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四年,冬末。



长江北岸朔风怒号。



曹操亲率七万大军出汉中,过房陵,铁甲映着寒光向南推进。



大军行至当阳时,忽有流星探马飞报:



“禀魏王!荆南蛮乱已平,陈登在枝江口筑水寨。”



“什么!?”



曹操闻言大惊,他大军方才准备好,还想着南北夹击荆州。



结果荆南叛乱居然这么快便稳住了?



这也是蜀地不便的地方。



虽然蜀道天险阻隔了外敌,可由于交通不便,魏军打出来也同样不容易。



更别提七万大军的筹备了。



曹操手中马鞭一滞,长髯在风中微微颤动,喝道:



“陈元龙安得如此神速?”



随即冷笑:



“纵有准备,岂挡我百战雄师?”



“孤不信其有李子玉之能!”



于是命令曹洪先带三万军马,到前头开路去。



曹洪领兵至江畔,但见:



江雾弥漫中,千百战船若隐若现,旌旗猎猎却不见兵卒聚集何处。



次日黎明,曹操亲临前线。



于山坡上遥望,只见长江如练,战船星罗棋布。



青罗伞下,陈登雄姿英发,左右徐盛、蒋钦按剑而立。



五色战旗在晨光中翻卷,竟排出八门阵势来。



曹操叹曰:



“淮南水军何其雄壮哉!”



于是转头顾众将说道:



“陈元龙有吞吐江南之志,正吾敌手。”



“公等宜小心应付。”



曹操马鞭所指,江面忽闻鼓角震天。



南船如离弦之箭破浪而来,同时枝江坞中杀出数千劲卒,皆执长戟冲阵。



曹军前锋大乱。



曹操急令:



“稳住阵脚!”



却见自家兵马如潮水倒退,任他如何喝止,竟不能止。



忽听西边马蹄如雷,一队骑兵斜刺里杀来。



“保护魏王!”



曹军高声呼叫。



曹操拨马欲走,却见两员淮南骁将截住去路——



“徐文向在此!”



“蒋公奕候教多时!”



二将刀光如雪,曹操长髯竟被削去一缕。



“犯大汉疆土者,盛必击而破之!”



眼看徐盛便要将曹操生擒。



危急时刻,忽有一黄须将军纵马而至:



“父王速退!”



正是曹彰舞刀迎战。



三将厮杀三十回合,江岸沙石飞扬。



至傍晚时,曹军大败。



曹操逃回大寨,先赏曹彰金甲一副,赞道:



“幸得孤有黄须儿,不似那刘备,征战只有一个假子。”



言罢,继而怒斥诸将:



“未战先怯,要尔等何用?再退者斩!”



正训诫间,程昱谏言道:



“魏王明鉴,兵贵神速。”



“今我大军迁延日久,反使陈登得筑水坞。”



“闻孙仲谋未能过合肥,荆南又已平定。”



“原本三路军力优势,已只剩我大魏这一军。”



“久战无益,不如暂退成都。”



曹操眉头紧皱,荆南的那帮蛮夷靠不住,这在他预料之内。



可孙权那么快就退兵了,着实令曹操意想不到。



他不是号称有十万大军吗?



怎么还没有等汉军主力支援合肥,他便撤了。



这不纯纯拖自己后腿,坑队友吗?



“孤若现在撤军,必被人耻笑。”



“不可退!”



曹操回绝了程昱的退兵建议。



理由就是他要脸,不能像孙权那样,兴师动众结果打两下就狼狈逃回江东。



否则他曹操以后还怎么在益州混?



程昱无奈,只得退出中军帐。



曹操便伏在案几上昏沉睡去。



忽闻帐外潮声如雷,似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曹操梦中惊起,按剑出帐,却见——



大江之中竟涌出一轮赤红巨日,光华灼目,照得两岸霜雪尽融。



仰观苍穹,更有两轮白日当空并悬。



正惊骇间,江心红日忽地飞起。



挟风雷之势坠于营前山岭,震得地动山摇!



“魏王?魏王!”



近侍的呼唤将曹操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



曹操这才发觉自己额间冷汗涔涔,竟浸透了全身。



帐外军校禀报:



“午时三刻已至。”



曹操抚胸定神,拍案喝道:



“来人!备马!孤要亲探敌情。”



遂引五十轻骑出寨,径往梦中红日坠落之山处行进。



行至山麓,忽见崖上一簇人马,汉字旌旗猎猎作响。



为首者,正是陈登。



“陈元龙!”曹操勒马惊喝。



山上陈登白衣胜雪,竟不慌不忙以鞭遥指:



“曹公坐拥川蜀,富贵已极。”



“何故贪心不足,又犯我汉朝疆界?”



曹操乃扬鞭叱道:



“荆楚百姓苦刘久矣!吾奉天子密诏,特来讨贼!”



“哈哈哈!”



陈登长笑打断,声震山谷。



“此言岂不羞煞天下人耳?”



“我主乃汉室苗裔,法尧禅舜,承继大统。”



“四方仰德,万姓倾心。”



“反观汝曹操,违逆祖制,僭越称王。”



“汝才是真正的国贼!”



山风骤急,卷得曹操征袍猎猎作响。



这位纵横天下的枭雄竟一时语塞,不止如何应道。



俄顷,忽暴喝道:



“诸将何在?与我生擒此獠!”



曹军刚冲至半山,忽闻鼓角震天。



左边山坳杀出两员大将——



“南阳霍峻在此!”



“长沙黄汉升来也!”



右边林间又转出徐盛、蒋钦,三千弓弩手齐发,箭雨遮天蔽日。



曹军顿时人仰马翻,曹操兜鍪上连中三箭,幸得重甲护身。



“护驾!护驾!”



曹彰舞枪作银轮,护着父王,且战且退。



山道上尸横遍野,血染霜林。



逃至官道时,忽见尘头大起。



曹洪率三千虎豹骑旋风般杀到。



“魏王速退!”



那铁骑皆着玄甲,马匹俱披战铠,正是曹操最精锐的亲军。



也是魏国的至宝。



陈登在山上见状,乃下令:



“穷寇莫追。”



汉军鸣金收兵,凯歌声震长江两岸。



是夜曹营灯火通明。



医官为曹操拔除臂上箭镞时,这位魏王忽问程昱:



“仲德,孤昨夜日坠之梦……莫非当真是天意使然?”



程昱正欲答话,忽闻帐外传来嘈杂之声。



曹操起身,询问缘故。



原来是对岸汉军唱出歌谣来,



江涛声中,隐约听其唱道——



“炎汉德运长,伪魏终必亡。”



“齐人安敢如此欺我!”



曹操听得“伪魏”二字,心尖儿仿佛被针扎了一下。



因为这戳中了他的痛处。



于是下令将大营后撤,不让军士们听到汉军的歌谣声。



然则魏军大营已经人心惶惶,人心思归。



曹操心中亦生退兵之意,又恐被汉军耻笑,进退未决。



两边又相拒了月余,战了数场,互有胜负。



直至来年正月,春雨连绵,水港皆满。



军士多在泥水之中,困苦异常。



曹操对此愁闷不已,忽有人报,汉军遣使送书至。



曹操展开看时,但见字迹清峻如松,其书略曰:



“汉征南将军陈登致书魏王——



“登与明公,各守疆界。”



“明公不思报国安民,反兴无名之师,使生灵涂炭,岂仁者所为?”



“今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若执迷不悟,恐赤壁旧事重演。”



“惟明公三思。”



书背后又批两行云:



“足下不死,登不得安。”



帐中诸将屏息,面对这样一番挑衅的言语,大家都以为曹操会抓狂。



不想曹操看罢,竟仰天大笑,声震梁尘:



“陈元龙诚不欺我也!”



于是正式下令撤军。



原来,陈登这封书信,虽看似咒骂。



实则给足了曹操面子。



让他有台阶下,可以正常班师退军。



因为双方相持一月多,感觉都有点吃力,不太想打下去了。



陈登是防守方,只能硬顶,没办法退军。



曹操作为进攻方,却也进退两难。



本来这次作战是为巩固魏王在川蜀的统治,积累政治资本。



故曹操不想就这样无功而返,何况退兵也很敏感。



一旦有点失误让对方抓住机会追击,退兵就变成了溃败。



为打破这一僵局,陈登才给曹操写了这封信。



算是正告性质的外交辞令,稍微带点威吓。



曹操这样的强势人物自然不吃这一套。



但那句,“足下不死,登不得安”变相给其台阶下,这对双方都好。



黎明时分,雨势稍歇。



陈登独立枝江水寨箭楼,望着北岸陆续拔营的曹军。



徐盛按剑不解:



“将军既下战书,为何又放虎归山?”



陈登羽并未马上作答,只是淡淡看向江岸上漂浮的断桨。



“我军战船损毁三成,箭矢仅余半月之数。”



“再打下去,我军也难以久持了。”



话落,转头看向徐盛:



“朝廷不予更多支援。”



“而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今各退一步,来日方长。”



陈登也想保存淮南军实力,不想再跟曹操继续耗下去了。



这才主动让步,劝两家一起罢兵。



三日后,陈登回到襄阳,安抚本地军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