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



洪水掠过之地,房屋楼阁,尽数冲踏。



苍松翠竹,连根冲起。



“……好水好水。”



远在高阜处的关羽,捋着长髯,不禁发出一声感慨。



这水攻不愧是T0级别的战法。



果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巨浪瓢打之处,尽数催崩。



“……关将军,我等何时可以动身?”



甘宁等先锋将兴冲冲地走来,他所部之众,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诶,不急。”



关羽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眼下大水未止,我战筏亦不能驶。”



“且待水势消减之后,再发兵渡水,擒拿于禁!”



“得令!!”



众人振臂欢呼。



每一个人的脸色,都十分兴奋。



你道是为何?



只因于禁所部七军,乃魏国精锐。



而这淮水一淹,七军尽为水中鱼鳖,已成了齐军的囊中之物矣。



凡是参与了这场水淹七军之战的士兵,那必然要在之后的功劳簿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可比战场直接厮杀轻松许多了。



战场厮杀,不见得能将敌人全歼。



可这洪水一淹,全歼敌军,战功直接拉满。



偏偏众人还没怎么出力。



等于是白捡的功劳。



所以关羽不让大伙儿出击,大伙儿都没有怨言。



对于这天大的功劳,众人都保持着充足的耐心。



反正现在水大,他们的船筏也不好驾驶。



而且大水平地丈余,也不怕于禁等人跑了。



接下来,他们只需慢慢等待敌人士气崩溃便好。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话分两头,



却说由于关羽阴遣将士决堤,淮水暴涨。



夜半洪涛骤至,安阳城顿成泽国。



于禁等七军顿时成了金鱼。



在众人的簇拥保护之下,于禁、浩周、东里衮等将,仓促披甲。



只带了亲兵数百人,踉跄登城北小丘处避水。



是夜,惨绝人寰。



于禁死里逃生,也来不及喘息。



就见着山下水势滔天,哀嚎遍野。



魏卒溺毙者,或抱浮木而嚎,旋为激流吞没。



或攀树梢呼救,枝断人亡。



尸骸随波沉浮,灯火尽灭。



唯闻风雨凄厉,若冤鬼泣诉,凄惨无比。



众军士见状,无不心中悲戚,百感交集。



但他们也来不及同情水下的同袍兄弟了。



因为即便是死里逃生的他们,同样也不好过。



众将士甲胄皆湿,又赶上深夜。



夜风直刮,寒透骨髓。



战马也惊慌嘶鸣,踏陷泥淖,四下里乱闯。



有争取上岸者,纷纷扯住马尾求生。



反被马蹄蹴毙,踹入水中。



由于粮囊漂散,众人皆空腹瑟缩,齿战之声相闻。



或有人谏于禁道:



“督帅,将士们饿了一夜。”



“不如杀马充饥罢!”



于禁望一眼身后的战马,由于马儿受惊,只剩得三十来匹。



考虑许久,到底是摇了摇头。



“……眼下尚未到非常绝望之时,且再等等。”



“或有转机。”



于禁说的等等,就是希望位于东面新城的曹仁,能发现安阳的危难。



及时派出船筏来救他们。



但包括于禁自己在内,众人心里边儿都清楚。



于禁这是在自欺欺人。



大水滔滔,直淹安阳。



身在新城的曹仁又能好过到哪里去呢?



诚然,新城要比安阳坚固高大许多。



可大水一来,即便冲垮不了新城,也会将曹仁等将困守在城内。



即便没有困死,曹仁是否会第一时间来救安阳?



即便第一时间来救了,又如何能比本就身在安阳的关羽要快?



大伙儿虽遭此劫,可心里跟明镜似的。



眼下还没见着关羽军,只是因为水势过大,他们暂时不好过来。



等水冲得差不多了,他们也差不多了。



唉……



于禁叹了口气,心乱如麻。



只挥挥手,示意众人下去歇息。



忽然,浩周一指水中浮尸,颤声呼道:



“此……此非白日谏防关某之裨将乎?”



于禁一惊,忙命人将尸体打捞起来。



众视之,尸体虽已有些浮肿,可仍旧能够看清楚面容。



的确是此前,那名劝谏于禁要早做防备的裨将。



只见他四肢僵硬,面容奇惨。



显然是面对大水时,做了一番痛苦的挣扎。



于禁面如死灰,紧攥佩剑,剑穗犹滴血水。



就这样,众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过了一夜。



比及天明,水势稍缓。



众人一夜未眠,忽闻鼓角震天。



忙起身去看,只见战船如林破雾而来。



关字旌旗下,云长横刀而立。



身后傍有数百艘战筏,筏上士兵,皆是水战好手。



甘宁领一队,蒋钦领一队,赵云领一队。



众将皆摇旗鼓噪,高呼擒贼。



甘宁最是兴奋,手舞两柄双刀,臂挂铃铛。



铃铛一响,高声呐喊:



“于禁匹夫!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话落,身后的锦帆郎纷纷齐声高呼:



“速降!速降!”



喊声震天,声声刺骨。



于禁眺望四野,皆是大水。



真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目光所及,是残卒抱尸而泣。



耳畔所闻,是伤兵呻吟泥中。



一老卒忽跪拜于于禁身前,扯其战袍说道:



“将军!吾等守备安阳数年,如今大水一来,妻小皆殁。”



“只求速死!”



言外之意,他们打算陪着于禁一同战死。



毕竟这大水,带走了他们太多亲人。



许多人已经无甚留恋,只想着报仇雪恨。



老卒话一说完,不少士兵纷纷响应,大声道:



“我等皆愿随将军死战!”



众人都下意识地认为,于禁肯定会跟关羽血拼到底。



毕竟士可杀,不可辱。



更何况于禁名声在外,是曹营外姓武将第一人。



他是军中楷模。



是严肃、威严、清廉,敢于承担责任,忠诚正直的典范!



五子良将中,



张辽善于把握战机突袭。



乐进擅长先登破城。



张郃善于利用地形。



徐晃多谋略又擅长治军。



于禁也擅长治军。



他会用法令严格管理部下。



在缴获财物之后,会如数上交,从不私自占有。



这是于禁给自己立的清廉人设,因此非常受到曹操的赏识。



但这样做,会很不得军心。



毕竟封建时期的军队,素质可不那么高。



他们打仗就盼着那个呢。



所谓恩威并施,显然于禁威要多一些,对士兵少了人文关怀。



眼下被困于土丘,走脱不得,大家都以为于禁会死战到底。



可令众人没想到的是,



于禁忽然扬天长叹,将长戈掷入水中,浊浪吞声。



于禁卸下佩剑,谓左右人道:



“如今四下无路,左右不过几百人。”



“吾料不能逃也,不若就此投降。”



“也好保全士卒。”



于是,于禁宣布投降。



这不投降不要紧,一投降,原本那些尚有抵抗意志的士兵,瞬间士气崩塌。



因为于禁是七军之首,作为督帅都投了。



他们这些底层士兵,还抵抗个什么劲儿啊?



很快,关羽的船筏靠了岸。



于禁携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等众,来到岸边,齐齐跪伏于地。



向关羽军投降。



关羽令人尽去于禁等众衣甲,将之带上船筏。



举目再看,还有不少小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