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从地方收回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一事,就势在必行了。



江夏军府内,烛影摇红。



李翊将自己打算收回江夏的地方权力一事,告诉了陈登。



陈登眉头皱起,一指江夏舆图谏道:



“荆襄士族盘根错节,地方豪强树大根深。”



“今曹操挟刘琮,与蔡氏沆瀣一气,合荆襄八郡之众,以取荆州。”



“吾等当先结豪强以抗楚魏,奈何反夺其权耶?”



在陈登看来,对付荆州的地方势力不能操之过急。



如今我们的大敌是曹操、蔡瑁。



他们携裹了荆襄八郡,联合抗齐。



我们一上来就先夺地方的权力,不就更加使得荆州士人加深了对抗我们的决心了吗?



“元龙此言差矣!”



李翊背着手,冷声笑道:



“荆州之众,本无心向齐。”



“今我大军来到,彼便投魏。”



“若我先施恩于本地之众,则为示弱也。”



“我先杀鸡儆猴,好叫本地士人知我力气手段。”



陈登再三叮嘱:



“……兄弟可要三思,我大军初至荆州,终是客将。”



“强客不好压主,若将地方豪族一一得罪,恐两军尚未开战。”



“而后自生祸乱也。”



李翊连连表示,让陈登宽心,他心理有数。



陈登最后无奈,只得同意,叹气道:



“……好罢,我知你才智十倍于我。”



“既自有主张,想必心里有数。”



“有甚需求,只管言语。”



李翊谢过,即下令,召集江夏各县邑的县丞、县尉到西陵来见自己。



说是要考核各县的政绩。



当然了,命令是以刘琦的名义发出去的。



毕竟刘琦才是江夏太守。



命令一经发出,各地县邑只是稍作犹豫,还是派人去了。



主要还是因为刘琦作为江夏太守,有这个权力。



更别提人家现在有齐王做靠山,五万大军屯驻在西陵。



你敢不配合人政府工作?



唯一令人感到奇怪的点是,



李翊既然要召见地方官,考核政绩。



那按理说就该直接召见地方县令才是。



可李翊却别出心裁的召见了县丞、县尉,而对县令却并未做出任何要求。



此举也引起了陈登的好奇,当即问其缘故。



李翊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为陈登解释:



“县尉、县丞者,皆郡县佐贰之官也。”



“岂有久居人下,而不欲取而代之者乎?”



“又岂有主官不惧属吏背己,反夺其位者乎?”



原来,这县丞、县尉皆是地方上的二三把手。



李翊认定,没有哪个老二老三是不想当老大的。



也没有哪个老大是不怕底下人顶替自己,取而代之的。



“故吾独召县丞、县尉,彼辈必争献忠诚。”



“而县令未得召见,则必惶惶终日,恐属下揭其短。”



“若吾所料不差,此时诸县丞已密修书简。”



“输诚献忠,以求附吾麾下矣。”



陈登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这才明白李翊整这么一出,也是憋着坏的。



通过召见地方的二三把手,明面上说是考核工作,实际上是给了他们一个背刺老大哥的机会。



而他们的老大哥,由于未得召见,此时肯定也是惶恐不安。



生怕自己被手下人出卖,一定会修书表文,向李翊表明忠心。



好一套玩弄人心之术。



高,实在是高!



陈登暗自佩服李翊的政治手段,此子经过十多年的磨炼。



其水平已远超当年初入徐州时的模样了。



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令人不得不佩服。



陈登感慨佩服之余,一面又忍不住吐槽:



“……子玉兄便如此自信,地方县丞、县尉会倒向你?”



“难道就没有人会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欺上瞒下,抗争到底的?”



面对陈登的这个疑问,李翊也有考虑过。



但是在他看来,这都不叫个事儿



“纵有县丞、诸令,沆瀣一气,誓不相负,彼此之间并不出卖。”



“然吾只需略施手段,施以离间、试探之法,即可播猜忌之种于其间。”



“疑心愈重,则地方之势愈分。”



“地方势分,则中央权聚。。”



“如此,吾等于江夏之基愈固,所处之位愈安矣!”



先慑其胆,后收其心,故谓之为御人之术也。



其实只要使地方权力分散,就间接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李翊此举,就是想通过让地方势力彼此之间相互猜疑。



最后由他在西陵的中央政府来扮演调停的角色。



使得地方政府仰赖于中央政府,以此达到集权的效果。



未有两日,各县的县丞、县尉纷纷入城。



刘琦立于主位之上,李翊坐在其侧边。



下人来报说,江夏各县的佐官儿皆已到齐,请府君发话。



刘琦乃看向一旁的李翊,欠身说道:



“……丞相,江夏县邑之官皆已到齐,您看、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翊目光逡巡一圈,俯视城中诸吏,目光如刀。



众官皆战战兢兢,不知丞相何意。



俄顷,李翊才缓缓开口,笑谓众人说道:



“江夏乃荆州门户,今刘景升新丧,蔡瑁擅权。”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当思报效国家,而非依附权贵。”



众官闻言,皆伏地叩首,不敢抬头。



李翊又命人取来账簿,一一核对各县钱粮、兵丁数目。



县丞、县尉冷汗涔涔,皆如实禀报。



与此同时,各县邑县令见李翊召见地方县丞、县尉,独对自己不提一言一语。



于是皆如坐针毡,汗流满背。



或有人谏曰:



“今李相爷亲临江夏,考核诸臣。”



“公身为地方长官,何不亲往西陵?”



答曰:



“李相爷不曾召见,未敢去也。”



或再谏曰:



“相爷口中虽不曾明令,然公不可当真坐守。”



“宜当速往西陵,以表忠心。”



县令然其言,于是各地长官一拍即合。



纷纷快马加鞭赶来江夏西陵处,跪伏于李翊面前,惶恐请罪。



此时的李翊已经考核完毕,见众人来到,才笑问道:



“诸位何故姗姗来迟?”



面对李翊的灵魂拷问,众县令汗如雨下,连连叩首:



“下官愚钝,未能早来拜见丞相,罪该万死!”



李翊语气平缓,淡然说道:



“诸公勿忧,诸县钱粮、兵丁、宗籍人户,吾已考核明晰。”



“可先下驿馆歇息,来日更回地方上去,无需忧虑此间事务。”



众人一听这话,皆面面相觑。



听李翊的意思,这是没他们什么事儿了啊?



但越是这样,众官内心越是感到不安。



私下里商议道:



“今李相南巡至此,专为荆州而来。”



“荆襄八郡,已投曹操。”



“我江夏若肯依附齐国,必得厚待!”



在荆州能当上地方长官的,背后都是有世家大族撑腰的。



甚至很多人本就是士人豪强出身。



所以这些地方长官,是有站队的选择权的。



被李翊这一番敲打,众人心中也是惶恐不安,纷纷上表明忠心。



至此,江夏的权力很快被集中起来。



刘琦见此,忍不住感慨道:



“吾至江夏半年,地方诸官俱不配合。”



“李丞相方至,诸官纷纷上表见贺,献宗籍人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