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话音未落,大司农麋竺捧着算盘惊呼:



“三百蝗吏、三千耒耜手,月耗粮饷五万斛!”



“更遑论赏粮,又是一笔巨费。”



“较之蝗灾损失,不过九牛一毛。”



李翊示意陈登继续说。



“可在河北蝗灾重发地,设六大官鸭坊,常备鹜鸟二十万。”



“选退役老卒为鸭倌,按军制管理——此乃永绝蝗患之基!”



众人听完陈登这个提议,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



看来这是要下血本去治理蝗灾了。



如果古代政府真的决心尝试推行“以鸭治蝗”的政策,它需要一套极其复杂和昂贵的系统、



就像陈登适才提出的,设置“蝗吏”,鼓励农民报告蝗卵和跳蝻的发现情况。



必须早发现、早应对,在蝗虫起飞前进行扑杀。



然后建立“鸭兵”储备和后勤系统。



通过集中养殖,在战略要地建立大型官办养鸭场。



常年储备大量鸭子。



设立征集机制,制定政策。



在蝗灾发生时,强制征用民间鸭禽,并给予补偿。



至于指挥权,仍然由中央统筹,地方官负责具体执行。



同时还需要人力动员,招募和动员大量农民作为“鸭倌”。



负责在田间地野放鸭、驱赶和收拢鸭群。



这相当于组织一支临时军队。



当然了,主力军仍然是人。



“鸭兵”只能是奇兵,主力必须是人。



历史上最有效的办法依然是《捕蝗图说》等典籍记载的:



组织民众,采用围扑、火烧、土埋、网捕等方法。



这是成本最低、最能快速动员的方式。



再有就是设立奖惩制度:



对捕蝗有功的官员和民众给予奖赏,对防治不力的官员进行惩处。



这套系统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施起来极其困难。



光是这养殖成本,大规模官养鸭群需要持续的粮食投入、人力管理和场地建设。



这就是一笔巨大的常年性财政支出。



而大规模、远距离调动“鸭兵”和民夫,其消耗的粮草、物资也是天文数字。



甚至不排除超过蝗灾本身造成的经济损失。



至于官僚系统的负担,它需要一套全新的、复杂的官僚体系来管理这件事。



其带来的贪腐、低效和内部消耗可能让计划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还有社会成本。



大规模征用民夫会影响农业的正常生产,引起民怨。



种种现实摆在眼前,都成了实行防灾的巨大阻碍。



面对这笔经济账。



刘备眉头紧锁,他暗叹当皇帝果然是天下第一苦差事儿。



如果顾着这个,便顾不着那个。



既要又要,最是困难。



“可以酌情办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



“再考虑在河北实施。”



这样庞大的系统,刘备也不敢全面推行,只能先试点进行。



谈罢退朝,众臣次第告退。



……



话分两头。



长安城,旌旗蔽日。



雍凉大都督诸葛亮端坐都督府正堂,麈尾轻摇间,目光掠过案头西域舆图。



阶下三列使者绛衣玄冠,手捧鎏金国书——



鄯善使者眉目深邃,龟兹使者卷髯及胸,于阗使者额间犹存昆仑山神赐下的朱砂纹。



“自永初元年羌乱骤起,西域都护府倾覆至今,已历百又三载。”



诸葛亮声如清磬,“今见诸君踏碎流沙而来,犹见汉室德音再播葱岭。”



由于国家财政吃紧,自军改重新设立军区起。



李翊便提醒过诸葛亮,国家要减少对关中的军费开支。



言外之意,你需要自给自足,不能全指望国家给你补贴。



但李翊也给了诸葛亮一条具体的办法,那就是重新开辟丝绸之路。



这也是李翊选中诸葛亮镇守关中的原因之一。



因为诸葛亮是古代罕见的具备“现代经济学”观的政治家。



仅凭其历史上建立的“蜀锦”布雷顿森林体系,便足以证明诸葛亮的经济学观非常超前。



尤其是在这个重农抑商的社会,更显得难能可贵。



开辟丝绸之路的好处,诸葛亮当然能够意识到。



中国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是当时西方世界最渴望的奢侈品。



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超高附加值。



而且目前汉朝已经渐渐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需要对外输出和倾销大量生产过剩的丝绸、瓷器、茶叶。



通过对外输出这些产品,可以为中原王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使西方的金银币大量流入中国。



此外,西域特有的作物,也是中原没有,或者不多的。



如: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黄瓜、大蒜、胡萝卜等。



更别提价格昂贵的宝石、香料了。



当然,这是经济角度。



政治角度上讲,大汉开辟丝绸之路,并设立西域都护府。



本身就是再增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通过干预他国内政,能够起到牵制北方游牧民族的作用。



种种好处,都使得诸葛亮下定决心,约见西域诸国使者。



而西域诸国得知中国从内乱中恢复过来以后,也是纷纷遣使进献。



龟兹使者以手抚胸,操着一口相当流利的汉话:



“……大都督明鉴。”



“车师六国商队近年屡遭鲜卑劫掠,驼铃惊散于大漠。”



“闻天朝重定雍凉,特请复开河西道。”



言罢,击掌三声。



随从抬入缠枝葡萄纹银盘,玛瑙般的吐鲁番葡萄堆迭如紫晶。



哈密瓜切片盛于冰鉴,寒雾氤氲间恍见天山雪影。



这些都是西域特产。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道:



“昔亮在交州督造楼船,与身毒人泛海通商,宝石换丝绸,象牙易越瓷。”



“今陛下诏令重开陆上丝路,自当复设西域都护府。”



“然商队往来,须以景元钱为通货,不得以物易物。”



这便是诸葛亮敏锐的政治嗅觉。



第一时间提出,重开西域都护府,保护你们西域诸国可以。



但贸易结算,必须用汉朝货币。



只有稍微了解一点现代经济学的,便知道采用他国货币结算贸易,对货币国有多大好处。



一旦西域诸国大量采用汉朝货币,这就可以使得汉朝不断使用剪刀差,薅西域诸国的羊毛。



这可比你打仗掠夺,来的好处多得多。



打仗还要死人,破坏生产。



而通过贸易剪刀差,却可以让你实现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诸葛亮话音方落,诸使者相视愕然。



于阗人沉吟道:



“我沙漠诸国,多是以物易物。”



“若采用天朝货币,这……”



他不敢继续说下去。



但其想表达的肯定是,万一你们又内乱了,景元钱作废。



那我们此前手里囤积的汉币不也跟着作废了吗?



那我到时候找谁要钱去?



当然了,



这些人还没有意识到一旦使用了汉币结算,到时候汉朝便可以通过大量发行汉币来薅西域诸国的羊毛。



这使者话未竟,便被诸葛亮出声截断:



“……汉钱流通处,即王化所及处。”



“都护府铁骑旦夕可至疏勒河,护商队如护雉卵。”



语毕,即令侍从抬出新铸钱范。



青灰陶模上写着“季汉景元”四字篆文如龙蟠曲。



众使者面面相觑,良久,方才向诸葛亮作揖道:



“既如此,请大都督容我等下来商议商议。”



“……当然,亮已备好酒宴,请诸位下去好生歇息吧。”



待使者退至偏殿享用炙驼峰后。



李严自后堂转出,他问诸葛亮道:



“大都督,如今魏逆尚在蜀地虎视眈眈,朝廷又减少了军事补助。”



“我们维持现在这支关中军队,尚且吃力。”



“何来余力经营西域?”



“更别提设立西域都护府,去保护他们的商队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引他至廊下。



时值暮云四合,终南山风掠过未央宫残垣,带来渭水潮气。



“……正方且看。”



孔明羽扇遥指西市,胡商正在毡帐间交易锦缎。



“昨日龟兹使团以三百匹大宛马,换走武功县全年的桐油产量。”



说着,他又从袖中取出算筹。



“若设敦煌互市,岁得商税可养一万精骑。”



“若控于阗玉矿,则弩机枢轴不虞匮乏。”



李严蹙眉,忧心忡忡说道:



“倘鲜卑人出兵劫掠……我等不也得分兵前去保护么?”



“正欲其来!”



诸葛亮拊掌,唇角微微扬起。



“鲜卑掠商队则诸国请兵,我军西进便名正言顺。”



“昔班定远三十六骑定西域,今亮欲以商队为饵,引狼出洞而歼之。”



按照诸葛亮的想法,他并不打算在西域都护府设立重兵。



这既是处于后勤的考量,也是出于政治考虑。



就如当年班超在西域时,他打仗,其实主要还是用的西域诸国的联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