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丞相府。
却说李翊与刘备联手,在河北占领了魏国大半领土。
逼得曹操不得不收缩防线,将清河以北领土尽数让出。
然齐国所占之地,俱为战时领土,而并非是直接据有。
盖因齐国无法一下子将之全部消化,转为收益。
正如曹操二伐徐州时,也曾一度占据徐州大半郡县。
但两次都是劫掠一番后,就撤军走了,没有直接吞并徐州领土。
吞并与临时占有是两个概念。
前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没办法立刻在当地获得收益。
相反,
还有可能倒贴,因为替换行政人员、安抚民众,恢复生产、重建基础设施等等。
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粮秣。
而后者则是为了获得短期临时收益,不用管当地的烂摊子。
坏处就是,这属于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很容易得罪本地人。
类似情况,可参考徐州人对待曹操的态度。
而李翊显然是想要河北领土的。
身为冀州牧,又岂能没有完整的冀州呢?
为此,齐魏两国在河北地段的战事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暂时没有大规模战事,仅在战区中有着小规模军事冲突。
然无伤大雅。
为此,李翊干脆收兵退回了渤海。
与老刘一起,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南方战事上。
他们所想的,通过打赢汝南之战,以此逼迫曹操求和。
到时候,就是喜闻乐见的割地赔款。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战场,已经不是单纯的诸侯混战,攻城略地了。
立下条文,缓缓吃地,乃为上策也。
是日。
李翊于相府中看书。
记室甄宓一如往常般,在旁侧为他整理文书。
忽闻窗外莺啼之声,甄宓乃掩唇笑曰:
“丞相听,此莺似说‘早事太苦’。

两人相处日久,虽为上下级,然平日说话,并无太多拘谨。
甄宓此言,亦是想说李翊这么早就起来看书,是为打趣。
李翊乃搁笔于案,弯唇笑道:
“卿解鸟语,何不译译檐下燕巢私语?

二人相视而笑,聊了聊一些家常。
忽有侍者到来,呈上淮南急递。
甄宓上前接过,小心翼翼启封。
见泥印上封“征南将军陈登”六字,乃敛容奉上。
李翊展帛细读,眉头渐蹙。
甄宓在侧,轻声问:“淮南有变?

李翊叹口气:
“……吾早料会有此事。

话落,将帛书随手递给一旁的甄宓。
甄宓接过,展开来看,其书略曰:
——“元龙顿首再拜丞相阁下:”
“比者关云长与甘兴霸之争,实有可议。

“宁诛成何遗孤,虽过当,然云长当众折辱,几至兵刃相向。

“蒋钦、周泰等皆忿忿不平,恐非国家之福。

“窃惟云长功高,然持勇矜威,渐失人和。

“昔在广陵,已与东吴生隙;今至淮南,复激我将士。

“若长此以往,恐北有曹操之患,内有将帅之隙,岂不危哉?

“登忝居征南,而云长以监军自专,事无大小,咸决于羽。

“此非轻登,实轻齐王之命也。

“明公总领百揆,当使威德并施。

“愿公稍抑云长之势,以安淮南将士之心。

“如此,则上下和衷,大业可期。

“秋深露重,惟冀珍摄。

“建安十年九月,登再拜。

书末又有蝇头小字一行:
——“昔在徐州,公与吾共扶齐王。

“今河北势成,岂容青州人尽占风流?

最后这行字,墨色略异,显为后添。
李翊背着手,眉宇间一川不平,长叹道:
“云长有勇略,乃当世帅才。

“然其刚而自矜,轻而少虑。

“不善处理与属下关系,有此之祸,皆在吾意料之中。

关羽虽然同情底层人民,与下层士兵混得不错。
但中层军官与高层军官,大多都不喜欢他。
就是因为关羽太过威严清白,不会照顾属下情绪。
为人处事不够圆滑。
江湖与职场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甄宓沉吟良久,又望一眼帛书,对李翊启唇说道:
“……关将军性刚而傲,不恤下情,此诚有其过。

“然观陈征南此书,亦非尽善。

甄宓胆大心细,在李翊面前,也没有什么不敢说的。
她一眼看出陈登这信有拱火的意思。
“其言甘宁之罪则轻描淡写,述云长之过则浓墨重彩,此避重就轻之术也。

“不请齐王裁断,而欲请丞相出面斡旋此事,其意甚明——”
“若征南将军与丞相同声相应,则威权几可凌驾王命矣。

“妾愚以为,此事关涉非小,丞相宜三思而后行。

甄宓言罢,徐收书信,目含深意。
指出陈登这封信上来便攀交情,而且有意想把李翊往他的阵营里拉。
毕竟征南将军与丞相同时出面,其造成的政治影响,即便是齐王都得掂量掂量。
尤其此事针对的还是齐王手足兄弟,甄宓劝谏李翊不要参与此事。
不如明哲保身,静观其变。
李翊察觉出甄宓的话外之意,便问:
“卿所言似另有深意?

“观君平日多读史书,卿有何良言教我?

甄宓乃从书架上取出《汉书》一卷,徐徐翻开。
纤手一指霍光传,意味深长地念道:
“孝宣之立,光有定策之功,然卒至族灭者,岂非威权太盛故?

“今丞相之位,颇类当年。

“愿丞相三思……”
言尽于此,戛然而止。
李翊沉吟半晌,旋即展颜笑道:
“卿之言甚善。

“然吾岂霍光,齐王岂宣帝乎?

“元龙乃吾之旧友,而云长乃齐王倚仗。

“今云长在淮南威权过重,致使淮南诸将不满。

“若吾不出面,则南方内部不和,何以定汝南之事?

李翊定下的战略方针,就是通过打赢汝南之战,来逼迫曹操投降割地。
他并不想因为这点事情,而导致中间错了什么岔子。
而且关羽性格上有缺陷,李翊一直是知道的。
张飞的要比他严重,所以李翊优先开导的是他。
花费时间最多的,也是在张飞身上。
虽然张飞好鞭挞健儿的毛病依然没改,但至少听从了李翊的劝告。
没有在被打完的健儿,留在身边了。
至于关羽。
他比之历史上的自己还要顺风顺水,致使他的性格也更加高傲。
因为他在齐国崇高的军事地位,大伙儿都敬畏他。
即便不喜关羽的人,多少也能够忍让。
大不了就敬而远之,惹不起躲得起。
故而此前矛盾未深。
然如今关羽假节去督了淮南众将,算是踢到了铁板上。
毕竟淮南众将背靠的是征南将军陈登,其在齐国的地位也同样不低。
虽然你是中央派下来的领导,但也不能对我们颐指气使。
你作为上级,咱们可以配合你的工作。
各司其职,该干嘛干嘛。
好好打完这场汝南之战,最后论功行赏,皆大欢喜。
但你要是自恃功高,轻视我们淮南将领,那咱们也不给你好脸色看。
甄宓见李翊心意已决,明知劝他不动了。
可仍是有些忧心忡忡,到底忍不住再出声复劝道:
“丞相欲调停将帅之争,固是忠心为国。

“然自古权臣涉党争者,鲜有善终。

“此非人力可避,实高位之必然也。

所谓高处不胜寒,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就能够避开的。
当你身处高位时,就注定会有千万双眼睛盯着你。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开来。
李翊从容啜一口茶汤,牵唇笑道:
“卿过虑矣,吾今只为调和,而非偏袒谁人。

“又何险之有呢?

甄宓蹙眉,“只恐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翊忽然正色,站起身来,一指案上舆图:
“今曹操据中原,刘表窥江淮。

“韩遂、张鲁、刘璋、孙权等辈,皆割据一方,不慕中原。

“若因内争致将士离心,何以克成大业?

“吾非不知凶险,然天下未定,岂效俗吏明哲保身耶?

甄宓见其志坚,又佩服又焦虑,轻叹:
“丞相真丈夫也……”
“既执意如此,愿慎之又慎。

“勿使此事牵扯过重,致使人心惶惶,人人皆欲自保。

“……卿可放心,吾自有分寸。

话落,李翊执甄宓手,慰曰:
“云长虽傲,然明大义。

“元龙虽豪,却识大体。

“两人本无仇隙,只因利益纠纷,致使内生不和耳。

“吾自有斡旋之道。

甄宓睁着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