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园里的梧桐树撑开巨大的伞盖,光斑在青石板路上跳跃。九月在烈士纪念碑前驻足,碑文上的烫金大字被岁月磨去棱角,倒比新刻的更显厚重。树荫下有老人在下象棋,棋子敲击石桌的脆响混着蝉鸣,恍惚间竟像极了家乡戏台的锣鼓。
她在公园深处找到片紫藤架,藤蔓早已过了花期,只余干枯的豆荚在风里摇晃。长椅上落着几片泛黄的叶子,九月坐下去,突然想起某次和男友争吵后,也是这样独自坐在树荫下。那时她哭得稀里哗啦,接到他道歉的电话却又嘴硬。
手机闹钟突然响起,提醒她距离发车还有一小时。九月起身时,后腰被木椅硌出的红痕隐隐作痛。穿过公园大门时,卖冰棍的大爷吆喝着“老冰棍嘞”,铁皮箱子上的棉被被晒得发软,让她想起外婆家的老樟木箱。
硬座车厢的气味总是混杂着泡面、汗味和烟草的余烬。九月把行李箱塞到座位底下,邻座是个带着小孩的妇人,孩子哭闹着要喝酸奶,塑料吸管刺破铝箔的声音格外刺耳。她戴上耳机,播放列表里自动跳出那首曾和男友循环无数遍的歌,慌忙切到下一首时,手指在屏幕上划出长长的残影。
夜幕降临时,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九月蜷在座位上,看着窗外掠过的点点灯火。邻座换了位背着蛇皮袋的民工,粗糙的手掌上沾着水泥渍。他掏出皱巴巴的馒头啃着,忽然转头问她要不要喝热水,保温杯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九月的眼睛。
第二日清晨,九月在摇晃中醒来。对面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正专注地翻看《长安地方志》。阳光斜斜照进来,在书页间投下细密的纹路。中年人察觉到她的目光,指着某段文字轻声说:“你看,这记载的革命故事,和革命公园里的碑文能对上。”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地方志聊到各自的家乡。中年人说他常年在外跑业务,每次路过长安都要去革命公园转转,“就像和老朋友见个面”。九月想起昨日在公园的半日游荡,突然觉得那些沉默的碑文,或许真的承载着某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火车穿越秦岭时,隧道接连不断。黑暗与光明交替的瞬间,九月望着车窗里自己忽明忽暗的倒影。曾经她总爱在火车上和陌生人攀谈,听天南地北的故事,把每个相遇都当作命运的馈赠。如今却只愿缩在角落,看窗外的风景像默片般掠过。
第三日凌晨六点,灰蒙蒙的天空还未完全苏醒,晚点半小时的火车终于缓缓驶入南市火车站。九月随着拥挤的人流挪动脚步,站台的白炽灯在晨雾里晕染成朦胧的光斑。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刺耳声响渐渐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行李滚轮声和人们的交谈声。
走出站台的瞬间,早市的烟火气汹涌而来。不远处的摊位上,烤串在炭火上滋滋冒油,焦香混着孜然味直往鼻腔里钻;隔壁卖凉粉的摊主正熟练地搅拌着调料,酸辣气息裹挟着新鲜黄瓜的清爽,勾得人食欲大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有人喊着“刚出锅的包子”,有人招呼着“来碗热乎的豆腐脑”,这些熟悉的城市声响,像一双手轻轻搂住了她疲惫的肩膀。
“妹子,打车不?保证给你送到地儿!”拉客的出租车司机围了上来,热情的话语里带着浓重的方言。九月礼貌地摇头拒绝,拖着行李箱走向公交站牌。金属拉杆在地面划出长长的声响,与早市的喧闹交织在一起。站牌下已经站了不少人,有穿着工装准备去做工的汉子,有挎着菜篮赶早市的大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清晨特有的困倦与期待。
九月抬头看着公交线路表,目光在“南市汽车站”几个字上停留。晨风吹来,带着些许凉意,拂起她额前的碎发。远处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电动车的铃声、汽车的鸣笛声、商铺开门的卷
公园里的梧桐树撑开巨大的伞盖,光斑在青石板路上跳跃。九月在烈士纪念碑前驻足,碑文上的烫金大字被岁月磨去棱角,倒比新刻的更显厚重。树荫下有老人在下象棋,棋子敲击石桌的脆响混着蝉鸣,恍惚间竟像极了家乡戏台的锣鼓。
她在公园深处找到片紫藤架,藤蔓早已过了花期,只余干枯的豆荚在风里摇晃。长椅上落着几片泛黄的叶子,九月坐下去,突然想起某次和男友争吵后,也是这样独自坐在树荫下。那时她哭得稀里哗啦,接到他道歉的电话却又嘴硬。
手机闹钟突然响起,提醒她距离发车还有一小时。九月起身时,后腰被木椅硌出的红痕隐隐作痛。穿过公园大门时,卖冰棍的大爷吆喝着“老冰棍嘞”,铁皮箱子上的棉被被晒得发软,让她想起外婆家的老樟木箱。
硬座车厢的气味总是混杂着泡面、汗味和烟草的余烬。九月把行李箱塞到座位底下,邻座是个带着小孩的妇人,孩子哭闹着要喝酸奶,塑料吸管刺破铝箔的声音格外刺耳。她戴上耳机,播放列表里自动跳出那首曾和男友循环无数遍的歌,慌忙切到下一首时,手指在屏幕上划出长长的残影。
夜幕降临时,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九月蜷在座位上,看着窗外掠过的点点灯火。邻座换了位背着蛇皮袋的民工,粗糙的手掌上沾着水泥渍。他掏出皱巴巴的馒头啃着,忽然转头问她要不要喝热水,保温杯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九月的眼睛。
第二日清晨,九月在摇晃中醒来。对面坐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正专注地翻看《长安地方志》。阳光斜斜照进来,在书页间投下细密的纹路。中年人察觉到她的目光,指着某段文字轻声说:“你看,这记载的革命故事,和革命公园里的碑文能对上。”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地方志聊到各自的家乡。中年人说他常年在外跑业务,每次路过长安都要去革命公园转转,“就像和老朋友见个面”。九月想起昨日在公园的半日游荡,突然觉得那些沉默的碑文,或许真的承载着某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火车穿越秦岭时,隧道接连不断。黑暗与光明交替的瞬间,九月望着车窗里自己忽明忽暗的倒影。曾经她总爱在火车上和陌生人攀谈,听天南地北的故事,把每个相遇都当作命运的馈赠。如今却只愿缩在角落,看窗外的风景像默片般掠过。
第三日凌晨六点,灰蒙蒙的天空还未完全苏醒,晚点半小时的火车终于缓缓驶入南市火车站。九月随着拥挤的人流挪动脚步,站台的白炽灯在晨雾里晕染成朦胧的光斑。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刺耳声响渐渐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行李滚轮声和人们的交谈声。
走出站台的瞬间,早市的烟火气汹涌而来。不远处的摊位上,烤串在炭火上滋滋冒油,焦香混着孜然味直往鼻腔里钻;隔壁卖凉粉的摊主正熟练地搅拌着调料,酸辣气息裹挟着新鲜黄瓜的清爽,勾得人食欲大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有人喊着“刚出锅的包子”,有人招呼着“来碗热乎的豆腐脑”,这些熟悉的城市声响,像一双手轻轻搂住了她疲惫的肩膀。
“妹子,打车不?保证给你送到地儿!”拉客的出租车司机围了上来,热情的话语里带着浓重的方言。九月礼貌地摇头拒绝,拖着行李箱走向公交站牌。金属拉杆在地面划出长长的声响,与早市的喧闹交织在一起。站牌下已经站了不少人,有穿着工装准备去做工的汉子,有挎着菜篮赶早市的大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清晨特有的困倦与期待。
九月抬头看着公交线路表,目光在“南市汽车站”几个字上停留。晨风吹来,带着些许凉意,拂起她额前的碎发。远处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电动车的铃声、汽车的鸣笛声、商铺开门的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