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先攀亲情,理由就是咱与皇帝是一家人,举贤不避亲不是?



况且此次大战,我们徐州出力最多。



冀州牧一职理应给咱们刘老板。



但拥曹派也不肯相让,当即出言反对:



“臣以为不妥,目今刘将军已拥五州之地,而每年所上贡之绢帛粮赋却是极少。”



“而曹司空除有保驾之功外,也是剿灭李傕、郭汜二贼的头号功臣。”



“况此次官渡大战,曹司空坚壁清野,劳苦功高,不能不赏。”



“冀州牧一职,理应交给曹司空。”



拥曹派这边也有话说的,这河北土地瓜分一事上,咱们已经吃了亏。



你刘大耳占了那么多肥地,而每年上贡金帛粮赋却跟咱们数量大致不差。



哪有好事让你全占尽了的理?



况且你说你徐州出力最大,但这次主战场是在咱兖州打的。



这打坏的基础设施、人员、土地、牲畜,那都是算在俺们曹老板头上的。



若把本土的损耗一并算上,咱兖州这边出的力可比你徐州大多了。



凭啥冀州牧给你?



曹刘两派争锋相对,可以杨彪、韩融为首的保皇派却十分不满。



“朝堂之上,天子面前,尔等身为公卿。”



“似嚼舌长妇般争执,成何体统?!”



“眼里还有天子吗!”



说话之人,乃是太尉杨彪。



杨彪算是三朝老臣了,同时他出身于弘农杨氏。



是除汝南袁氏之外,唯二的四世三公。



所以杨彪算是朝廷之上,说话比较有分量的人物了。



众人见杨彪盛怒,乃纷纷持笏向天子请罪。



刘协借着杨彪的威势,也趁势摆个架子,袖袍一挥:



“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退下朝来,刘协第一时间找到杨彪,执其手,垂泪道:



“杨太尉今日也瞧见了。”



“这帮公卿大臣,哪里将朕放在眼里?”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前程,拥护他们的举主。”



“曹操、刘备将朕从傕、汜二贼中救出,本以为是勤王保驾之功臣。”



“然依朕观来,与李傕、郭汜实乃一丘之貉。”



“只是不及二贼跋扈罢了。”



“朕幸驾陈地六年,政不出己,皆入许县、下邳矣。”



“朕初时不过先授一黄门侍郎,结果竟也被二人驳回。”



“杨太尉以为,朕可似天子乎?”



黄门侍郎是负责传达皇帝诏令的近臣,有权参与机要事务。



刘协要自己提拔黄门侍郎上来,既为试探,也是想扶持自己的党羽上来。



好慢慢摆脱曹刘二人的控制。



但曹操、刘备皆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



黄门侍郎虽比不得三公九卿,职位在中央不算大,可作为皇帝近臣却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几乎是联手驳斥了刘协想要更换黄门侍郎的举动。



“如今曹刘势大,爪牙甚多,陛下权须暂忍一时。”



杨彪叹了口气,出声劝慰开导刘协。



刘协深吸一口气,苦笑道:



“朕登基十三年,没有一天是不忍耐的。”



“十三年里,朕也没过过一天快活恣意的日子。”



“董卓死后,有李傕、郭汜二贼造逆。”



“傕、汜二贼身死,朕又为曹操、刘备所缚。”



“身陷囹圄,政不出己,也不知这日子何时是个头。”



杨彪柔声劝慰道:



“若是曹操、刘备一家独大,陛下反倒更加难以应付。”



“今两家相持,陛下便可游刃有余,借力打力。”



“使两家相斗,我等于中取利。”



“必要之时,亦可引刘景升、孙仲谋为外援。”



“使其入京勤王,奉诏讨贼。”



刘协皱起眉头,摇了摇头:



“陈地太小,又为曹操、刘备所牢牢掌控。”



“擅引外兵入境,只恐反惹恼曹刘二人。”



“况引外兵入境,董卓之例犹在眼前。”



“即便事就,只恐是送走曹刘,亦来个孙刘。”



唉……



杨彪长叹一声,他又何尝不知此事甚难呢?



整个陈国都被曹操、刘备的势力包裹起来。



朝廷内部更是被二人插满了自己的心腹。



真可谓是外有大兵,内有反贼。



向外打不出去,自内发展不起来。



他们所拿到的,是比在董卓、李傕、郭汜手下更加艰难地狱的副本。



刘协、杨彪这对君臣根本想不到什么好的破局办法。



“……罢了,此事一时也难拿定主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刘协背着手,略显无奈。



“如今曹操、刘备俱向朕索要冀州牧一职。”



“依杨爱卿之见,该给谁更好。”



杨彪一捋胡须,眉头紧蹙,沉声分析道:



“如今刘备势大,曹操势弱。”



“按说该给曹操,只是怕给了,引得刘备那边面子上不好看。”



“况刘备手下人,面善心恶,手段狠厉。”



“万一得罪,指不定其又要使什么绊子。”



刘协忙问:



“若朕执意给曹操,可否引得曹操拥护,为朕相抗刘备?”



“彼若愿扶朕之青云志,朕不惜放权与他。”



“纵是其为霍光,朕亦在所不惜。”



杨彪紧皱眉头,摇了摇头。



“曹操此人,世之奸雄也。”



“不是我等轻易能够驾驭的,就怕曹操当不了霍光。”



“反倒要做王莽、梁冀。”



微微一顿,又分析道:



“至于刘备,此人志向不小,绝非是愿意屈居于人下的。”



“况其同为皇族宗室……”



杨彪不敢再往下说,不然就大逆不道了。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刘备有兵有权有地盘,手底下还一帮忠心耿耿的兄弟



兼之他又姓刘。



若换作曹操来,搞不好还得当个周文王过渡一下。



而刘备甚至连过渡都不需要过渡,直接就名正言顺了。



“……嘶。”



刘协倒吸一口凉气,如芒在背,后脊发凉。



他第一次在曹刘底下感到如此害怕。



他曾亲眼目睹自己的皇兄是如何被董卓废黜,从皇位上拉下来的。



刘辩已经被狠狠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刘协并不想步他的后尘。



“杨爱卿,朕也知此次曹操、刘备共争冀州牧一职,是二人的互相试探。”



“但依朕看来,两人未必能在短时间打起来。”



“依爱卿之见,朕当如何在这场斗争之中明哲保身?”



刘协慌忙问。



杨彪沉吟半晌,才缓声说道:



“依老臣看来,陛下不妨谁都不给。”



“令其承制拜假即可。”



何谓承制拜假?



“承制”的意思,就是秉持皇帝的旨意。



“拜假”的意思,就是授予官职。



当然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个意思。



这只是军阀们私自封官的一种借口而已。



因为像州牧这种官职不是军阀的,是朝廷的。



接受者,理论上和皇帝建立了君臣关系。



承制拜假在汉末三国尤为流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豫州。



豫州巅峰时期,竟然同时出现了三个“豫州刺史”。



分别是刘备、郭贡、孙贲。



刘备的豫州刺史就是陶谦自己表的,没有官方承认。



孙贲则是袁术表的,也没得到官方承认。



郭贡倒是朝廷封的,有官方标志,不过是李傕、郭汜控制的朝廷。



刘备与陶谦,孙贲与袁术,都属于承制拜假,军阀自嗨。



这种行为本身是损害皇权,降低天子威严的。



但既然有了先例,眼下刘协为了在曹刘争斗中明哲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