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还未完全褪去潮气,田垄间的花生叶已泛起微黄。清晨五点,九月被窗棂外的露水滴答声唤醒,推开木窗,冷冽的晨风裹着泥土的腥气扑面而来。院角的老槐树上,夜枭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惊落满枝碎银般的露珠,在熹微的天光里划出细密的弧线。
她披着薄外套走到院子里,远处田埂上已亮起几盏昏黄的头灯,像散落人间的寒星。大姨和大嫂佝偻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她们脚边的蛇皮袋被晨风鼓起,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动。九月望着那两团模糊的轮廓,心口泛起熟悉的温热,尽管大姨再三叮嘱她在家照顾孩子,双脚还是不由自主地往田边走去。
穿过村后的竹林时,晨雾在竹叶间凝成细密的水珠,沾湿了她的发梢。空气里浮动着泥土混合着花生茎叶的清香,那是种带着青涩的甜腥气,仿佛大地正在苏醒时的呼吸。拨开最后一丛荆棘,大片的花生地豁然出现在眼前,墨绿的叶片上缀满晶莹的露珠,在初升的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宛如铺在大地上的翡翠锦缎。
大姨和村里的妇女们已劳作许久,她们的解放鞋陷在湿润的泥土里,裤脚沾满褐色的泥浆。每个人都弯着腰,双手紧紧攥住花生藤根部,手臂上青筋暴起。随着一声整齐的“起——”,“唰”的一声,带着湿润泥土的花生破土而出,根须上还沾着几粒圆润的小土块,在阳光下闪烁着湿润的光泽。泥土翻涌的气息混着花生特有的清香,瞬间弥漫开来。
“哎哟,九月来了!”隔壁的王大娘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围裙上沾满了褐色的泥土,发梢还滴着汗珠,“这孩子,不是让你在家歇着吗?当心把新衣裳弄脏咯!”
九月笑着走到田埂边,蹲下身捡起一株刚拔起的花生。花生藤上挂着十几颗饱满的花生,外壳裹着一层细密的泥土,摸起来冰凉又粗糙。大姨这时也抬起头,她的鬓角被汗水浸湿,几缕白发黏在脸上,脖颈处还留着被草叶划伤的红痕:“快回去,这活又脏又累,别把衣服弄脏了。”
“我就看看,大姨。”九月仔细观察着大姨的动作。只见大姨熟练地抖了抖花生藤,泥土簌簌掉落,随后将花生整齐地码放在田埂上。不一会儿,田埂就堆起了整齐的花生堆,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阳光逐渐毒辣起来,照在花生叶上泛着油亮的光泽,妇女们的草帽在田间连成一片晃动的波浪,此起彼伏的拔花生的声音与偶尔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秋收乐章。
“去年这时候,雨下得凶,好多人家的花生都烂在地里了。”张婶一边拔着花生,一边叹气,“今年老天爷开眼,咱们可得抓紧收。”
“可不是嘛!”大姨直起腰捶了捶背,“要是能赶在寒露前榨出油,过年走亲戚就能带上几壶,比啥都实在。”
正午的太阳像火球般高悬,空气里蒸腾着灼人的热浪。花生叶被晒得蜷曲起来,散发出焦香。妇女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结出白色的盐渍。
九月看着大姨不断用袖口擦汗,却连喝口水的工夫都舍不得,心里泛起一阵酸涩。她悄悄跑回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几瓶冰镇汽水,抱着沉甸甸的瓶子往回跑时,玻璃瓶上的水珠浸湿了她的衣袖。
“哎哟,九月!”大姨接过汽水,眼里泛起泪光,“这得多破费啊!”
“就当我请大家喝的!”九月拧开瓶盖,气泡“呲”地窜出来,“大姨您嗓子都哑了,快喝点润润。”
笑声和汽水的咕咚声回荡在田间,惊起几只觅食的白鹭,扑棱棱地飞向远方。
拔花生的工作持续了整整两天。傍晚时分,九月站在院子里,看着大姨和大嫂拉回满满
她披着薄外套走到院子里,远处田埂上已亮起几盏昏黄的头灯,像散落人间的寒星。大姨和大嫂佝偻的身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她们脚边的蛇皮袋被晨风鼓起,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动。九月望着那两团模糊的轮廓,心口泛起熟悉的温热,尽管大姨再三叮嘱她在家照顾孩子,双脚还是不由自主地往田边走去。
穿过村后的竹林时,晨雾在竹叶间凝成细密的水珠,沾湿了她的发梢。空气里浮动着泥土混合着花生茎叶的清香,那是种带着青涩的甜腥气,仿佛大地正在苏醒时的呼吸。拨开最后一丛荆棘,大片的花生地豁然出现在眼前,墨绿的叶片上缀满晶莹的露珠,在初升的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宛如铺在大地上的翡翠锦缎。
大姨和村里的妇女们已劳作许久,她们的解放鞋陷在湿润的泥土里,裤脚沾满褐色的泥浆。每个人都弯着腰,双手紧紧攥住花生藤根部,手臂上青筋暴起。随着一声整齐的“起——”,“唰”的一声,带着湿润泥土的花生破土而出,根须上还沾着几粒圆润的小土块,在阳光下闪烁着湿润的光泽。泥土翻涌的气息混着花生特有的清香,瞬间弥漫开来。
“哎哟,九月来了!”隔壁的王大娘直起腰,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围裙上沾满了褐色的泥土,发梢还滴着汗珠,“这孩子,不是让你在家歇着吗?当心把新衣裳弄脏咯!”
九月笑着走到田埂边,蹲下身捡起一株刚拔起的花生。花生藤上挂着十几颗饱满的花生,外壳裹着一层细密的泥土,摸起来冰凉又粗糙。大姨这时也抬起头,她的鬓角被汗水浸湿,几缕白发黏在脸上,脖颈处还留着被草叶划伤的红痕:“快回去,这活又脏又累,别把衣服弄脏了。”
“我就看看,大姨。”九月仔细观察着大姨的动作。只见大姨熟练地抖了抖花生藤,泥土簌簌掉落,随后将花生整齐地码放在田埂上。不一会儿,田埂就堆起了整齐的花生堆,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阳光逐渐毒辣起来,照在花生叶上泛着油亮的光泽,妇女们的草帽在田间连成一片晃动的波浪,此起彼伏的拔花生的声音与偶尔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秋收乐章。
“去年这时候,雨下得凶,好多人家的花生都烂在地里了。”张婶一边拔着花生,一边叹气,“今年老天爷开眼,咱们可得抓紧收。”
“可不是嘛!”大姨直起腰捶了捶背,“要是能赶在寒露前榨出油,过年走亲戚就能带上几壶,比啥都实在。”
正午的太阳像火球般高悬,空气里蒸腾着灼人的热浪。花生叶被晒得蜷曲起来,散发出焦香。妇女们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结出白色的盐渍。
九月看着大姨不断用袖口擦汗,却连喝口水的工夫都舍不得,心里泛起一阵酸涩。她悄悄跑回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几瓶冰镇汽水,抱着沉甸甸的瓶子往回跑时,玻璃瓶上的水珠浸湿了她的衣袖。
“哎哟,九月!”大姨接过汽水,眼里泛起泪光,“这得多破费啊!”
“就当我请大家喝的!”九月拧开瓶盖,气泡“呲”地窜出来,“大姨您嗓子都哑了,快喝点润润。”
笑声和汽水的咕咚声回荡在田间,惊起几只觅食的白鹭,扑棱棱地飞向远方。
拔花生的工作持续了整整两天。傍晚时分,九月站在院子里,看着大姨和大嫂拉回满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