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年,夏。



冀州,邺城。



自仓亭一败之后,袁绍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邺地。



回去之后,袁绍便一病不起,不能理政。



袁神之所以称为袁神,是因为他的容错率太高了。



河南在与他交战时,须要小心翼翼,不敢犯错。



而袁绍整场战役下来,可谓昏招频出。



最终官渡和仓亭两仗下来,足足丢失了十几万部队。



以军事实力而言,袁绍现在已经是半身不遂了。



要想重建一支战前那样可以扫平天下的军队,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但袁绍年龄也到了,精力更是不如以前,如何能再等个七、八年?



袁绍对河北的未来也感到十分迷茫。



兼之兵败,心力受损,袁绍病体日渐沉重。



不单单不理州内郡务,就连南方事务也不加理会了。



时诸子之中,唯有袁尚在袁绍身侧侍奉。



故河北诸臣,皆拥戴袁尚代理河北事务。



袁尚度数弘广,能得人死力。



今父亲病重,不能理事,河北之地俱由他断。



真可谓风光一时无两。



然袁尚已知,他的两个兄弟尚在外州,父亲虽是“太上皇”,但只要他还有一口气在。



河北之事,依然是袁绍来决断。



袁尚遂一面遣医者,密切关注袁绍病体,一面又欲新建功勋。



趁着大权在握之时,赚足威望,好在袁绍死后,自己能够更加顺利的继承大位。



至于如何建立威望,那当然是挽救河北的颓势,将河北人从战败的阴影中拉出来。



袁尚遂聚诸臣商议进兵事宜。



审配谏曰:



“目今新败,并无战意。”



“公子不宜大动干戈。”



“曹刘所以合力者,惧我河北强势耳。”



“今袁公败绩,河北再难威胁河南,料曹刘同盟必不能稳固。”



“可先使人交好其中一家,然后专攻另一家。”



“此为上策。”



袁尚对审配的建议深以为然,如今的河北已经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同时单挑两大势力了。



不过河北实力的削弱,也间接会使河南的同盟产生分裂。



毕竟在没有共同的强敌威胁下,盟友便是那个最强敌。



“刘备与吾袁家有亲,不妨先使人交好刘备。”



“我再遣兵,攻打曹操。”



“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表示同意。



然此时袁绍尚在,消息不胫走落至袁绍耳边。



袁绍闻言,即将袁尚召来,叱道:



“若非李翊,孤焉能有此一败?”



“河北十万之众,尽殁于黄河。”



“此仇不共戴天,河北儿郎俱不愿与河南和解。”



“汝方代事,却想与徐州媾和,焉有此理乎?”



袁尚被袁绍劈头盖脸的数落一顿,连连赔不是。



“父亲恕罪,孩儿惟思今河南强盛,河北兵力大减。”



“若能联一家,攻另一家,则成算势必大增。”



“非是为了与徐州媾和,待灭了曹操,再与刘备翻脸,亦为时不晚。”



袁绍闻言大怒,叱道:



“吾儿目光何以如此浅耶?”



“曹操、刘备俱是世之人杰,彼结同盟,专欲灭吾袁家。”



“今我袁氏仍领河北,汝如何妄想能与其中一家媾和?”



袁绍将这件事看得明白。



虽然河北实力大减,但袁绍对河北的影响力却丝毫没有减弱。



只要袁氏还在,河北永远都是心头大患。



以曹刘的眼光,又岂会在彻底灭袁之前互相攻战,更别说还要联络袁氏?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袁尚被训斥一顿后,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天真,连连向袁绍承诺。



河北不会跟任何一方妥协,他们一定会坚持打到底的。



袁绍这才心中稍释,又对袁尚吩咐道:



“孤自仓亭一败,兵力大减。”



“不日曹刘便会调头来攻河北,若能据守黄河之地,河南兵未必便能过河击我。”



“然有一地,却不可不慎。”



袁尚忙问是哪一处。



袁绍遂命其将地图取来,即于榻上为袁尚讲解。



“马腾、韩遂,啸聚关中。”



“孤闻其与河南联系紧密,马腾之子马超尝领万人兵马,胁并州侧翼。”



“只因未见中原成败,故按兵不动,未曾进军。”



“今见我军新败,彼久必来犯。”



“吾儿可早做准备。”



袁尚认认真真听完,道:



“父亲宽心,凉逆孩儿自有手段应付。”



袁绍见袁尚说的信誓旦旦,心想自己也该放手给年轻人锻炼锻炼了。



这段时间,自己就安心在邺地养病就行了。



待养好身子,再期与曹刘一决雌雄!



这边袁绍得到袁尚的保证之后,放心交付大权给他。



袁尚也不想放过这次在父亲面前表现的好机会,



遂再召诸大臣商议。



审配建议道:



“旧时曹操命钟繇持节督关中军马,马腾等关中诸将,俱是为钟繇所持。”



“若杀钟繇,则切断河南与关中联系。”



袁尚遂问,如何杀之。



审配便道:



“今可令并州刺史高干,河东太守郭援,将并州之兵,攻取河东南部郡县。”



“曹操大军俱在兖州前线,短时间内,未必能救过来。”



“只要行军速度足够快,斩杀钟繇,凉州之祸自解矣。”



袁尚欣然从其言,即发书给远在并州的表兄弟,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



命他配合河东太守郭援,共同出兵,攻打钟繇。



一面又派出使者,劝说关中诸将保持中立。



书信发至并州处,高干作为袁氏外姓,自是无权参与内部竞争的。



袁尚又是以袁绍名义命其进兵,高干自不好违背。



遂起本郡兵马万人,与郭援合兵一处。



大军尚未起行,



人报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为报仓亭之仇,亲领大军万人前来助阵。



原来此前仓亭一战时,匈奴大将乌维战死,所带去的五千儿郎,也尽数为汉军所杀。



这个数目对于匈奴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



五千儿郎,没能活着带回去一个。



呼厨泉这个新上位没几年的单于,是没法跟部落族长交代的。



为此,他只能以报仇为由,亲自领兵南下,配合袁氏进攻。



因为,呼厨泉自己上的话是干不赢汉末任何一个军阀的。



只能上去打打辅助,趁着袁尚用兵,急忙出来表忠心。



既得呼厨泉的万人匈奴兵,高干大喜,合军三万余人,猛攻钟繇。



钟繇早早得知消息。



他们得到确切情报,高干的确联合了匈奴单于,想来攻取河东之地。



威势盛大,仅凭曹操留给钟繇的士兵,根本不可能挡得住。



所以众人纷纷劝钟繇放弃河东,就此离去。



钟繇却拒绝道:



“袁氏方强,郭援之来,关中诸将皆阴与之通。”



“所以未悉数叛者,盖因顾吾威名之故耳。”



“若就此弃去,示之以弱。”



“河东所在之民,皆吾之敌也。”



“纵吾欲归,如何得至?”



“此为未战先自败也,愿诸公察之。”



钟繇的意思,就是河东之地的百姓本来就对袁氏、曹氏摇摆不定。



之所以没有叛变,是因为钟繇在这里镇着的。



一旦钟繇撤了,本地居民立马就会叛变。



失去了河东这块重要的战略地点,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马腾、韩遂,也可能坐地起价。



所以钟繇认为,坚决不能撤退。



见钟繇不肯放弃河东,众人又劝道:



“公既不愿舍弃河东,当求曹公援军。”



钟繇依旧拒绝道:



“曹公大军俱在前线,今若分兵来守,前线必然失控。”



一连被拒绝了两个中肯提议。



于是,众皆问没有曹操的援军,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花时节不见君并收藏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