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以为,即便要伐吴,也当时机成熟再议。”



“如今国库虽充盈,然若大兴兵戈,恐难以为继。”



“不若再养精蓄锐数年,待国力更盛,再图东吴不迟。”



李翊闻言,冷笑一声:



“荀公此言,看似持重,实则误国!”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今曹魏内乱,正是伐吴良机。”



“若待其平定南蛮,吴魏再结盟好,我大汉又将腹背受敌!”



他转向刘备,拱手道:



“陛下,臣已命内阁核算,现有存粮可供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若节制用度,再征调部分民间存粮,足支两年。”



“至于战船,荆州现有楼船三百余艘,若加紧建造,半年内可再添二百艘。”



“足以与吴军水师一战。”



刘琰急忙反驳:



“李相此言差矣!强征民粮,必致民变!”



“且造船需大量木材、工匠,势必影响农事。”



“今春耕在即,岂可因战废农?”



“琰公多虑了。”



李翊从容不迫,转向刘备,作揖到:



“臣已规划妥当:征粮只取大户存粮,不动小民口粮。”



“造船工匠专从河北调遣,不误中原农事。”



河北毕竟是李翊的老巢,在那里深耕多年。



根基、人脉、门生故吏全都在那里。



想要调人,那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儿。



刘琰见李翊准备充分,语塞片刻,忽而话锋一转:



“即便粮草、战船充足,然灭吴之后,如何安置降臣?”



“如何治理新土?吴地风俗与我中原大异,恐难驯服。”



“届时叛乱四起,又将如何?”



李翊早有准备:



“此事易尔。”



“可效秦王灭六国后,迁吴地豪强入关中,同时徙中原大姓填吴地。”



“如此互相牵制,十年之内,必能融合。”



朝堂上争论愈烈,两派各执一词。



反战派以荀谌、羊衜为首,多是文官显贵,担心伐吴成功后新贵崛起,威胁自身地位。



主战派以李翊为帅,既有渴望建功的年轻将领,也有希冀更进一步的张郃等中层将领。



甚至包括已位极人臣却仍怀壮志的关羽、张飞等老将。



“够了。”



刘备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令殿中立刻安静下来。



“众卿所言,皆有道理。”



“伐吴与否,关乎国运,不可轻决。”



“容朕再思三日,届时再议。”



李翊深深一揖:



“……陛下圣明。”



“然战机稍纵即逝,望陛下早作决断。”



刘备起身,一挥手:



“退朝。”



说罢转身离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退朝后,反战派们聚在府中密议。



“看陛下之意,似已被李翊说动。”



“若真伐吴,我等处境危矣。”



“无妨,陛下年事已高,未必有精力操持灭国之战。”



“而当今太子暗弱,耳根子软,只要咱们撑到太子登大位。”



“好日子才真正到来。”



“到时候,咱们只要团结一致,李翊纵有通天之能,也难撼动朝局。”



“……不错,不错,陛下不止一次说过,不会像高祖皇帝对待淮阴侯那般,对待手下功臣。”



“即便将来太子登位,仍是李翊把持朝政,又岂敢违背先帝之言,滥杀功臣呢?”



众人计较已定,各自弹冠相庆。



另一边,李翊回到相府时,天色已暗。



府中灯火通明,仆役们见他归来,纷纷行礼。



他刚踏入内院,便见甄宓立于廊下,一双明眸透着关切。



“夫君回来了。”



甄宓迎上前,轻声道,“今日朝议如何?陛下可曾决断伐吴之事?”



李翊眉头微皱,摇了摇头:



“……不好说。”



“朝中反对者甚多,杜畿、刘琰等人极力劝阻,陛下似乎兴致不高。”



甄宓轻叹一声:



“这些人,无非是怕新人上位,分了他们的权柄。”



李翊尚未答话,麋贞与袁莹已从内室走出。



麋贞温婉一笑:



“夫君操劳一日,先用膳吧,国事再急,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袁莹娇俏地挽住李翊的手臂,嗔道:



“就是,下了朝还谈政事,夫君也不嫌累?”



李翊失笑,拍了拍她的手:



“好,先用膳。”



一家人刚入席,还未动筷,府中管事匆匆来报:



“相爷,张郃、徐晃、张辽、陈到等诸位将军求见!”



李翊闻言,唇角微扬:



“果然来了。”



袁莹撇了撇嘴:



“都这个时辰了,还谈政事?”



李翊却已经起身,安抚众女道:



“你们先用膳,我去见见他们。”



李翊步入书房时,张郃、徐晃、张辽、陈到等人早已等候多时。



见他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参见相爷!”



李翊笑着摆手:



“诸位将军不必多礼,坐。”



众人落座,李翊见他们神色凝重,便道:



“想必诸位还未用膳,来人,备些酒食上来。”



侍从很快端上酒菜,可众将却无人动筷。



陈到性子最直,忍不住先开口:



“相爷,今日朝堂之上,那些文臣分明是怕我们这些武将再立功勋,抢了他们的位置!”



“我反正是自徐州起就跟随陛下打天下的,中间不知受过多少伤。”



“今日与这帮酸腐文人一朝共事,深感耻辱!”



“哼!文臣误国!文臣误国!”



张郃轻咳一声,提醒道:



“叔至,慎言。”



他冲陈到使了一个眼色,提醒他,咱们的李相爷也是文臣。



你说话注意点儿分寸。



陈到却哼了一声:



“我说错了吗?他们反对伐吴,无非是怕关兴、张苞这些年轻一辈崛起。”



“怕俺们这些老将再进一步!”



张辽沉声道:



“叔至所言虽直,却也不无道理。”



徐晃亦叹道:



“相爷,我等跟随陛下征战多年,所求不过天下归一。”



“如今魏国内乱,吴国孤立,正是伐吴良机。”



“可朝中那些文臣却百般阻挠,实在可恨!”



呵呵……



李翊微微一笑,看破并不说破。



徐晃、张郃这帮人都是标准的职场人。



混迹职场多年,他们这根油条可一点儿不比朝堂上那帮人老多少。



朝堂上那帮元勋,怕新人上位抢占他们的利益蛋糕。



但不敢明说,所以只能以国库亏损,百姓受罪等理由来反对。



张郃这帮还想往上升的中高层将领也是同理。



他们肯定不能明说,自己渴望更进一步。



只能以盼天下早日一统,这样民族大义,道德制高点的理由来主战。



都是各怀心思,为了各自的利益罢了。



“诸位全都主战吗?”



李翊背着手,微微笑道。



众将纷纷起身,齐齐拱手,大声道:



“我等皆主战!”



“誓要诛灭吴狗,盼神州早日一统!”



嗯……



李翊轻轻颔首,见众人决心已定,便道:



“好,不瞒诸位,我亦欲主战。”



“请诸位先回去吧,回头我自有计较劝陛下伐吴。”



张郃等人大喜,连连向李翊作揖。



称赞他深明大义,盛德巍巍,简直是周公伊尹在世。



随后,李翊请众人喝了酒杯薄酒,然后亲自送他们出了府门。



送出去没多久。



又有下人来报——



“禀相爷,杜畿、荀谌几位大臣来了。”



……(3/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