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内,李翊正式开始对各部兵马做出具体的部署。



李翊执鞭指图,声音铿锵有力:



“诸将听令!此战当以雷霆之势破虎牢,断魏军迁民之谋。”



“各部需严格遵照本相之军令,如有违背者,当军法论处。”



话落,首先对关羽说道:



“云长可为先锋,自中路进攻,由汜水处正面进逼虎牢关。”



“切记,前两日只需佯攻,待第三日午时见关内火起,即刻全力攻关!”



关羽丹凤眼微眯,拱手:”喏。”



又转向陈登叮嘱道:



“元龙可率淮南水师,自敖仓渡河。”



“渡河后兵分两路——”



“一路焚毁魏军沿河粮仓,一路直取成皋,断虎牢后路。”



陈登拱手:



“丞相宽心,登早已备火船三十艘。”



“一经渡河,便可顺风纵火。”



“益德,你领本部精骑,伏于虎牢以西三十里密林。”



“待关内乱起,立即截杀逃窜魏军,务必全歼郭淮部!”



张飞摩拳擦掌,兴冲冲道,“俺定叫那郭淮小儿有来无回!”



待将三路集团军都部署完毕后,李翊又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交给一名侍者。



对他叮嘱道:



“可将此信发往并州,速速传令马孟起,命其率凉州铁骑封锁萧关道。”



“绝不可放韩遂一兵一卒进入到关中来。”



那侍者欣然领命,拜辞而去。



没想到这场最高军事会议的战略部署,雷厉风行间便已被李翊给布置完毕了。



期间,袁胤全程静立于帐角外,望着李翊挥斥方遒的身影,不由得恍惚出神。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庙堂决断……”



袁胤暗自攥紧了袖中的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他忽然想起少年时在寿春时,袁术与诸将议事的光景。



那时满座高谈阔论,却总是议而不决。



谋士互相攻讦,武将争功诿过。



而今这齐军帐中,丞相一言既出,诸将凛然受命,竟无半分迟疑。



这还是袁胤平生第一次见着齐国最高军事会议是如何进行的。



恰此时,李翊回首,与袁胤四目相对。



那目光如古井无波,却让袁胤想起建安年间长江发水时的浪尾。



看似平静的水面下,藏着摧枯拉朽的力量。



“父亲当年雄踞江南,连身在河北的大伯也都要避其锋芒……”



袁胤喉头滚动,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他终于明白,为何淮南精兵会败给曹刘当时的新募之兵了。



此刻帐中这干脆利落的军令声,比任何雄辩都更能说明问题。



李翊唇角微扬,顺手将令箭插入沙盘:



“散帐,寅时造饭,卯时出兵。”



话音未落,诸将已齐刷刷抱拳:“喏!”



众将各自离去,按部就班做事去了。



刘备负手走至李翊身旁,“丞相适才所做的分布,都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拿下虎牢关。”



“不错。”



李翊正色颔首,“拿下关中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们进兵的目的却并非是单纯拿下关中那般简单。”



李翊话里有话,他言外之意是,关中已不在曹魏的战略考量范围之内了。



现在他们这么赶时间,其战略目标是为了粉碎曹魏的强迁关中、河南之民的计划。



还是那句话,人口就是古代最重要的资源。



谁人口多,谁就牛逼,这是最简单粗暴的道理。



尤其是关中人口,等真拿下此地后,刘备是极大概率要迁都的。



不单单是因为长安、雒阳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更重要的是身处东方的下邳,其地理位置其实并不适合做首都。



至少相对整个大汉疆域而言,下邳的地理位置是不合适的。



目前刘备已经能够明显感受自己有些受制于下邳了。



就比如之前经略西川,倘若刘备身在中原,或许可以考虑一试。



所以关中地区,作为未来齐汉的京畿发展带,保住这里的人口也十分重要。



虽然不可能保完,但能保住一个便是一个。



“虎牢关可是天下第一雄关,当年关东诸侯尚不能破。”



“子玉便这么有信心,能在最短时间内,破得了此关隘?”



“不试试怎么知道?”李翊澹澹道。



刘备一愣,旋即展颜笑了,“呵呵,这倒像是你会说的话。”



“寡人已将指挥权交予了你,此关你尽管放心去破罢。”



“喏。”



……



暮色苍茫,虎牢雄关巍然矗立。



李翊独立于山前,凝望良久,忽抚掌叹道:



“南依嵩岳,北临黄河,真乃天险也!”



袁胤全程陪在妹夫身边,随军而来,也能混点军功。



只是齐国的高层精英全部聚集于此,他也插不上什么话。



只能乖乖听话做事。



但只这一点,就已经令李翊感到很满意了。



他不要求自己的家族出什么能人,只要求他们能乖乖听话,别给自己惹麻烦那就足够了。



能做到这一点,李翊肯定也不会亏待他们。



毕竟是一家人。



袁胤见李翊愁眉不展,正欲劝慰,却见李翊他露精光,直指左侧峭壁:



“此峰高逾雄关,当可一探。”



言罢竟猿跃而上。



袁胤大骇,急率亲随追赶,奈何山势陡绝。



众人踉跄难行,唯见李翊矫若游龙,须臾已至山腰。



李翊的登上速度,震惊了包括张辽、张郃在内的一众河北将领。



他们万没想到,平时从政习文的李相爷,身体素质竟如此之好。



且登山速度,居然比他们这些当兵的还要快。



徐晃忍不住慨叹道:



“相爷这腿脚何其快也!”



李翊闻言,回头笑道:



“李某戎马半生,岂当真只有书生气乎?”



众人对视一眼,暗想相爷您戎马半生,咱们又何尝不是戎马半生?



何况我们还天天训练着的,结果最后竟没整日操劳的相爷登山快。



这叫众将脸上如何挂得住?



李翊看出了众人的意思,忍不住噗嗤一笑。



他暗想,你们猜猜我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的望远镜又是为什么而带的?



他的登山包,到现在都还留着呢。



于是,李翊乃将众将唤至跟前:



“现在,我教尔等一登山之法,这都是李某平生的经验总结。”



“尔等学会之后,可教习于部下军士。”



“之后用得着。”



众人齐声称喏,各自竖起耳朵听着。



“凡登山者,当知三要:省力、稳足、速行。”



“今为汝等详示其法。”



说着李翊转过身去,遥指前方山势。



“登山先观山势,择脊而行。”



“脊者,山骨也,虽陡而实稳。”



“勿循凹处,看似平易,实则多碎石滑土。”



说着,李翊便拣选好了一条好的山势行进。



抬脚的一瞬,又道:



“举足务求三点着地,或两足一手,或两手一足。”



“前足踏实,后足方移。”



“膝微曲如猿猱,身略前似虎踞。”



众人便纷纷学着李翊的模样,抬脚的瞬间摆手。



“然后便是调整气息,鼻吸口吐,与步相应。”



“三步一吸,三步一呼。”



“遇陡处则两步一息,务使气息绵长。”



众将士习之,果然速进。



他们毕竟是军旅出身,有良好的底子,很快便掌握了李翊教授他们的技巧。



袁胤忍不住叹道:



“昔闻飞将军李广射虎,今见李相教猿,真天人哉!”



李翊笑道,“此乃山野小道耳,何足为道?”



说着,又对部下吩咐道:



“可传令下去,让军士们有负械者,使重物缚于背。”



“持兵者,利刃悬于腰。”



“行半时辰则小憩,饮温水数口,勿骤坐卧!”



得令!



在李翊的引导下,大伙跟着这位登山健儿,很快赶到了山腰。



众人喘息未定,李翊却已踞高峰俯瞰关城。



但见此处的守军懈怠,全无戒备。



只因此处不是第一要冲,他们完全不担心会遇敌遇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