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殊荣,在大汉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葬礼之后,刘禅意犹未尽。



深感二叔功盖寰宇,非寻常爵位可酬。



遂在朝会上提出,欲追封关羽为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大多感念关羽功绩与忠义,认为追封王爵并不过分。



毕竟人已故去,只是荣誉。



其子嗣仍按公爵待遇,于国本无碍



然而,仍有少数恪守古制的官员出班反对,言辞恳切:



“陛下!高祖皇帝有白马之盟。”



“‘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此乃祖宗之法,国之根本,不可轻废啊!”



“追封异姓为王,恐开不良先例。”



“后世效仿,则国将不国!”



“当初先帝意欲立李相爷为王,相爷为江山社稷计,固辞之。”



“关公虽功勋卓著,为万世表,恐也未必能功盖李相爷。”



“唯陛下慎察之!!”



刘禅素来性情宽和,极少动怒。



但闻此言,竟是勃然大怒。



猛地一拍御案,厉声喝道:



“混账!尔等休要妄言祖宗之法!”



“关二叔与朕情同亚父,与我皇考义结金兰,情同手足。”



“匡扶汉室,功高盖世!”



“其忠义之心,可昭日月!”



“今日朕不过追封一王号,以慰其在天之灵。”



“尔等便以祖制相逼,岂非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



“此事朕意已决,勿复多言!”



见皇帝罕见地如此震怒,且理由充分,情感真挚。



那些反对的声音顿时偃旗息鼓,不敢再劝。



刘禅随即下令:



“命内阁即刻商议,为关将军拟一妥帖王号!”



一声令下,内阁群臣立刻开始筹办此事。



经过内阁诸位大学士的反复斟酌推敲,



最终拟定追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史称武安王。



此王号,“显灵”言其神威不灭。



“义勇”彰其品德。



“武安”显其武功定国。



“英济”颂其英魂佑民。



可谓极尽褒扬。



圣旨颁下,天下震动。



朝廷不仅追封王爵,更特许民间设立祠庙,祭祀武安王。



自此,以洛阳为始。



一股祭祀、崇拜关羽的风潮悄然兴起,



并迅速蔓延至全国。



人们敬仰其忠肝义胆,钦佩其神勇无敌,更感念其悲壮结局。



商贾视其为诚信守护神,江湖豪杰结拜兄弟必拜关公以求义气同心。



普通百姓亦在家中供奉其像,祈求平安顺遂。



关羽的形象,逐渐从一位历史名将。



升华为了承载着“忠、义、勇、信”等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精神符号。



其香火绵延,历千载而不绝。



而在那洛阳城外的惠陵之侧,新起的武安王墓静静地陪伴着昭武皇帝刘备的陵寝。



松柏常青,如同他们不朽的兄弟情义与传奇功业。



永远烙印在了这片他们曾为之奋斗终生的土地之上。



供后人世代瞻仰、追思。



……



时维深秋,洛阳城并未因武安王关羽的陨落而长久地沉浸在悲戚之中。



这个庞大帝国的中枢,如同一位坚韧的巨人。



在短暂的哀恸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得益于多年来与民休息、鼓励农商的开明政策。



整个大汉境内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而作为京师的洛阳,更是这盛世图景最集中的体现。



宽阔的朱雀大街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来自西域的驼队铃声悠扬,满载着香料与宝石。



江南的绸缎商船沿洛水而至,卸下如云霞般的织品。



巴蜀的茶马商人、辽东的皮货客贾……



三教九流,南北口音,汇聚于此。



将帝都的繁华喧嚣推向了顶点。



沿街店铺鳞次栉比,旗幡招展,吆喝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空气中混合着刚出笼的蒸饼香气、酒肆飘出的醇厚酒味。



以及脂粉铺传来的淡淡馨香。



一辆装饰简朴却透着威严的马车,在数名健仆的护卫下,缓缓行驶在这人潮之中。



车内,坐着一位须发皆张、燕颔虎须的老者。



正是当朝大司马、涿公张飞。



与往昔那个叱咤风云、声若巨雷的猛将不同。



此刻的他,静静地靠在车厢壁上。



深邃的目光透过微微掀起的车帘,投向窗外那流动的、充满活力的街景。



他的面容依旧威猛,但那铜铃般的巨眼中。



却少了昔日的剽悍与飞扬,多了几分沉郁与落寞。



驾车的家仆是洛阳本地人,见主人久未言语,试图活跃气氛。



于是,指着窗外感慨道:



“三爷,您瞧!这京城如今可真是热闹非凡啊!”



“小人还记得当年董卓乱政之时,洛阳城火光冲天,尸横遍野。”



“百姓流离失所,那真是人间地狱!”



“谁能想到,短短几十年,竟能恢复如此繁华,甚至更胜往昔!”



“真乃天佑大汉,陛下洪福啊!”



他本以为这番颂圣之言能引得主人开颜。



不料张飞闻言,非但没有丝毫喜色,反而眉头锁得更紧。



他沉默良久,方才缓缓收回目光,投向虚空。



发出一声低沉得几乎听不见的叹息,那叹息中充满了无尽的萧索:



“是啊,繁华……确是繁华。”



“然,这万丈红尘,十里繁华,纵有千般好,万种妙……”



“可惜,可惜无人共赏啊……”



家仆心中一凛,立刻意识到自己失言。



勾起了主人对已故兄长和二哥的思念。



他连忙讪讪地闭了嘴,心中懊悔不迭。



车内气氛一时凝滞。



过了一会儿,家仆才小心翼翼地再次开口,试图转移话题:



“三爷,小人听闻前边新开了一家糕点铺子。”



“做的蜜饯果子甚是可口,不如……咱们去尝尝鲜,歇歇脚?”



张飞意兴阑珊,只是心不在焉地摆了摆手:



“嗯,且去看看吧。”



马车在一家颇为雅致的糕点铺前停下。



张飞下了车,随意在店内角落寻了个位置坐下,并未要雅间。



他并非为了口腹之欲而来,只是觉得心中空落,需要找个地方。



让周围的喧嚣暂时填补那份难以排遣的孤寂。



店铺中央,设有一小小的台子。



一位身着青衫、手持折扇的说书先生。



此时正口若悬河,讲述着一段如今在洛阳城中最受欢迎的故事——



正是武安王关羽,单骑踏漠北,鏖战鲜卑军的传奇!



店内食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然而,在市井艺人的口中,真实的历史被赋予了更多神话色彩。



但见那说书人醒木一拍,眉飞色舞:



“列位看官!且说那日,武安王见鲜卑胡虏势大。”



“竟下令麾下将士尽数退去,独留自己一人一骑!”



“但见他,头戴青巾,身披绿袍,坐下赤兔火龙驹,手中青龙刀!”



“面对那拓跋力微数万狼骑,竟是面无惧色。”



“反而一声长啸,声震九天!”



“好!”台下听众轰然叫好。



说书人愈发得意,唾沫横飞:



“那鲜卑大汗拓跋力微,见关公单骑而来,还道是前来投降,便在阵前喊话。”



“谁知关公根本不理,只是将手中青龙刀一横!”



“但见他,催动赤兔马,快如闪电,疾似流星!”



“直杀入鲜卑阵中,真是如入无人之境!”



“刀光闪处,人头滚滚!”



“马蹄踏处,尸横遍野!”



“直杀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那鲜卑兵将,碰着就死,挨着就亡!”



“关公在那万军丛中,是七进七出。”



“杀得鲜卑人是哭爹喊娘,屁滚尿流!”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关羽如何一刀斩落数十员鲜卑将领,如何杀得鲜卑军心胆俱裂。



最后又如何立于尸山之上,吓得数万鲜卑骑兵齐齐下拜,口称“天神”!



“……自此,关公武圣之名,威震草原!”



“胡人闻关公之名,小儿不敢夜啼!”



“真乃我大汉之军神,千古之楷模也!”



说书人最后以一段激昂的赞颂收尾,醒木重重落下。



店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众人沉浸在故事营造的英雄神话之中,心潮澎湃。



然而,坐在角落里的张飞,听着那被极度夸张、已然失真的故事。



脑海中浮现的,却是二哥关羽那刚毅而落寞的面容。



是桃园之中三人结拜时焚香立誓的场景。



是几十年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点点滴滴。



那说书人口中天神下凡般的二哥,



与他记忆中那个会与他饮酒争吵,



会因大哥一句责备而面露惭色、有着血肉之情的二哥,



渐渐重迭,又渐渐分离。



一种巨大的、无法言说的悲伤,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瞬间冲垮了他晚年刻意维持的平静。



两行浑浊的热泪,不受控制地从他那双见过无数生死、曾令敌人胆寒的虎目中滚落。



顺着他粗糙的脸颊,滴落在身前的桌案上。



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那说书人眼尖,见这位威猛老者听得动情落泪。



还以为是自己的故事讲得精彩,便走上前来,拱了拱手,宽慰道:



“这位老丈,莫要过于悲伤。”



“关将军虽已仙去,然其忠义神武,已被陛下追封为武安王!”



“如今民间皆自发立祠祭祀,关王爷的英灵必将护佑我大汉,其传奇亦将永世流传!”



“此乃英雄之幸事也!”



他不劝还好,这一劝,更是触动了张飞心中最痛之处。



永世流传?



护佑大汉?



可他的二哥,再也回不来了!



那个会叫他“益德”,会与他斗酒,会在战场上将后背完全托付给他的二哥。



已经永远埋在了那冰冷的陵墓之中!



再也无人能与他分享这胜利的喜悦。



这繁华的盛景,这无人能懂的……孤独!



“呜啊啊——!”



张飞再也无法抑制内心奔涌的情感,竟如同孩童般,猛地俯在桌上。



放声嚎啕大哭起来!



那哭声悲怆雄浑,如同受伤的猛虎哀啸,瞬间盖过了店内的所有嘈杂。



震得梁柱上的灰尘都簌簌而下。



满店的宾客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哭声惊呆了,纷纷侧目望去。



张飞带来的家仆见状,又羞又急。



生怕主人失态之事传扬出去,连忙上前,试图驱散围观的人群:



“看什么看!都散开!散开!”



店东也闻声赶来,见这老者哭声惊人,吓跑了不少客人。



脸上顿时露出不悦之色,对着张飞的家仆抱怨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