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为时已晚,



配重式投石机,又谓之为回回炮也。



其势如雷霆,威若山崩。



机绳响动,火球飞空。



烈焰熊熊,呼啸而至。



所击之处,城墙崩裂,楼橹尽摧。



守城士兵无不胆寒,哪里顾得上推下草垛?



只左右乱窜,四下奔逃。



火球落地,烈焰四起,烟尘蔽空。



城中军民,胆战心惊,哭声一片。



百姓们争相乱走,不知该躲在何处。



袁尚望着熊熊大火,止也止不住,方知大势已去。



颓然地将剑插在地上,仰天长叹:



“吾家四世三公,名重河北。”



“如何尽毁于一山野村夫之手耶!!”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从一开始便陷入了李翊的算计之中。



李翊故意摆下草头兵,故弄玄虚。



袁尚一开始猛攻,未能减退这队士兵的攻势,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但那其实收效甚微。



不是草头兵强,而是这一支攻城士兵本身就强。



故意披了草衣、结了草盾,引导袁尚以为是草衣的效果。



便想着用火攻,将之烧死。



结果反而为对方照明方向,备下了引火之物。



用我的火料,烧我的人。



阴、太阴了!



袁尚咬牙切齿,气得直吐血。



“……报!”



“将军,其余三面城门的贼军,开始攻城了!”



果不其然,趁着袁尚这头大乱。



张飞、赵云、张辽纷纷领兵开始攻城。



“教他们务必守住!”



袁尚嘶声大呼,眼下他这边也是自身难保。



因为李翊趁着大火烧起,守城士兵纷纷退下了城垛之际,也开始攻城。



同时配重式投石机也在缓缓向前推进,一面推进,一面往城墙内抛射。



以为攻城部队作火力掩护。



“黄忠,汝率一队弓弩手跟上。”



“城头火焰一熄,敢有登城据守者。”



“不必过问,以箭射之!”



“喏!”



黄忠接到命令,身后立马跟上数千人,纷纷往墙头上冲。



火焰渐熄,天见微光。



城头之上,焦臭不可闻。



随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面目俱已全非。



袁尚见大批敌军涌进城来,知南皮断然守不住了。



果断率军,弃城而走。



他带走的是自己的主力部队,等于是袁尚见大势已去,几乎未做太多抵抗。



间接地放弃了南皮守军。



“……将军弃我乎!”



南皮守军见袁尚不与他们一起守城,本就被李翊军杀得胆寒的他们,再无一丝一毫战意。



以马延、张顗为首的先锋将,未能走脱,遂纷纷倒戈卸甲。



举全部部曲,向李翊投降。



李翊暗忖,马延、张顗所部不在少数,若逼之急,必以为患。



可李翊又做不出像白起、曹操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来。



只要李翊想,他完全可以趁着马延、张顗未定之时,尽数坑之。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消除一个隐患,还能节省大量粮草。



事实上,



曹操在官渡之战之所以大量坑杀俘虏,就是因为养不起这么多兵。



把他们放了,又怕放虎归山。



毕竟袁氏的号召力太强了。



以曹操的性格,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来。



但李翊始终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之中,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坑杀俘虏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能为长久之用。



于是,厚待马延、张顗二将。



先设酒宴款待之,又安抚二人道:



“汝二人平渤海有功,又熟悉冀州地利。”



“吾平河北,正缺两位向导。”



“汝二人可随军听用,待功成之后。”



“吾自当上表,奏请封汝二人为列侯。”



先给一个干净的背景,说你们是有功的,不是贼军。



然后表明你们的价值,可以作向导。



最后再画个饼,之后要给你们封列侯。



这是李翊标准的御人三件套。



马延、张顗感念李翊恩德,纷纷表示愿意效死力。



李翊这才稍稍宽心,又下令军士进城不得惊扰百姓,然后将府库俱数封存好。



待诸事料理完之后,须由他亲自来清查。



既克渤海,李翊清点完府库之后,命人大飨军士。



众人皆问大军该向何处进军。



只因袁尚兵败逃出南皮之后,不见了踪迹。



短时间内也查不到他的动向,所以大伙儿才问接下来该向哪里进兵。



李翊言道:



“此次借道青州,专欲克冀州而来。”



“我只管发兵,捣向魏地。”



“魏地若破,冀州可得矣。”



“至于袁尚动向,任其自去,吾只要冀州。”



众人领命,自南皮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打向魏地。



李翊用马延、张顗为先锋,又命许攸辅之,帮忙劝降诸城邑。



这些人都是河北的老面孔,在旧袁营位高权重。



诸守城将,见其来到,又畏惧李翊兵威,纷纷纳城投降。



李翊将印绶举数还给守城官员,仍命他们为县官。



只因他心里清楚,现在这些官员投靠他,无非是畏惧自己的兵威。



自己若是一上来就解了他们的兵权,必然会引起反抗。



现在就这样保持“中立”就可以了,等到李翊打下魏地,夺了冀州之后。



这些名义上投降的城邑,传檄可定,真正意义上归降。



就如同官渡之战时期,后方的豫州一样。



他们名义上倒向袁氏,扣住粮草不往中枢发。



但当袁氏倒下之后,立马如数上缴绢布粮食。



而不论是曹操也好、刘备也好,都是直接将这些豫州官员与袁氏互通的书信一把火烧了。



表示既往不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骑墙派人数太多。



你不可能一下子全收拾了,否则你豫州的行政系统都得瘫痪。



烧书信,也是为了收买人心。



不过在烧之前,李翊曾命庞统将这些书信全都备份了一份儿。



现在袁氏力量依然强大,为了团结,不能搞内讧。



等之后平定了北方,在慢慢地秋后算账。



靠着“带路党”的引路,兼之李翊在北方打出来的名声。



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捣冀州首府魏郡。



至魏地时,李翊方知曹操也打至此处。



只剩下一座邺城未克,曹操将之包围住。



尽管知道曹操会来,但曹操的扫荡速度还是比李翊预想的要快一些。



但转念一想,去年自己北征魏地时,本就扫荡了这里一次。



以曹操之武略,进军如此神速倒也合理。



如今曹刘两家明面上仍是同盟,李翊出于礼貌,主动停驻军马去与曹操打招呼。



同时,也是为了刺探情报。



想看看曹操打到哪里了。



一打听才知道,曹操分了两路兵。



曹操一路,从上党打到了魏郡,只剩下邺城一座尚未能克。



而曹洪一路,打到了赵国。



只剩下赵国治所邯郸未能克。



只因此前袁尚、袁谭兄弟内斗,耗费了冀州大量兵力。



冀州诸城邑,人心惶惶,各级官员也躁动不安。



很多小县小邑都是未作抵抗,便投降了。



尽管此举招来了许多骂声,但官员们只想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而少数仍旧忠于袁氏的官员,虽然奋起抵抗了。



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也很难挡住曹操的大兵。



城破之后,像这种做了抵抗的城邑,曹操则是一律实行屠戮。



以此来震慑其余敢抵抗的城邑。



至于那些主动投降的官员。



曹操也如同李翊那般,保留了他们的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