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父皇自是明白。”



“待益州彻底安定,二哥便可回京与父皇团聚。”



刘永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笑道:



“三弟说得极是。”



“来,咱们再饮一杯!”



宴会持续到黄昏方散。



刘理被安排在王府东侧的一处别院休息,门外有重兵把守。



他站在窗前,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不安越发强烈。



“殿下,”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情况不妙。”



刘理转身,只见骑都尉诸葛恪从暗处走出。



这位年轻的将领是诸葛亮的侄子,此次奉命护卫刘理前来犒军。



“元逊,你也察觉到了?”



刘理压低声音问道。



诸葛恪点头:



“殿下请看,这别院外的守卫,分明是监视之意。”



“而且臣方才暗中观察,王府内的士兵正在调动,恐怕……”



话音未落,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二人立即噤声,只听守卫在外说道:



“殿下安歇了吗?吴王命人送来醒酒汤。”



刘理与诸葛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觉。



这个时候送醒酒汤,未免太过蹊跷。



“告诉他们,本王已经睡下了。”



刘理低声回答道。



诸葛恪会意,提高声音回道:



“殿下已经安歇,明日再谢吴王好意。”



门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



刘理松了口气,但诸葛恪的脸色却更加凝重:



“殿下,看来吴王果然有异心。”



“我们继续留在此地,恐怕凶多吉少。”



与此同时,



王府西侧的正殿内,刘永正在与心腹密议。



烛光摇曳,映照着刘永阴晴不定的面孔。



邓艾、师纂等将领分坐两侧,气氛紧张。



“刘理此来,恐怕来者不善。”



刘永沉声道,“父皇派他来,绝不只是犒军那么简单。”



邓艾起身拱手:



“……殿下明鉴。”



“依末将之见,当先将三殿下软禁起来。”



“然后矫诏说姜维造反,煽动将士们进攻梓潼,造成既成事实。”



“只要封锁住蜀道,便可在蜀地成就霸业。”



刘永迟疑片刻:



“这……是否太过急躁?”



“殿下!”



师纂急声道: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如今除我们本部兵马之外,倘若在加上南中、巴国兵马,也有十万之众。”



“凭借蜀道青天之险,绝对可以据守。”



“现如今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



“若是犹豫,只怕……悔之莫及!”



刘永在殿中踱步,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就依士载之言。”



“不过,具体该如何行事?”



邓艾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请令宫中掘一坑,置大棒数千。”



“如不从者,打死坑之。”



刘永倒吸一口凉气,但想到如今的处境,只得咬牙道:



“好!就这么办!”



计议已定,刘永立即分派任务:



一面派人去软禁刘理,一面开始准备宴会。



他要借此机会,试探群臣的态度,逼迫他们就范。



而此时的别院中,刘理与诸葛恪也在紧急商议。



“殿下,我们必须立即离开成都。”



诸葛恪神色严峻。



“方才臣暗中探查,发现王府内正在调动兵马,恐怕马上就要对我们不利。”



刘理皱眉道:



“可是城外有重兵把守,我们如何逃脱?”



诸葛恪从怀中取出一张地图:



“臣早已暗中查探过,王府东北角有一处废弃的水门,可以直通城外。”



“只是……”



“只是什么?”



“这一路必然凶险万分,殿下可愿冒险?”



刘理望向窗外,只见月光下的成都城一片寂静。



但在这寂静之下,暗流汹涌。



他想起离京前父皇的嘱托,想起李翊那意味深长的目光,终于下定决心。



“好!我们今夜就走!”



二人立即行动,换上早已准备好的平民服饰,趁着夜色悄悄溜出别院。



果然如诸葛恪所说,王府东北角的水门年久失修,守卫松懈。



他们顺利通过水门,来到城外。



就在他们离开不久,一队士兵冲进别院,发现刘理已经逃走,立即向刘永报告。



而此时的正殿内,宴会正进行到高潮。



刘永大会群臣,殿中坐满了汉朝臣子、魏国旧臣以及蜀地本土官员豪族。



由于刘永日日饮宴,大家起初并未警觉。



酒至半酣,刘永忽然放下酒杯,放声大哭。



群臣皆惊,面面相觑。



师纂适时起身问道:



“殿下何故悲伤?”



刘永拭泪道:



“方才探马来报,说姜维妒忌本王的灭魏之功,已经派兵在梓潼堵住了蜀道。”



“不日就要发兵成都了!”



殿内顿时哗然。



有老臣起身质疑道:



“殿下,此事可当真?”



“姜维将军忠心为国,怎会做出此事?”



刘永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诏书:



“本王已经接到了父皇的密诏,命我们出兵讨伐姜维!”



群臣更加疑惑。



益州从事李恢起身问道:



“殿下,既然姜维已经堵住蜀道,殿下是如何得到天子诏书的?”



刘永神色一僵,随即强自镇定:



“本王自有渠道。”



这个解释显然不能服众。



殿内议论纷纷,大多面露疑色。



刘永见状,心中焦急,向邓艾使了个眼色。



邓艾会意,猛地摔杯为号。



顿时,一队甲士冲进殿来,将群臣团团围住。



“殿下这是何意?”



李恢怒道。



刘永站起身,面色阴沉:



“事已至此,本王也不瞒诸位了。”



“姜维确实未反,但本王必须出兵梓潼。”



“今日请诸位在此盟誓,共举大事。”



“但有不从者,格杀勿论!”



在明晃晃的刀剑胁迫下,群臣只得一一在盟书上签字画押。



然而仍有数人宁死不从。



邓艾走到刘永身边,低声道:



“殿下,席上不愿者甚多,不如坑杀之,以绝后患。”



刘永犹豫道:



“这……是否太过?”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邓艾急道,“既然已经起事,就不能再有妇人之仁!”



就在这时,一个士兵匆匆进来,在刘永耳边低语几句。



刘永脸色大变:



“什么?刘理逃走了?”



邓艾闻言,面色更加阴沉:



“殿下,刘理既逃,必是察觉了我们的计划。”



“事不宜迟,当立即发兵梓潼,同时加强各关隘防守!”



刘永终于下定决心,对邓艾道:



“就劳士载替我盘问这些不愿盟誓之人。”



邓艾冷笑:



“何须盘问?直接杀之即可!”



说罢,他挥手令甲士将一概不愿盟誓的官员拖出殿外。



这一夜,成都城内血雨腥风。



刘永在邓艾、师纂等人的辅佐下,迅速控制了成都及周边郡县。



是夜,府邸内灯火通明。



刘永正与邓艾、师纂等人密议起兵事宜。



地图铺满了整张檀木桌,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兵力部署。



“殿下,”邓艾手指地图上的剑阁。



“此处乃入蜀咽喉,当遣精兵五千驻守。”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永皱眉:



“五千是否太少?姜维在梓潼有两万兵马。”



“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若是强攻……”



“殿下过虑了。”



师纂笑道,“姜维虽勇,然其部下多益州人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