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夏末秋初,



汉中一带山色苍翠,云雾缭绕。



司马懿立于军帐之前,身着黑色丞相袍服。



手持羽扇,目光如炬。



自刘备三兴汉室后,天下格局骤变。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出师北伐了。



此前三次,全都徒劳无功。



尽管司马懿已经付出了全力,可依然没能得到关中半片土地。



司马懿的战略跟历史上诸葛亮的战略很像,就是死磕关中。



因为只有拿下关中,以益州为首的根据地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策应。



但司马懿能想到,汉朝高层又如何想不到?



朝廷委任了诸葛亮总督雍凉兵马。



虽然自李翊军改后,各军区的兵马都督手中军权受到了很大的节制。



但由于雍凉地区战争频繁,考虑它情况特殊。



所以朝廷特批诸葛亮,许其以便宜行事之权。



包括但不限于,允许诸葛亮设西域都护府,开辟丝绸之路。



允许其在关中搞屯田,实现自给自足。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因为削弱地方军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军政分离。



譬如江南都督,他看似能够节制扬州、交州、荆州的兵权。



但由于没有掌握最重要的财政大权,他是能很真正意义上掌握地方军队的。



这也是州牧跟刺史的最大区别。



“报——”



探马飞驰而至,“丞相,各处隘口已备足干柴草料,细粮充足,可供一月之用。”



司马懿微微颔首,对身旁的邓艾说道:



“秋雨将至,粮道易阻,此番北伐,务必速战速决。”



司马懿再次领兵犯境的消息很快传回西都长安。



长安城内,雍凉大都督诸葛亮正于府中批阅文书。



忽有急报至,言司马懿已发兵北上。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凝重:



“司马懿此番来得倒是急切啊。”



费祎躬身谏言:



“大都督,秋收在即,若此时发兵,恐误农时。”



“百姓将受饥馑之苦。”



“文伟所言极是,”



诸葛亮沉吟片刻,“然司马懿来势汹汹,若不迎战,关中危矣。”



阶下一人出列,原是东吴降将陆逊,现为诸葛亮帐下参军:



“大都督前岁重开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



“今何不令西域诸国出兵相助?”



“彼等新附,不敢不从。”



诸葛亮眼中闪过光彩:



“说得好,伯言此计大妙!”



即派遣使者,邀请西域诸国出兵来援。



西域诸国虽不愿参与中国内战,但由于他们才刚刚宣誓臣服于汉朝。



如今面对诸葛亮的“盛情邀请”,他们不敢不从。



不过旬日,西域三十六国各遣兵来援。



虽单国兵少,合之却有万余之众。



诸葛亮又点关中精兵一万,共计二万余人。



星夜驰往陈仓古道。



陈仓道上,



秋风乍起,旌旗猎猎。



司马懿大军先至,见城上守将郝昭早已严阵以待。



面对上次北伐,自己始终没能突破的陈仓。



司马懿再次令军士喊话劝降,郝昭立于城头,厉声回应:“



“吾受汉恩,镇守此城,唯有死战,岂有降理!”



“尔上次被吾阻于陈仓之前,不能进寸半土。”



“如今怎么又敢来犯?”



司马懿大怒,即刻下令攻城。



魏军推冲车、架云梯,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郝昭与副将王双指挥若定。



城上火箭如雨,滚木礌石纷纷落下。



魏军死伤惨重,第一日攻势无功而返。



夜幕降临,



司马懿召张嶷、王平及邓艾等将议事。



“丞相,”



张嶷建言,“何不掘地道入城?”



司马懿颔首:



“此计或可试。”



然而,汉军对地道战再熟悉不过。



早年间,李翊跟随刘备打天下时,用得最多的就是地道战。



郝昭早有预料,在城内挖深壕,以瓦瓮覆地。



耳贴其上,能听数十步外动静。



魏军地道方挖至半,便被汉军察觉。



灌入沸汤烟火,地道内魏军惨嚎连连。



三日后,



秋雨骤至,道路泥泞。



司马懿心急如焚,亲临阵前督战。



王双见司马懿伞盖显眼,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伞骨。



司马懿惊落马下,被众将救起,更加恼怒。



“丞相息怒,”



邓艾劝道,“陈仓险固,郝昭善守,强攻非计。”



“不如分兵袭散关,绕道而进。”



司马懿甩袖怒道:



“吾统十万之众,若连小小陈仓都不能下。”



“何颜回见成都君臣!”



于是,司马懿不顾一切,让魏军继续强攻陈仓。



正当魏兵云梯架上城头,敢死队即将登城之际。



西方忽然尘头大起。



司马懿在高台上远眺,只见一支奇装异服的军队疾驰而来。



旌旗猎猎,竟都是西域诸国的旗号。



“报——丞相!西方杀来一支兵马。”



“看装束似是西域胡人!”



探马仓皇来报。



司马懿拍案惊起:



“甚么?西域兵马?”



“诸葛亮何时调得西域兵来?”



他远望尘头,果见汉军旗号旁杂有鄯善、龟兹、于阗等西域旌旗。



司马懿脸色顿时阴沉。



秦宓在一旁低声道:



“丞相,诸葛亮重开西域商路,设都护府。”



“诸国皆臣服。”



“今突然发兵助战,恐我军人数不济啊。”



他这里说的人数,并非是敌我兵力的悬殊。



诸葛亮带来了西域兵,总共也才两万人马。



一方面,他是要保证秋收果实。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缩短补给线,减少损耗。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防守方。



战争之中,防守方优势就是比进攻方优势大。



所以诸葛亮根本不担心人数问题。



秦宓这里的担心是,如今西域人为汉人流血。



汉人本来就多,可我们蜀地又有多少血可以流呢?



拼消耗,蜀地是永远拼不赢中国的。



话音未落,西域联军已杀到魏军侧翼。



但见马上骑兵弯弓搭箭,箭如飞蝗般射向魏军阵中。



西域联军虽不擅步战,但骑射精湛。



骑兵分作三队,轮番冲杀魏军两翼。



鄯善国王子阿罗多一马当先,弯弓连发三箭。



箭无虚发,三名魏兵应声倒地。



他高呼:



“大汉天子万岁!诛灭叛贼!”



龟兹国大将库尔班率重甲骑兵直冲魏军中军。



虽被长枪阵所阻,仍斩杀十余人方才退却。



于阗国步兵持长矛结阵前进,虽不如汉军训练有素。



但仗着人多势众,也与魏军杀得难分难解。



司马懿在高台上观战,见西域兵虽单兵战力不及魏军。



但仗着骑射之利,不断消耗魏军兵力,不禁怒道:



“诸葛亮竟能驱使西域诸国,实出意料!”



王平请战道:



“末将愿率精骑五千,先破西域联军!”



司马懿沉吟片刻,摇头道:



“……不可。”



“西域兵虽不足惧,然诸葛亮用兵如神,必伏精兵在后。”



“若中其计,大势去矣。”



战场上,西域联军与魏军已陷入混战。



阿罗多王子率骑兵冲击魏军右翼,却被张嶷率部拦住。



两军交锋,骑兵对冲,顿时人仰马翻。



库尔班大喝一声,直取王平。



二将战在一处,刀光剑影,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王平卖个破绽,诱库尔班猛攻。



突然回马一枪,刺中库尔班左肩。



库尔班负痛败走,西域兵见主将受伤,阵脚稍乱。



此时郝昭在城头见援军已到,急令开门出击。



王双率死士五百,直冲魏军后阵。



司马懿见腹背受敌,又见西域兵虽渐处下风,但仍拼死力战,不禁叹道:



“西域兵虽弱,然这般消耗,我军亦难持久。”



秦宓谏言:



“丞相,汉地本就人多。”



“今又添西域援军,不如暂退,整军再战。”



司马懿望见远处“诸葛”大旗渐近,知诸葛亮亲率大军将至,只得长叹:



“天不助我!”



遂下令鸣金收兵。



魏军退去,陈仓城外尸横遍野。



诸葛亮率大军入城,郝昭、王双率众将迎谒。



“末将等守城不力,劳都督亲征,罪该万死!”



郝昭跪地请罪。



诸葛亮急忙扶起:



“二位将军坚守陈仓,力拒司马懿,有功无过!”



又对西域诸将道:



“诸君慷慨,远来助战,忠义可嘉。”



“亮必奏明天子,厚加赏赐。”



阿罗多王子躬身道:



“大汉天子威加四海,西域诸国得蒙庇护,敢不效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