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伐吴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李翊将河北将领单独叫到府中,在出征之前对他们做思想工作。



大意就是强调,伐吴之战,荆州军与淮南军才是主力。



河北诸部则是以策应为主。



只是徐晃还对李翊的安排有些不解之处。



他浓眉紧锁,沉声问道:



“若两军争道,或淮南军延误战机……”



“公明多虑了。”



李翊从袖中取出兵部调令。



“各军路线早有安排,若具体指挥调度,我也会提前安排。”



“诸公难道还信不过老夫么?”



众人都跟了李翊很多年,自然是信任他的统筹能力的。



“倘若真有些龃龉……”



他忽然压低声音,“自有监军直达天听。”



张辽忙在一旁插话道:



“不知谁能够荣膺监军重任?”



“此乃陛下钦定。”



“所选之人,必然是陛下极为信赖之人。”



李翊目光扫过众人凝重面容,“不过……”



他话锋又一转,“若遇非常之事,诸君可密函直递相府。”



言外之意,李翊还是给河北诸将开了小灶。



允许他们直接扮演“监军”角色,将第一手信息传达到自己这里来。



虽然李翊名义上说的,监军依然服从他这个五军都督的指挥。



但那也只是名义上。



真实情况,其肯定是皇帝的耳目。



李翊自己很有可能拿到的只是二手消息。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给河北诸将开个小灶。



这也是为什么李翊强调,让他们不要太抢风头。



李翊对伐吴之战的期待其实是平稳落地。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该说的老夫也都说了。”



“你们各自回去准备罢,差不多明年开春就要动兵了。”



众将齐齐起身,应喏道:



“得令!”



……



秋日的鲁国,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鲁王宫内,十六岁的刘永正于书房习字。



忽闻外间脚步声急促,侍从高声禀报:



“殿下,朝廷使者至!”



刘永手中狼毫一顿,墨汁在竹简上晕开一片。



他搁下笔,整了整衣冠。



“宣。”



不多时,一黄门侍郎手捧诏书入内,尖声道:



“鲁王刘永接旨!”



刘永连忙跪伏于地:



“儿臣恭聆圣谕。”



“诏曰:今吴贼割据日久,朕欲讨不臣。”



“今特命鲁王刘永为监军,监察荆州诸军事,即日赴任。”



“钦此!”



刘永双手微颤接过诏书,额头几乎触地:



“儿臣领旨,必不负父皇重托!”



他起身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转头对侍从道:



“取五十两黄金来,犒赏天使。”



小黄门眉开眼笑,谄媚道:



“殿下年少有为,陛下以监军重任相托,足见圣眷优渥。”



“他日凯旋,必得大用。”



刘永闻言更是喜形于色,又命人取来一匣明珠相赠。



待使者退下,他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



在殿中来回踱步。



“来人!速请诸葛国相!”



片刻后,鲁国相诸葛瑾匆匆而至。



这位东吴旧臣年近五旬,须发间已见霜色,却仍目光炯炯。



他见刘永手持诏书,面露喜色,不由问道:“



“殿下何事欣喜?”



刘永将诏书递与诸葛瑾:



“国相请看!父皇命我为伐吴监军,监察荆州军!”



“此乃天赐良机,正可一展抱负,向父皇证明我非庸碌之辈!”



诸葛瑾接过诏书,细细阅读,眉头却渐渐蹙起。



他沉吟片刻,谨慎道:



“殿下,监军之职固然紧要,可是……”



“可是什么?国相有话不妨直说。”



刘永不解,“莫非此职有蹊跷?”



诸葛瑾轻抚长须,叹道:



“殿下可曾思及,此番伐吴,淮南军才是主力。”



“按照常理,最需监察者当是淮南军才对。”



“然陛下却命殿下监察荆州军,这……”



刘永笑容顿时一滞:



“国相此言何意?”



“老臣斗胆揣测。”



诸葛瑾压低声音,“恐监军非止殿下一人。”



什么!?



刘永面色骤变,大声道:



“你是说……还有他人同任监军?”



“去监察淮南军?”



诸葛瑾微微颔首,皱眉道:



“淮南军位高权重,其监军必在殿下之上。”



虽然早已说过要设置两个监军。



但这种军事机密肯定不会随便对外泄露。



以至于刘永单纯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还以为是上次刘备巡县,自己的鲁国给他老人家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自己终于时来运转了。



而诸葛瑾的话,便似一盆冷水浇到了他头上。



“还有一人是谁?!”



刘永猛地拍案而起,案上茶盏震翻,茶水漫流。



“可是那梁王刘理?!”



提到自己这个弟弟,刘永就仿佛被刺到了一根敏感神经似的。



主要是因为两人都是诸侯王,而且封地都在河南。



其实刘备把两个儿子都封在河南,主要有三个考量。



第一,河南离洛阳很近,方便刘备随时考核两个儿子。



第二,河南刚刚经历重创,为了安抚河南人,表达皇家对这里的重视。



毕竟皇子在那里,得到的政策扶持,资源倾斜是比较多的。



第三,就是对两个儿子的考验,看他们在得到朝廷的扶持情况下。



能不能把河南的民生给恢复起来,日后才好给他们迁升。



所以两人之间其实是有竞争关系的。



上一次刘备巡县,显然是刘理给老爹留下的印象更好。



诸葛瑾叹息一声:



“陛下既择皇子为监军,诸皇子中,除殿下外,唯有梁王年长。”



“所以,倘使真有别的监军人选,老臣斗胆猜测。”



“只能是梁王了。”



“又是他!”



刘永怒不可遏,一脚踢翻案几,“我年长于他,为何处处低他一头?”



“莫非只因他是皇后所出,而我母妃只是个妃嫔?!”



殿中侍从吓得纷纷跪伏。诸葛瑾连忙劝道:



“殿下慎言!隔墙有耳啊!”



刘永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他自幼便知自己庶出身份,虽为皇子,却处处不及嫡子刘禅、刘理受宠。



如今连监军之职都要矮人一头,怎能不恨?



“殿下息怒。”



诸葛瑾近身上前,低语道:



“伐吴之事牵涉甚广,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老臣以为,不犯错方为上策。”



“待他人有失,方显殿下之能。”



刘永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