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集。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进自习室,她忽然想起校园网每月赠送的免费通话时长还没用完。



翻开手机通讯录,密密麻麻的联系人名单里,大部分名字都只停留在偶尔的消息问候,直到“萧凌”二字映入眼帘,指尖不自觉地在屏幕上多停留了几秒。



这学期九月和萧凌的接触时间有点多了,每次和他那些漫无边际的对话,总能让九月在疲惫时重新充满力量。此刻,备考的压力、独自奋斗的孤独,突然都化作了想要分享的冲动。



萧凌的手机铃声是《月半弯》和《知足》,每次拨打萧凌的电话,都会听到那熟悉的歌词。拨通电话的瞬间,听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啦?”九月靠在窗边,望着远处操场上三三两两散步的人群,嘴角不自觉上扬:“突然发现有免费通话时间,不用就浪费了!”两人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两人先是互相问候了一下五一假期的安排,当九月说起自己留校备考六级时,萧凌不禁对她的努力和自律表示佩服。而萧凌也分享了自己五一假期的生活,虽然没有外出旅行,在学校也过得充实而有趣。



九月开始絮叨起备考的日常,从背单词时遇到的奇葩词根,到做听力题时被连读绕晕的糗事,萧凌总能适时地接上几句调侃,又认真地给出建议。



说到今天遇到的长难句,九月索性站起身,一边踱步一边分析句子结构,萧凌就在电话那头耐心倾听,偶尔提出疑问。



接着,两人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上。萧凌是少数民族,他的家乡靠近海边,那片蔚蓝的大海,是他从小玩耍的地方。他向九月描述着家乡。



电话那头,萧凌的声音染上了几分雀跃:“我们那儿的沙滩特别干净,退潮后能捡到巴掌大的蛤蜊,运气好还能发现藏在礁石缝里的小螃蟹。”他说起儿时和伙伴们在浅滩追逐浪花的场景,笑声透过电波传来,九月仿佛也听见了潮水拍打礁石的清脆声响。“傍晚的渔港最热闹,渔船归港时,甲板上堆满银光闪闪的鱼群,岸边的妇女们忙着分拣海鲜,空气中全是咸咸的海风味道。”



九月托着下巴,眼前浮现出一幅鲜活的画面:夕阳将海面染成橘红色,归航的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海面划出金色涟漪,戴着斗笠的渔民们吆喝着,把一筐筐渔获搬上岸。她忍不住追问:“你们会在海边办篝火晚会吗?”萧凌爽朗地笑起来:“当然!烤鱿鱼和海鱼的香气能飘出老远,大家围着火堆唱歌跳舞,连月亮都舍不得躲进云里。”



九月也向萧凌讲述了自己的家乡,那是一个与海边截然不同的地方。家乡的山峦连绵起伏,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景色各异。家乡的人们以农耕为生,虽然生活不算富裕,但大家相互帮助,邻里之间关系融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尽管两人的家乡距离有四百多公里,但对比九月到青市的三千多公里,他们都觉得彼此就算隔得很近了。这种距离上的“近”,让他们的交流更加亲切和自然。



“第一次在飞机舷窗看到云海的时候,感觉像掉进了棉花糖堆里。”萧凌的声音带着笑意,回忆起上学期开学的旅程,“飞机掠过海岸线时,连海浪的纹路都看得一清二楚,和站在沙滩上看海完全是两种震撼。”他描述着兰市机场明亮的落地窗外,不同于家乡的风光,干燥的风裹挟着沙枣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让初来乍到的他既新奇又兴奋。



“从兰市到青市的大巴要开三个多小时,沿途全是不一样的风景。”萧凌说这话时,九月仿佛看见他指着车窗的模样——起伏的山丘渐渐变成葱郁的森林,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连路边摆摊卖杏干的小贩都成了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我们都是九零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秋水海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水海棠并收藏我们都是九零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