然。
果然很符合文康帝,戚家与李氏可算是两大门阀世家代表。
别人若想篡改遗诏,可没法逃过这两位的眼。
此外,在文康帝骤然驾崩后,盛京之中流言四起。
当朝太子与生母皇后勾结,借文康帝中丹毒卧病休养之际,于皇上的汤药中下毒。
且如今整个皇宫都被太子下令戒严,除了存放文康帝灵柩的寿阳殿。
但这些流言刚出,又有差不多的流言传出来。
只不过是换成了戚贵妃与晟王借滕家献药之事,给中丹毒的文康帝下毒。
两则流言一经传出,那些对太子或晟王极其看好的臣子们,有些躁动的心思立马又变得举棋不定起来。
太子监国又统领禁军,出身又名正言顺,可先帝留下的遗诏却又隐隐表明了太子可能不会是下一任新帝。
不然大可在驾崩前直接立太子为帝。
此外,晟王有戚国公府撑腰,朝中大多数重臣都偏向他。
如今的盛京城表面一片悲重沉痛文康帝驾崩,可私底下却是各人都有各自的心思谋划与各种阴谋诡计,且都在想着自己的前程。
根本无人关心文康帝驾崩的真相。
太子晟王等人更是想用文康帝的死来给其他兄弟泼脏水,扣上弑父谋逆的罪名。
而那些之前通过滕家攀附上晟王府的世家们,在听到周春莲被先帝‘砍’了,晟王却没有出手的消息后。
私底下互相联络秘密碰头,各自心里都有盘算,商讨着要不要越过滕家直接去求见晟王,或是趁着还没直接与晟王搭上关系,去另择新主,弃暗投明?
叶苏念听到这,面上虽是一片沉寂,却依然掩不住微敛的双眼透露出来的惊诧与愕然。
李氏的探子竟然连这些都知道?
看来老爷子这些年也没少布局,世家接头碰面说过的话,竟也能一字不落的知晓。
只是最让她惊诧的还是姜伯接下来说的话。
“戚贵妃如今正在调查夏公公。”
这个李氏有什么关系?
难道叶苏念略微抬起的眸子不动声色地扫了眼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