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灾难的进程
完全合适。
随着最后一人被水晶球抽空了生命力而死亡。
水晶球的使用者面色狰狞的引爆了水晶球,与大片的“黑血兽”同归于尽。
“装备?还是什么其他的物品?”姜寻心情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他知道,这明显也是一种对抗“黑血”的方式。
不过和上面依靠“天赋”对抗“黑血”的人一样,这种方法同样不可复制
画面闪烁之后,场景切换至一座被 “黑血” 环绕的浮空岛屿。
岛上聚集着一群身着白色长袍的修行者,他们似乎在举行某种神秘的仪式。
姜寻看到,这些修行者盘坐成一个巨大的圆形法阵,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一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珠子。
他们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
随着他们的吟诵,珠子的光芒愈发强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罩,将整座岛屿笼罩其中,阻挡着 “黑血” 的侵蚀。
然而,仔细观察后,姜寻发现了问题。
在法阵的中心,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他的身上布满了奇异的符文,正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的修行者输送着力量。
姜寻意识到,这个孩子似乎是整个仪式的关键,也是力量的核心来源。
随着“黑血”不断冲击光罩,孩子的脸色愈发苍白,身体也微微颤抖。
但那些修行者却丝毫没有停下仪式的意思,依旧全身心地维持着光罩。
姜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又是一种对抗“黑血”的方法。
可这种建立在牺牲一个孩子基础上的方式,同样无法广泛应用。
而且,从孩子身上符文的独特性来看,这样的个体应该极为罕见,根本不可能找到第二个。
就在姜寻思考之际,“黑血”的攻势愈发猛烈。
光罩开始出现丝丝裂缝,孩子口中喷出一口鲜血,整个人瘫倒在地。
失去了核心力量的支撑,光罩瞬间破碎,“黑血”如潮水般涌入,瞬间淹没了岛上的一切
画面再次闪烁,姜寻眼前又出现了一座古老的城镇。
城镇的四周被一圈散发着幽绿色光芒的巨大晶体所环绕。
这些晶体似乎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将“黑血”阻挡在外。
姜寻凑近观察,发现城镇中的居民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他们从城镇中心的一口神秘古井中汲取一种散发着奇异香气的液体,然后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晶体上。
每涂抹一次,晶体的光芒便会增强几分,“黑血”对其的侵蚀速度也会随之减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姜寻察觉到了异样。
那口古井中的液体正在逐渐减少,而且居民们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
他们的皮肤变得越来越透明,隐隐能看到体内流动着与古井液体相似的光芒。
每个人都变得虚弱不堪,但为了守护城镇,他们依旧强撑着继续从井中取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随着最后一人被水晶球抽空了生命力而死亡。
水晶球的使用者面色狰狞的引爆了水晶球,与大片的“黑血兽”同归于尽。
“装备?还是什么其他的物品?”姜寻心情复杂的看着眼前这一幕。
他知道,这明显也是一种对抗“黑血”的方式。
不过和上面依靠“天赋”对抗“黑血”的人一样,这种方法同样不可复制
画面闪烁之后,场景切换至一座被 “黑血” 环绕的浮空岛屿。
岛上聚集着一群身着白色长袍的修行者,他们似乎在举行某种神秘的仪式。
姜寻看到,这些修行者盘坐成一个巨大的圆形法阵,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一颗散发着柔和白光的珠子。
他们闭目凝神,口中念念有词。
随着他们的吟诵,珠子的光芒愈发强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罩,将整座岛屿笼罩其中,阻挡着 “黑血” 的侵蚀。
然而,仔细观察后,姜寻发现了问题。
在法阵的中心,有一个年幼的孩子,他的身上布满了奇异的符文,正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的修行者输送着力量。
姜寻意识到,这个孩子似乎是整个仪式的关键,也是力量的核心来源。
随着“黑血”不断冲击光罩,孩子的脸色愈发苍白,身体也微微颤抖。
但那些修行者却丝毫没有停下仪式的意思,依旧全身心地维持着光罩。
姜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这又是一种对抗“黑血”的方法。
可这种建立在牺牲一个孩子基础上的方式,同样无法广泛应用。
而且,从孩子身上符文的独特性来看,这样的个体应该极为罕见,根本不可能找到第二个。
就在姜寻思考之际,“黑血”的攻势愈发猛烈。
光罩开始出现丝丝裂缝,孩子口中喷出一口鲜血,整个人瘫倒在地。
失去了核心力量的支撑,光罩瞬间破碎,“黑血”如潮水般涌入,瞬间淹没了岛上的一切
画面再次闪烁,姜寻眼前又出现了一座古老的城镇。
城镇的四周被一圈散发着幽绿色光芒的巨大晶体所环绕。
这些晶体似乎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将“黑血”阻挡在外。
姜寻凑近观察,发现城镇中的居民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他们从城镇中心的一口神秘古井中汲取一种散发着奇异香气的液体,然后小心翼翼地涂抹在晶体上。
每涂抹一次,晶体的光芒便会增强几分,“黑血”对其的侵蚀速度也会随之减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姜寻察觉到了异样。
那口古井中的液体正在逐渐减少,而且居民们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
他们的皮肤变得越来越透明,隐隐能看到体内流动着与古井液体相似的光芒。
每个人都变得虚弱不堪,但为了守护城镇,他们依旧强撑着继续从井中取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